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鋒
摘 要: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具有專業性、實用性、創新性和學術性的特點,培養定位要“貼近行業、貼近企業、貼近就業”,根據這些特地和培養定位,其培養模式要從專業引導、社會實踐、選題、過程管理和考核方式創新等方面進行流程再造和優化。
關鍵詞:應用型;經管類專業;畢業論文
0 引言
為進一步適應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必須加強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改革探索,提升畢業論文在人才培養中的指向性和獨特作用。
1 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特點
1.1 專業性
應用型高校經管類畢業論文的專業屬性,內容上要反映經濟管理各行各業的現象與規律,形式上要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結合。從內容上看,經管類包括經濟學、管理學兩大學科,涵蓋當前經濟管理各行各業的各個部門,是從宏觀到微觀的知識體系構架,每一個專業的畢業論文培養必須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凝練和提升;從寫作要求上看,不同于理工科的突出原理推導、邏輯演算、圖形繪制等,也不同于文科長于文字敘述,要求形象生動,而在于突出時效性和科學性,既要盡可能地反映當下社會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狀況,在分析時又要客觀、嚴謹,遵循科學規律,文字的敘述性多于理工科,圖表數據的支撐又多于文科。
1.2 實用性
實用性,體現在寫作對象的限定性,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能夠反映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種實際發生的現象及存在的問題,必須通過一定的經管類方法分析及解決問題,達到寫作目的。同時,這種實用性也跟地域的特點有關,各個地方的區域經濟發展問題不盡相同,各個地方有各自的區域特點、問題屬性,應用型高校很多都是地方性高校,突出實用性就要更好地與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問題對接到位。
1.3 創新性
一篇好的畢業論文應該體現學生對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思考,它首先應該是學生自己學習知識、實踐操作的成果,其次必須提出新觀點、新見解。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應用型高校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指引下,畢業論文的寫作必須符合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的培養要求。
1.4 學術性
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雖然沒有要求強調其學術論文的地位屬性,但作為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訓練,也要滿足基本的學術規范。
2 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培養定位
經管類學科分為理論型和應用型兩大類,應用型的經管類專業培養應該依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貼近社會生產、經濟生活,以及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進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人才培養的供給結構與社會需求結構相適應,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經管類專業是專門研究社會大生產的運行與管理,從宏觀的角度研究產業經濟的發展,從中觀的角度研究發展的載體企業,從微觀的角度研究企業內部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因此,學生應該學以致用,使畢業論文“貼近行業、貼近企業、貼近就業”,以達到寫作的應用型要求。
第一,貼近行業。行業與專業對接,能夠體現出它的專業性,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各種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較多地關注和分析行業發展的各種情況,特別是新趨勢、新問題。以外貿類等相關專業為例,畢業論文更多聚焦中歐班列這一新興的外貿運輸方式,即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和當前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行業發展的具體情況。
第二,貼近企業。企業的地域特點、規模、所有制等情況各異,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主要是面向各種經營類型的中小微企業,更多的是民營經濟發達地區的民營企業。這些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往往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這就要求畢業生對畢業后服務的企業應有盡可能多的了解,掌握“用得上”的技能,撰寫畢業論文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以民營中小企業眾多的泉州地區為例,它們對本地畢業的經管類專業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但是畢業生在擇業時好高騖遠,就業過程中退而求其次,轉向民營中小企業時,發現自身的知識能力不能很好地匹配,這些都跟對地方企業不了解、不熟悉有關。
