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銳虎
摘 要:經歷幾千年的發展,陶瓷制品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設計領域,無論在產品造型、表面裝飾還是材料運用上,若能恰當地將陶瓷藝術時尚性元素運用到產品設計中,都能以其獨一無二的特性,賦予產品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本文所闡述的是陶瓷藝術時尚性元素對我們現代產品設計所具有的重要的參考和借鑒意義,其中陶瓷材料特性、造型元素和裝飾元素為現代產品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發展進程;時尚性元素;傳統文化融合
1 陶瓷藝術發展歷程
在我國,陶瓷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拉開陶瓷發展史的序幕。真正意義上的陶瓷產生于東漢時期,唐朝時期陶瓷技術和藝術創作達到高度成熟,而唐三彩以其釉彩斑斕,光澤明亮鮮艷,造型精湛優美著稱于世;宋代是中國陶瓷業發展輝煌的時期,宋瓷在工藝上取得了較高的成就,造型簡潔優美、裝飾方法多樣、品種豐富多彩;明朝工藝技術和藝術水平顯著提高,尤其是青花瓷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清朝制瓷工藝到達歷史的高峰,工藝技巧高超,裝飾精美,品種繁多,是中國制瓷的黃金時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著不同的審美意識和文化特點,這些文化審美意識和文化特征引領著我國陶瓷的發展方向,而時代精神則是當時文化結構中的精神風貌,這種精神又影響著陶瓷的造型、裝飾紋樣、釉色等工藝的變化,這種影響從古至今都存在于陶瓷藝術中,它已成為一種文化傳承,一種藝術規律。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陶瓷藝術的社會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產品設計越來越重視文化內涵,只有富有獨特文化內涵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而陶瓷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因此以陶瓷材料為設計產品載體,在產品設計上融入陶瓷文化、造型、裝飾紋樣等時尚性元素進行點綴,那么既能體現產品的深刻文化內涵,又具備獨特的審美特征。以產品為媒介,將中國傳統精髓延續到現代人們的生活領域,賦予產品新的內涵,更能體現出時代性,使陶瓷文化不僅具備民族文化和藝術內涵,更具現代設計的情感和韻味。
2 陶瓷藝術時尚性元素在設計產品中的應用
2.1 陶瓷材料特性在燈飾設計產品中的應用
陶瓷產品的美存在于它的材料、造型、裝飾以及功能當中,陶瓷材料的質地,是陶瓷藝術形象的基礎。陶瓷材料質地包括瓷胎和釉質的光澤度、透明度和滋潤感。陶瓷材料品種繁多,瓷器類就有青瓷、白瓷、骨灰瓷等,陶器又分精陶、粗陶、紫砂陶等。瓷器胎質的抗酸性、抗堿性、耐驟熱驟冷性以及質地堅硬的性能,即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是與所用原料分不開的。不同質地特點的材料,只有用適合其特點的造型和裝飾,才可充分發揮其內在美。在進行藝術構思時,要善于利用并充分發揮陶瓷材料質地的特有美感。
目前,消費者和燈具設計師都將燈具看成藝術品,因此對制燈材料要求越來越高,而陶瓷材料耐熱性強,同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裝飾性,因此陶瓷材料開始在燈飾設計領域被廣泛應用。陶瓷本身就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陶瓷燈具的美,緣于它的材質特殊性和制作藝術。在制作過程中,通過在泥上進行堆、雕、刻、貼花、壓、塑等加工方式,形成特殊的肌理,由于含水量和泥料材質的不同,干裂以后形成不同的肌理語言。有的光滑細膩,有的粗糙奔放,從視覺感受,觸覺肌理方面來塑造陶瓷燈飾的特殊美感,形成別具一格的美,從而給人們營造出不同的愉悅感和藝術感染力。
2.2 陶瓷藝術造型元素在酒類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陶瓷中最常見的幾種經典瓶型,每一種都蘊含著美學思想。如青花瓶是青花器中最大的類別之一,曲線大方流暢,其造型之美可以用清勁、簡潔、秀潤來概括;而“玉壺春瓶”聽起來就充滿詩意,誕生于北宋時期,由宋人詩句中“玉壺先春”一詞得名,其造型由左右對稱的“S”形構成,撇口、頸細垂腹、圈足,形體瘦長,線條優美柔和;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底瘦、圈足的瓶型,明朝后因瓶口只能插梅枝而得名,造型挺秀、俏麗。
