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啟蒙 張亞
摘 要:建筑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習慣;是傳統的彰顯和載體;也是經濟、技術、藝術、哲學、歷史等各種因素的綜合體。它承載著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我們國家的傳統建筑獨具一格,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所以本文以淺析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的繼承與創新為題目對傳統建筑與現代技術的融合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建筑行業有所幫助。
關鍵詞:傳統建筑;現代建筑;創新;繼承;融合
1、中國傳統建筑的概念
中國地大物博,建筑藝術也源遠流長不同地區以及民族也有著不同的建筑風格但是傳統建筑群從總體上來說其布局以及空間結構等方面都有著相同的特征與西方建筑有一定的差異。我國古代建筑的類型比較多,主要有佛塔、宮殿、寺廟、民居以及園林等建筑。傳統建筑指的是一個民族或者是一個地區在情與理的方面所達成的一個共識,屬于文化的范疇;傳統建筑指的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決定著傳統建筑的基本形態,傳統建筑在一定程度之上能夠體現傳統文化,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傳統特點是具有一定民族色彩與地方色彩的。中國傳統建筑也正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中最精彩也最直觀的表現形式。
2、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本質內涵
2.1傳統建筑的物質文化
建筑的發展可以說是人類進行進步的標志建筑的藝術可以說是人類文明歷史上的輝煌篇章。不同民族的建筑藝術風格有一定差異但是整體結構大多數有著共同的特點,具有強烈的對稱感以及均勻的結構層次。我國傳統建筑中的結構層次不論是皇家宮殿還是常見的各類建筑甚至是民居都有著其獨一無二的結構特 點,代表性的建筑結構分為以下抬梁式建筑與穿斗式建筑。我國傳統建筑中的屋頂都比較大,每一個部分都有著其獨特的標準以及結構色彩較為豐富。
2.2傳統建筑的哲理觀
我國傳統建筑文化源遠流長有著深遠的文化內涵在創作思維方面強調天人合一的整體性原則。“天人合一”可以說是我國傳統文化審美理想中德爾最高境界,它融合了我國傳統文化中全部的特征以及其精神并且“天人合一”強調人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進行協調的發展建筑與環境可以說是共生的,自然環境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永恒的主題。我國傳統建筑對于不同的功能建筑會采用不同的結構以及不同的屋頂形式通過對室外結構進行創造以及進行色彩的搭配將其與當今社會進行融合從而指導我們進行創作與實踐。
2.3傳統建筑的審美藝術
中國人偏向于對于理想的寄托,這種寄托能夠深入到各種藝術之中建筑藝術也不例外,中國人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學會將自然的山水之美作為進行審美的對象,將山水中所賦予的中和之美的特征加以推崇追求平和淡雅不造作的感受我國的傳統建筑能夠給人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同時能夠給人以人文的熏染。從自然的意境之美到精神意境的升華。從而使其能夠獲得最大的美的享受這也是一種將建筑融入環境的態度。
3、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的發展
3.1現代建筑的設計要求
現代建筑成熟于上個世紀,在西方處于主導地位,擺脫了傳統建筑的約束,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色彩,提倡新的建筑美學,推陳出新,強調建筑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來與社會相適應,以簡潔的造型和線條來塑造,簡單輕松,舒適自然,強調時代感以彰顯都市感和現代感。
3.2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我們知道,傳統風格與現代風格的設計一直有爭議,關于這兩者的關系不同觀點很多,也有很多對于這兩者關系的處理的思考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傳統文化中方的多樣性以及復雜性進行深思。目前大多數文章對于其分析都是關于對于傳統符號的運用以及傳統形制的運用以及傳統材料的運用等方面但是我們認為對于傳統文化的借鑒方面并不僅僅是采用某一種符號或者是某一種材料來進行使用,需要對其進行整體的調和,以及進行整體的權衡只有將這些因素進行適度的把握才能夠整理出更好的設計思路做出更好的房屋。
3.3傳統符號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
傳統符號指的是使用一種明確的信息來對其概念進行一定程度的表達,建筑中的傳統符號是一種通過進行高度概括以及提煉的方式來讓人們認為這是某一民族的傳統以及地方的特色,對于傳統建筑真正的尊重并不是進行簡單的復古也并不是進行傳統符號的疊加而是對于建筑中的意義進行恰當的傳遞,也就是抓住建筑中的精髓,例如金匯如意坊就使用白墻青瓦以及復古的門窗能夠讓人一眼就認出其是中國傳統建筑風格,這樣的成功例子還有很多,如上海的金茂大廈以及德國柏林議會大廈等等,都在其建筑上有著鮮明的標志。
3.4傳統形制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
形制指的是器物或者是建筑的形狀及構造也就是形式上的模式。建筑作為人類文化中的一部分,要從整體上對自身的民族性進行表述需要將傳統形制通過各種原型的變化進行演化以及拼接從而使之能夠結合成為具有時代精神的并且能夠兼顧傳統文化的認知對于船艇文化的認知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表面上還應當從多方面對其進行感悟,從深層次來表達,在國內關于傳統形制的運用并不是很多,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要數曲阜的闕里斌舍以及北京的菊兒胡同和北京的香山飯店。通過我們進行了解我們知道這種傳統形制對于建筑的應用也可以將其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傳統群體布局型,第二種則是傳統園林型,最后一種則是傳統居住型。
3.5傳統材料在現代建筑上的應用
對于傳統建筑的融合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對于材料方面的應用,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突飛猛進各種高科技材料也應運而出,各種高科技的材料的使用在建筑之中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新材料在新技術的烘托之下使用越來越頻繁不可否認其有著獨特的優越性并且現代材料取代傳統材料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在對于從傳統文化的基層與發揚之中也能夠真正的喚起人們對于歷史的情懷。并不僅僅是對于樣式的簡單的模仿而是真正的通過對于歷史的質感引起人們對于傳統的共鳴,所以我們更加愿意去運用傳統材料來對今天的一些東西進行表達,不再去片面的追尋新的材料而是對于傳統建筑的傳統文化進行尊重。
3.6傳統材料的局部應用
自古以來江南地區一直是使用竹子作為建筑材料所以可以說竹子是一種不僅僅堅固并且環保的一種材料也是自古以來人們進行吟詩作對的良好的素材所以從文化的角度來說竹子材質的使用可以說是對于傳統文化的一種在現。至今為止傣族的部分建筑依然會采取這種風格進行建設。還有就是對于木頭的應用,我們知道木質結構自古以來一直是人們建造房屋的主要材質,并且在房屋之中利用木頭的榫卯結構能夠更好的對房屋的堅固性進行確立,很多設計師在對房屋進行設計的時候也喜歡對這種模式進行運用。
4、結語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傳統文化在進行發展的過程之中是對于過去與現在進行聯系的一種人文因素但是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之中我們需要進行研究的還有未來進行發展的趨向的研究傳統與現代的交織并不僅僅是單純的組合的相加還應當是一種化合反應。應當將傳統符號形制以及其材料進行完美的結合這才是創新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之中還要學會將起點放在傳統與現代進行結合的坐標之上建立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對于傳統與現代的探究并不是為了將其進行區分而是為了將歷史遺產更好的使用創造更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林琳,王秀華.土建人才傳統建筑文化素養提升探析——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
[2]趙凌.傳統建筑文化傳承方式的多樣性[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3.
[3]王偉.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3.
[4]宋丹萍,宮藝兵.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藝術分析[J].藝術科技.2013.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