第三,貼近就業。應用型高校的經管畢業生即將走上社會生產部門的任意一個崗位,將來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就像一臺運轉的機器上的每一個齒輪,雖然細小,但是對它必須足夠了解,才能發揮每一個齒輪的作用,保證每一次高速運轉既不脫軌,也不卡殼。這就要求對精細化的社會實踐進行分析總結,使畢業論文的內容反映每一份工作所處部門的情況、各個部門對于各個崗位的人才配置,以及各個崗位的能力需要。對于選擇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既當老板又給自己打工,更應該具備思考力和執行力,這些能力可以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得到進一步強化。
3 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培養模式
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培養模式,應該提升到畢業綜合訓練的高度,按照專業引導、社會實踐、論文選題、過程管理、考核創新的流程開展。
3.1 專業引導
做什么、學什么、怎么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關鍵的地方是弄清楚“做什么”,這個專業學完以后從事什么行業、進入什么崗位,以出口來帶動入口,突出培養的專業性,通過專業導論、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等,分學期推進并強化專業性要求。專業導論主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帶著問題學習;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突出學生問題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基礎培養。第一學期,新生入學時學習專業導論;第一至第六學期,每個學期的專業課程進行適當的課程論文改革,把課程內容與社會調研相結合;第二、三學年的學年論文進行比較系統的論文寫作及強化。
3.2 社會實踐
圍繞“專業”的相關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通過社會調查、兼職實習,撰寫社會實踐報告,了解行業、企業、職業崗位的發展情況與需求,為學生的畢業實習尋找合適的目標和機會,為畢業論文選題積累素材和經驗,一方面提升應屆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3.3 論文選題
(1)選題的標準。選題要體現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特點,在理論研究、工程設計、軟件工程、生產實踐、社會調查等各類型畢業論文選題上,突出生產實踐類和社會調查類的要求,兩者應該占據選題的主要比重,同時鼓勵將與專業相關的學科競賽、雙創比賽中的獲獎項目提煉為畢業論文選題。
(2)選題的方式。采取個人選題和團隊選題相結合的方式。個人選題按照傳統的選題流程及材料要求進行;團隊選題,除了傳統的個人選題材料外,還要提交團隊選題的總題目和子題目。經管類專業往往擁有比較多的校企合作企業,不管是在專業引導還是社會實踐階段,企業都比較歡迎較多的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參與各個項目組的工作,這符合企業的實際業務需要。以團隊的形式把實踐中提煉出來的論文選題運用到畢業論文中,有利于學習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可提升選題的針對性,達到客觀上有意義、主觀上有見解的效果。
3.4 過程管理
(1)教師指導。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要由校內外專業人員構成。隨著應用型高校的轉型發展,很多學校的專業都逐漸設立產教融合的專業指導委員會,由校內專家和校外各行各業擁有實踐經驗的高級人才構成,應用型畢業論文的指導也要按照這個原則來進行。校內教師負責日常的指導,特別是一些師資水平總體偏年輕化、缺乏企業實踐經歷的專業,可以安排年輕教師輔助校外企業導師,達到指導學生和強化自身學習的雙重效果。校外教師在選題開題、論文修改、答辯等環節與校內指導教師一起給出建議意見,重點是做好實踐層面上寫作方向的掌控以及細節的雕琢,共同把握論文的專業性和實踐性要求。
(2)重要節點檢查。重要節點檢查主要要做好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定稿及評閱工作。開題報告要有企業導師的簽字意見;中期檢查要放在畢業實習后進行,結合畢業生實習內容,檢查論文的完成情況;定稿及評閱重點檢查論文內容與開題題目的契合度,防止論述材料的敷衍現象。
3.5 考核方式創新
(1)人員構成。答辯教師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構成,每個答辯小組至少有一名企業兼職教師。
(2)考核方式。采取個人答辯和團隊答辯兩種方式,個人答辯仍是比較傳統的答辯流程,即“個人自述+師生問答+教師打分”。團隊答辯,先由團隊負責人介紹項目總體情況,主要包括項目目的、成員分工、工作計劃、總體成果等,各成員再根據分工內容進行答辯,答辯時間跟個人答辯一致,各成員答辯分數構成“為30%團隊得分+70%個人得分”,這樣有利于調動個人參與項目的積極性和團隊配合的協調性。
4 結語
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改革一定要立足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在具體執行層面上要體現“貼近行業、貼近企業、貼近就業”的要求,進而打造專業引導、社會實踐、選題、過程管理和考核方式創新一體化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蔣惠鳳.經管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中畢業論文質量控制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4(4):60-65.
[2] 陳鳳霞,譚佳黎,史元.關于提高經管類本科畢業倫文質量的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3):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