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賈
素描是一種單色的繪畫形式,是培養造型能力的基礎,它是造型領域中最基礎的學科,又是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畫種。學習素描,首先要進行大量的基礎訓練。通過練習,人們可以提高造型能力和作畫技巧,同時也能打開思維的大門。因此,進行素描基礎訓練是十分必要的,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這一點無可否認。近年來,教師都很重視學生的基礎訓練。在提高造型能力和作畫技能的同時,素描訓練也出現了一些消極因素,使一些學生陷入固定的訓練模式中,不進行深入思考,面臨不少問題。
人的思維有其惰性,固定化的訓練程序使其對熟悉的對象都有一套“完備”的處理技術,用不著再調動新的思維潛能就能完成,思維方式總被限定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就不會開掘思維的深度。一個嚴格執行這套模式的學習者,往往從石膏模型到真人頭像、半身、全身等進行著漫長而有序的遞進。作業的節奏和目的的要求也很少變化,只能停止在一個很淺的形式層次上,很少打破常規,只有難易程度的遞進,永遠不能達到與對象發生實實在在的聯系。這種填鴨式訓練模式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能力,這樣長期下去思維就會變得麻木,感覺更加遲鈍,繪畫水平停滯不前,成為封閉而呆板的老調重彈。一些原本不滿足于此的學生變得麻木消極,甚至做了自然的奴隸。這一惡性循環的癥結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是對對象沒有整體深入的認知、理解、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沒有對自己的感受、第一印象進行追蹤、提煉和創新思維,而是概念化、機械地表現對象。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素描訓練中,筆者認為,只有把“學”和“思”結合起來,并使之相互交融,才能將思維訓練滲透到觀察、認識和表現的每一個具體環節中,才能在訓練中進行思維的培養和創新。
那么,怎樣才能在素描訓練中對思維進行開拓創新,使人有所啟發,有所創造呢?在近幾年的素描學習中,筆者獲得的主要體會是:在感受中激發和培養創新思維。
當長期作業無從進展時,不應把希望寄托在如果給他更多的時間就一定能取得進展的想法,因為長期地磨下去只能使固有技能重復而使感覺更為遲鈍。
每當這時,筆者往往打破常規,主動地探索和創造。比如,把一些過去不在意的雜物搬進畫室,如纏著麻繩的干枯的老樹根、樹枝、落葉、小動物等。一個個室內的“室外自然”,使我耳目一新。由于過去很少接觸類似作業,面對特殊對象和布置,過去的知識顯然不夠不靈,筆者只能從自己的具體感受中尋找特殊的理解,并用自己特殊的語言去表達。固定的程式被瓦解了,作業過程變成了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因為過去單一的作業內容很少有機會使學生的創造性得到了鍛煉與發展,而個別學生的“鋌而走險”也往往容易被視為“胡來”。這種從陌生的寫生環境中所激發出來的創造性、主動性則是自然合理的,是有根有據的。這是表現的需要,是具體感受的必然結果。為了找到理想的畫面效果,筆者試驗各種表現手段,嘗試各種繪畫技巧,以便更充分地表現自己的感受。
傳統的方法是擺好實物寫生,這就有著或多或少的被動因素。所以,筆者會經常找一些幾何模型或雜物,隨意地把它們堆置在一起,有意給習慣性的思維方式造成一個障礙,建立一個新的視覺刺激,使人重新感受和思考素描的目的與作用,嘗試各種方法,在想象中對它們進行重新組合或移位,進行大膽的創新思維和體驗,表達出一定的藝術情趣。這樣在具體感受中畫出的素描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情感,體現出一種創新思維的深度。
同時,筆者也走出畫室,到生活中去感受。特別是在大學期間,教師經常帶學生出去寫生,到大自然中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去畫能激發靈感的短期素描作業或速寫、慢寫。這種室外自然會給人一種視覺沖擊力,能使人引起共鳴,能與它們真誠地對話。這時的作業訓練是一種心情愉悅、思想奔放、按照自己的意向、愛好和追求,大膽地進行美術形象創造的過程。通過這樣的訓練,筆者開闊了視野,培養了敏銳的觀察力和快速簡練的造型能力,發現了課堂素描中不易理解的關鍵問題,獲得了原來頭腦中沒有的東西。即使到大二學習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雖然學習很忙,筆者一有機會就畫那些自己感興趣的素描對象,從沒間斷,這使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開發和提高。
室外寫生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明確主題,確立目標,有所思索,有所追求。因為生活豐富多彩,很容易使人眼花繚亂,不知畫什么才好。所以,首先要明確主題,確定要畫的對象,賦予它們以生命,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以宏觀的心態去把握微觀的局部,著重培養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絕不可呆板無情,冷冰冰地為畫素描而畫素描。同時,不僅要及時捕捉思維的閃光點,即培養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還要培養不拘泥陳規、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心理素質,從而提煉生活,畫出有感受、有情感、有創新的優秀作品。
感覺是第一性的。作為繪畫,必須經過感性到理性,最后仍然回到感性這個全過程。當具體作畫時,畫者必須沉浸在感性之中,一切理性的知識則處于潛意識的后盾地位。因為高度的敏感是人們獲得新鮮感受的前提,是人們獲得繪畫技能的先決條件之一。真正素描能力強的人,哪怕是畫一棵小草都可以畫得很有情趣、很利索、很美,體現著畫者對事物深入而精致的體驗,這正是人們學習的楷模。
再者,教師良好的儀表、自然的教態、真誠的微笑、抑揚頓挫的語氣、富有啟發性的語言等,也能潛移默化地陶冶人們的心靈,調動人們的思維潛能和學習熱情,使人在輕松愉快的作畫環境中培養創新思維。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練習,筆者開始尊重自己的感覺,不再固守單一的訓練模式,嘗試多種素描訓練方法,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去表現一切。同時,筆者發現了素描訓練連接著一個思維創新的大門和一個藝術創造的通道。這將使筆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自己向往的藝術殿堂。
(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