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琴
摘 要:在國內高校的音樂課程中,鋼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其專業性較強,對學生的要求較高且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較多的教學障礙。在此情況下,學生也會形成較大的學習壓力,從而對自身的學習狀況造成消極影響。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诖?,本文將對如何在高校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應用認知心理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校教學;鋼琴教學;認知心理學;應用對策
0 前言
首先,在心理學的范疇中,認知心理學是比較重要的分支,同時也是其中的核心內容。所謂認知心理學指的就是對一個接收了外界信息的人所表達出的情緒以及行為作出研究的學術方向。這一學術范疇能夠有效地推動大眾的發展,同時也能夠幫助其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因素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較大的影響,將心理學教學理念融入不同的學科也是教師需要掌握的一項新的教學手段。在高校鋼琴教學的過程中,結合認知心理學能夠有效幫助教師提升教學的質量。
1 認知心理學以及高校鋼琴教學的相關概述
1.1 認知心理學的相關概述
在心理學的范疇,認知心理學是其中的基礎性內容,同時也是核心內容。在認知心理學的幫助下,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心理以及興趣,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教學。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很多國外的學校已經開始引入這一理念,將其與教師的教學體系進行融合,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在高校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會事先做好準備工作,如選擇教學的風格、曲目、類型以及模式等等,然后以此為結構進行內容填充。[1]但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過分注重教學的效果,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得到提升。
1.2 高校鋼琴教學發展現狀
相較于其他藝術專業的教學內容來說,鋼琴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鋼琴的價格昂貴,很多學生在課堂之外沒有條件進行自主化的學習,訓練時間不足會直接影響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提高;其次,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涉及較多的理論知識以及系統知識,并且知識點之間又會產生十分復雜的聯系,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經常會產生學習障礙,影響學習心態,從而影響整體的學習質量;最后,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大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荼毒,在教學時會偏移教學重點,重視形式主義,忽視學生心態,從而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意識。[2]
2 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用認知心理學的對策
2.1 注重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總體來說,高校的學生已經步入成年階段,其認知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都已形成,但由于時代的不斷進步,各種因素試圖沖入學生的生活圈,使得學生的認知特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首先,大部分高校學生年紀都在19~24歲,基本已經脫離青春期,準備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此階段的學生生理結構已經完善,手部的各個關節也已經發育成熟,所以在此階段開展鋼琴教學能夠得到良好的效果。不過,雖然學生手部的關節已經發育成熟,但由于大部分學生在此之前并未接觸鋼琴這種樂器,自身的靈活程度比較低,仍舊會對教學的結果形成影響。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保持良好的教學心態,結合認知心理學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加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其次,在高校教學階段,大部分學生的心智都已經成熟,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以及自我意識,在接觸一個新鮮事物時也能夠很快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接受新鮮事物。[3]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活躍性降低。因此,在結合認知心理學組織學生開展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注重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教學重點更多地放在鋼琴音樂審美以及鑒賞中,以此加強學生的自信心,豐富學生的認知,從而有效推動學生鋼琴學習質量的穩定提升。
2.2 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站在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在組織學生對鋼琴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夯實學生的音樂基礎,同時也應該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學生思維能力以及邏輯能力的穩定發展。總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層面開展教學活動。
首先,在高校教學階段,學生的生理素質以及心理素質都經過了一定的鍛煉,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狀態。因此,在教學階段,教師就可以對教學的重點進行適當的轉移,以此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鋼琴曲《C大調回旋曲》時,就可以按照其所表達的娛樂性質開展教學,不必過于嚴肅,注重學生的想法以及思維,活躍教學氛圍,使得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于《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這種具有一定技巧的音樂來說,教師就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其中的鋼琴演奏模式以及技巧進行學習、了解,鞏固學生對技巧的掌握,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穩定提升。[4]
此外,在結合認知心理學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對所教授內容的類型以及創作背景進行了解,根據不同的背景應用不同的心理教學手段,以此加強學生對音樂的認知以及感悟,促進學生認知思維的形成。
2.3 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站在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只有當一個人對某個事物產生了解的興趣時,才能對這個事物產生基礎性的認知。因此,在開展鋼琴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若想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就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興趣形成,其在心中以及大腦中就會對其形成記憶,從而產生認知。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調整自身的教學手段,以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形成一定的積極影響。同時,在此過程中,當學生取得進步或者是獲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時,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表揚以及獎賞,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鋼琴的海洋中。
此外,在開展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為了調整學生的學習態度,緩解學生的學習疲勞,在引導學生進行演奏學習時應該注重勞逸結合。一味地訓練不僅無法取得優異的成績,甚至會對學生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使學生對這一教學內容產生抵觸心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