陶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很多品牌都會選擇傳統的花瓶造型制作酒瓶,將產品與國粹結合,從而彰顯產品的品質與文化內涵。劉維亞先生曾在汾酒精品包裝容器中,設計了一款青花酒瓶,這就是借鑒明朝洪武年的“釉里紅纏枝菊花紋玉壺春瓶”的造型要素,并對瓶的口部,頸部進行再加工處理。在造型上注重各部分的比例關系,在形體上既有對比又有協調,將功能結構與形式美感結合,創造出更加精美的造型。瀘州國粹精品酒容器借鑒了梅瓶造型,外包裝設計中采用京劇臉譜及中國紅,與青花瓷裝飾的酒瓶形成強烈的對比。知名品牌“郎酒”“五糧液”“水井坊”在酒容器設計中都融入了陶瓷造型的元素,將抽象變為具象,彰顯國粹酒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使陶瓷造型藝術元素在酒類產品設計中再現生機勃勃。
2.3 陶瓷藝術裝飾紋樣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纏枝花紋樣俗稱“纏枝花”,又被稱作“萬壽藤”,因其結構連綿不斷,有一種運動和生長的趨向,又有“生生不息”之意。纏枝紋以枝桿或蔓藤作為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反復循環,變化無窮。纏枝紋常以紫藤、常青藤、凌霄、葡萄等蔓藤植物為原型,這些藤類草本的品質及寓意常為人們所稱贊,如清人李笠翁曾評道“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纏枝紋常見的形式有纏枝石榴、纏枝牡丹、纏枝蓮、纏枝菊等。
傳統的纏枝紋藝術形式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又極具生命力和包容性,能夠吸收外來因素以改變和豐富自身,因此廣受消費者和設計師的青睞,并在家紡飾品、服裝、茶具等生活日用品中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家用紡織品在家居裝飾空間上越來越受重視。家用紡織品對傳統纏枝紋進行夸張、變形以及幾何化處理,并結合現代裝飾圖案,點、線、面相結合的構成方式創作出具有節律感的畫面,更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追求。傳統纏枝紋在應用到家居環境時,因其對比強烈且圖案面積大,適合較大的裝飾空間,配套小花型能夠豐富裝飾空間層次,形成有序的裝飾空間,符合人們心里的審美需求。傳統纏枝紋在各類紡織品中有變化地反復出現,在視覺上形成一種連續,這種連續造成了視覺上一種美的韻律,不同的組合產生變化能強化視覺美感,豐富產品的層次,擴大圖案的空間延伸。纏枝紋線性連綿的纏繞,與點、線、面結合的藝術特征,呈現出一種柔和之美、節奏之美、點線面變化之美。在家用紡織品中常用來提升產品文化內涵和審美品位。
3 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在經濟全球化,產品日新月異的當下,“文化”在產品設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產品設計上運用傳統文化元素理念逐漸受到人們的追捧。人們對產品的價值和審美觀有了新的看法,產品不再僅僅強調實用性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其文化內涵。產品設計者應從自身民族文化中吸取精髓,在產品設計中合理地引入傳統文化元素,將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文化充分融合,使產品既具有現代化氣息,又散發古樸韻味,提高產品附加值,繼而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實用價值、審美價值以及文化價值的要求。
4 結語
只對傳統優秀文化進行繼承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在于創新,傳承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讓傳統文化得以發展是創新的目的。以科學的發展觀和態度對待傳統文化的傳承,保持與時俱進,不斷充實內涵并向外傳播,使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協調,與現代社會相適應,不僅保持民族性,還要具有時代性,使傳統文化更具生命力。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產品的設計應融入更多的文化創意概念,在遵循產品設計規律的前提下,吸取精華,把握時代特征,將陶瓷時尚性元素與現代技術、設計理念結合,創造出符合當下消費觀念和審美情趣的產品。
參考文獻:
[1] 李硯祖.王明旨,徐恒醇.設計美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 李正安.陶瓷設計[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3] 田自秉.中國紋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余建榮,張朝暉.論陶瓷產品的設計美學特征[J].中國陶瓷,2005(2).
[5] 陳雨前.中國陶瓷文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