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
心理學認為,人的任何認知活動都是在情感的驅動影響下進行的。情感是構成人的活動動機之一。而情感的表現具有兩極性,即:肯定與否定、積極與消極。肯定積極的情感對發揮機體的潛能,提高學習和勞動效率起著積極推動作用。而否定消極的情感則抑制人的潛能發揮,降低工作學習效率。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情感變化,積極引導,使學生的情感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從而使學生情緒高漲地上好體育課。
一、運用美的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
體育運動的本身就是一種美。矯健的形體、嫻熟的技藝、漂亮的動作、優美的造型,都給人以美的享受。體育教學是體育運動的基礎教育,教師的一切活動就是要創造美,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1、美化教學環境。一堂課首先給學生直覺感知的是場地器材的布局,因此,教師在上課前應根據課的內容和目的要求,精心布置場地器材,美化教學環境,渲染教學氛圍。做到場地整潔、設計美觀、粉線清晰,器材布局科學合理、擺放井然有序,讓學生一進入操場,便有一種心情愉悅、輕松愉快的美感。
2、規范化語言動作。講解示范是使學生建立正確動作概念的向導,教師講解的語言、示范的動作直接影響學生對正確技術掌握的效果。因此,教師的講解應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形象生動、通俗易懂,使教學語言富有針對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幽默感;示范動作力求準確熟練,協調優美,舒展大方,使學生從抽象的概念中感知所學動作結構和要領,建立完整的直觀形象,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3、優化教學形式。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應講究美的形式,并根據不同的教材和內容有所選擇,充分利用美感提高練習的情趣和練習效果。例如準備活動時老是采用徒手操練習,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練習效果就會明顯降低。如果能適當運用游戲或引進音樂,誘導學生去領略音樂旋律中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從而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產生美感,提高練習效果。
二、根據年齡的特征,激發學生的情感
所謂年齡特征,是個體在發展的某一年齡階段生理、心理上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因此,在確定課的內容、目的、運動量、運動組織形式時,必須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
1、青少年活潑好動、充滿朝氣,特別喜歡在活動中開展競賽,以顯示自己的力量,并且有集群的傾向。因此,課的內容過于簡單、運動量太小,就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激發不起愉快的情緒,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培養,容易使學生產生松懈情緒。但運動量過大或組織形式不當,又會對學生的健康起不良影響,學生會喪失信心,畏難退卻,這樣會降低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2、青少年熱愛英雄,崇拜英雄,特別在活動中向英雄學習。所以,教師在選擇教材時除了根據學校的場地和當時氣候外,要盡可能結合當前的社會背景進行。如盡可能將教材內容同有我國運動員參與的國際大賽相聯系,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比賽實況,利用健兒們嫻熟的技術和頑強的拼搏作風,激勵學生為樹立起振興中華、為國爭光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3、迷戀一時的興趣,追求個人愛好,忽略綜合素質的提高。例如中學生偏愛球類運動,但是,他們卻都想使自己的身體長得健美結實。因此,根據青少年的這一生理心理特點,加強體育鍛煉目的性的教育,強調全面發展身體的意義。鼓舞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去學習教材的其他內容。
三、運用愛的力量,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教學這一雙邊活動中,學生的情緒變化,受到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的影響。教師的愛可以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并能激發學生的潛藏的力量。反之,會使他們分散精力,削弱智力,變得消極、懶散。
另外,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這是調動情感的前提。青少年都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獨立的愿望,但是有時卻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監督能力,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心理特點,對待基礎差的學生力求不簡單粗暴,不急于求成,做到既耐心教育,又能嚴格要求,既熱情幫助,又講究方式方法。這樣原來不愛運動、怕苦怕累的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感就會被調動起來,使教學收到預期的效果。
實踐證明在體育教學中重視激發學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多渠道、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作者單位:西藏拉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