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東
【摘要】目的:研究針灸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療效。方法:根據(jù)腦卒中的診斷標準,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1月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隨機分組各為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療法進行干預;觀察組在常規(guī)療法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針灸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抑郁狀態(tài)(SAS評量表)、腦部神經(jīng)功能恢復狀況。結果:(1)與治療前對比,觀察組治療后焦慮評分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2)觀察組治療后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中醫(yī)針灸療法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進行治療,療效明顯,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負面心理,值得應用。
【關鍵詞】針灸;腦卒中;抑郁;療效;中醫(yī)療法
【中圖分類號】R2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115-01
腦卒中,俗稱為中風,是一種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殘疾率高,患者生命健康都因此面臨巨大的威脅。同時,由于病情嚴重、治療時間長、用藥昂貴,患者和家庭不僅需要承受沉重的精神壓力,還需要背負巨大的治療費用。在腦卒中患者中,高達六成患者會引起腦卒中后抑郁(PSD)。近年來,腦卒中后抑郁癥發(fā)病率的增加,隨之增加,psd的治療和診斷也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除了藥物治療、心理咨詢和常規(guī)功能鍛煉外,中藥治療在psd治療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探討針灸治療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療效,本研究在常規(guī)療法的基礎上,采用中醫(yī)針灸治療psd患者,觀察患者的心理和腦功能的改善程度。報告內(nèi)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根據(jù)腦卒中的診斷標準,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1月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隨機分組各為45例,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50-88歲(600±35歲),對照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50-86歲(600±33歲),兩組基本資料沒有差異,可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療法進行干預,包括:心理疏導、功能康復指導、日常生活能力鍛煉。
121心理疏導中風患者遭受腦損傷,心理悲觀、焦慮、抑郁、消極。要認真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溝通,了解患者的內(nèi)心感受和感受,用言語和行動來安慰病人,鼓勵病人面對疾病的治療。指導患者家屬進行正確心理咨詢的方法,與家人共同幫助患者恢復信心。
122功能康復指導擺放良肢體,防止腦卒中患者發(fā)生痙攣,讓患者盡量少采取仰臥位,一般只能作為變換體位時候的短時間使用。幫助病人改變他的姿勢。在幫助他側轉的時候,讓病人保持健康側肢體上方,并將其伸直,左右擺動,利用擺動慣性翻轉,護士一手握住病人的頭部。另一只手抓住他的膝蓋,幫助他翻身。幫助患者進行功能性運動,包括翻身、坐起、坐位平衡接觸等。在訓練過程中,應注意避免過度用力拖拽病人的四肢,以免對病人造成損害。
123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指導患者如何鍛煉自主進食的功能。讓患者改半臥位,然后將餐具和食物放在健手一側的旁邊,先用健手拿起食物,然后換到患手上,再把食物放入口中,鍛煉患者兩手功能的靈活度。當患者吞咽功能存在障礙時,應當指導患者正確鍛煉吞咽功能。先食用流質(zhì)食物,在進食的時候,先用舌頭后根部接觸食物,在喝水時可使用吸管。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針灸治療。穴位選擇百會穴、風府穴、風池穴、印堂穴,每次15-20min,療程1天,一共2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131SA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抑郁狀態(tài)。采用SAS評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
132MBI評分比較兩組腦部神經(jīng)功能恢復。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P<005表示數(shù)據(jù)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SAS評分觀察組:治療前SAS評分為3849±255分,治療后為2335±160分;
對照組:治療前SAS評分為3859±203分,治療后為3038±260分。
與治療前對比,觀察組治療后焦慮評分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比較兩組患者的MBI評分觀察組治療前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為229±63分,治療后為102±55分,對照組治療前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為213±63分,治療后為195±60分。觀察組治療后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與結論
腦卒中是由急性腦血管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一種腦血管疾病。盡管中風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中風患者的死亡率仍在繼續(xù)上升。中風后抑郁(psd)是一種常見的中風并發(fā)癥。根據(jù)國外的報道,psd的發(fā)病率高達50%。psd患者的心理特征表現(xiàn)為恐懼、絕望、失眠、焦慮和抑郁。其負面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害怕疾病治療不力,對治療失去信心,害怕給家庭帶來負擔。針對上述心理問題,應及時為患者提供心理咨詢,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進而促進患者更積極地配合治療。同時與中醫(yī)合作,用針灸刺激患者頭部的穴位,以進一步加強氣、血的調(diào)節(jié)。同時配合中醫(yī)療法,采取針灸對患者的頭部穴位進行刺激,從而進一步加強氣血的調(diào)養(yǎng)。主穴為百會穴、風府穴、風池穴、印堂、百會穴、風府穴,其中風池為手足少陽與陽維脈交匯之處,當風池受到針刺刺激,穴位合用,可調(diào)理臟腑的氣血,促使氣血上行下達,從而調(diào)理陰陽平衡。本研究顯示,針灸對于改善腦卒中后抑郁具有積極的作用,可通過調(diào)理氣血達到解除氣郁的目的。
綜上所述,采用中醫(yī)針灸療法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進行治療,療效明顯,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負面心理,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黃廣興.針灸對照不同西藥治療中風后抑郁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7
[2]林冬莉. 針刺“孫真人十三鬼穴”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7
[3]楊丹.脾胃為五臟藏神關鍵及針刺足三里干預抑郁癥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4]聶容榮.針灸調(diào)肝固本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
[5]黎小慧.針灸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的系統(tǒng)評價[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