張麗琴
(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腔鏡室,山西 長治 046000)
結腸鏡檢查是臨床上用于診治下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技術之一。在進行結腸鏡檢查前,護理人員需要協助受檢者進行腸道準備。近年來,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對進行結腸鏡檢查的受檢者實施腸道準備的流程和方法也逐漸得到改善[1]。為探討使用規范化護理操作流程為進行結腸鏡檢查的受檢者實施腸道準備的效果,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對2017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該院進行結腸鏡檢查的受檢者使用規范化護理操作流程實施腸道準備,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7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進行結腸鏡檢查的160例受檢者。隨機將這些受檢者分為對照組(80例)和研究組(80例)。對照組受檢者中有男性受檢者44例,女性受檢者36例;其年齡為45~84歲,平均年齡為(62.5±5.3)歲;其中有28例受檢者患有痔瘡,有10例受檢者患有輕中度便秘。研究組受檢者中有男性受檢者43例,女性受檢者37例;其年齡為45~84歲,平均年齡為(62.8±5.2)歲;其中有28例受檢者患有痔瘡,有10例受檢者患有輕中度便秘。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受檢者使用傳統的護理操作流程進行腸道準備。具體的方法是:進行結腸鏡檢查的前1天讓受檢者口服導瀉藥。進行結腸鏡檢查當天早上詢問受檢者腹瀉的情況。讓受檢者自行前往腸鏡室接受結腸鏡檢查。為研究組受檢者使用規范化護理操作流程進行腸道準備。具體的方法是:1)評估受檢者的身體狀態。護理人員根據受檢者進行各項檢查的結果評估其身體狀態,總結可能影響其腸道清潔度的因素。2)對受檢者進行健康教育。為受檢者講解進行結腸鏡檢查的方法、必要性及服用導瀉藥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在受檢者進行結腸鏡檢查前3天,讓其食用流質食物,減少對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禁止受檢者食用帶籽的水果,避免水果的籽附著在其腸壁上,影響其腸道的清潔度。對受檢者進行結腸鏡檢查的前1天,讓其食用少量的晚餐,食用晚餐后禁止其食用其他食物。注意控制其進晚餐的時間,保證受檢者在進行結腸鏡檢查前禁食12個小時、禁飲6~8個小時。讓受檢者輕揉腹部,促進糞便與導瀉藥的接觸,加快糞便的軟化,減輕其胃腸不適感。3)對受檢者進行個體化護理。對合并痔瘡的受檢者,讓其在排便后用濕巾擦凈肛周,清洗肛周,并將痔瘡膏敷于肛周。高齡受檢者機體的各項功能較差,服用導瀉藥后易發生虛脫、低血糖等癥狀。護理人員應告知受檢者家屬加強對高齡受檢者進行看護,避免其發生危險。對合并有輕度便秘的受檢者,讓其在進行結腸鏡檢查當日早上口服1000 ml的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對合并有中度便秘的受檢者,讓其在進行結腸鏡檢查前2天口服1000 ml的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并讓其多飲水。
觀察兩組受檢者腸道的清潔度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腸道清潔的評價標準:腸道內殘留的黃色液體較少,不影響結腸鏡下的視野。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研究組受檢者腸道的清潔率高于對照組受檢者(P<0.05),其腸道不清潔率低于對照組受檢者(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后兩組受檢者腸道的清潔程度[n(%)]
研究組受檢者因進行腸道準備而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低于對照組受檢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受檢者因進行腸道準備而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結腸鏡檢查是臨床上用于診治下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技術之一。對受檢者實施腸道準備的質量決定著其進行結腸鏡檢查的準確性。使用傳統的護理操作流程對進行結腸鏡檢查的受檢者實施腸道準備,其腸道的清潔度一般,且容易因服用導瀉藥而發生不良反應[2]。在本次研究組中,護理人員對腸道準備工作的流程和方法進行了改進,對研究組受檢者使用規范化護理操作流程進行腸道準備。使用規范化護理操作流程對受檢者進行腸道準備,有助于醫護人員全面了解其身心狀態,減少影響其腸道清潔度的因素,消除其對結腸鏡檢查的陌生感,并針對其具體的身體狀態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使用規范化護理操作流程進行腸道準備的研究組受檢者,其腸道的清潔率高于使用傳統的護理操作流程進行腸道準備的對照組受檢者,其因進行腸道準備而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低于對照組受檢者。這與相關研究的結果相一致[3]。
總之,使用規范化護理操作流程為進行結腸鏡檢查的受檢者實施腸道準備的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