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院校培養具有知識結構嚴謹、實踐能力強、適應社會需求的藝術應用型人才。通過校企合作的多方協同、優化教學團隊、優化創新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真實項目,將創新應用型藝術人才培養落到實處。
關鍵詞:創新;應用型;藝術;人才培養
習近平同志在2017年達沃斯國際會議開幕式中強調文化創新、創業的作用,因此文化創意產業作為黨的十九大后的朝陽產業,需要大量高質量設計人才的支撐。高等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其人才培養模式要緊隨社會結構發展變化與藝術行業需求,要擺脫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避免教學環節與實踐環節脫節。
1 創新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藝術設計行業需要創新應用型的人才,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夠運用客觀規律為社會謀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在文化創意產業興起的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掌握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扎實的設計軟件操作技能外,還需要正確銜接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的人才需求及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培養具備實踐操作與設計技能的人才是現階段的主要目標。解決高校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的錯位與矛盾,由校企協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可以最有效地從根本上解決這種錯位與矛盾。
2 創新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引入實踐項目的教學理念
將實踐教學理念引入創新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中,實踐教學環節源于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實踐項目的教學模式是將企業真實的項目導入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中。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在教學環境、教育資源,將企業的真實項目作為設計任務書來要求學生進行設計。將人才培養從單純的填鴨式、理論式的培養模式轉化為從教學實踐中真實、直觀地參與項目設計與實踐。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接觸真實的課題、設計要求,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項目設計中。教師和企業人員起到指導與解答的作用,使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通過實際項目的參與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學生進入社會提前做好引導工作。
3 創新應用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3.1 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機制改革
校企合作是創新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首先是改變高校單一傳統的辦學模式,探索教學單位與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協同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產學研合作,促進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
3.2 校企協同的教學團隊建設
藝術設計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必須加強高級人才的引進,可以進行藝術設計方面的專家聘用制。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聘請具有應用能力的行業專家如環境設計師、廣告設計師、工業設計師等加入教師團隊中,形成校企協同的教學團隊。同時,將行業職稱如工程師職稱與高校職稱對等。在聘用藝術設計行業專家過程中形成績效制度,制定相關的獎勵機制,鼓勵藝術設計專業人士走進校園,幫助學生提升實踐應用創新能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給高校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高校教師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具備實踐能力與溝通能力,在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同時兼顧企業的利益性。
3.3 校企創新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藝術設計專業在綜合性院校中所占教學資料相對匱乏,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中注重校企合作的模式。因此,可以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充分利用企業的工作室、生產線進行實習、實踐,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實現高校及行業相關創新資源的整合,實現共建共享。在校外的實訓基地中能夠了解市場需求,掌握從設計到施工工藝的流程、從工程圖紙到材料選用、從成品的實現到產品的營銷推廣等全過程。這一切對于學生專業技能、動手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4 逐步開展應用型課題式教學
在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中,通常在低年級時進行專業基礎課程及理論課程為主的教學,而在高年級是則可以以應用實踐的專題課程、實訓課程及畢業設計進行真實的實踐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調整專業課程實習時間,將實訓課程時間集中到4~6周內,安排學生直接到相關企業內實習、實踐,并由企業的負責人和教師共同指導,在企業內接觸真實的藝術設計的工作流程和實踐操作。而在專題課程中,以企業真正接受的委托為課程任務書進行實踐設計,從社會貢獻角度與學生應用能力培養角度進行課程改革。畢業設計周期相對較長,畢業設計也是學生能力的最終表達,因此可以在畢業設計課題選擇中適當增加難度,可在社會招投標項目或參賽項目中進行選擇。例如,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的部分畢業設計就是與天津萬里無憂高速公路休息站創意設計項目合作,將項目的創意需求、使用功能需求、材料需求、風格特點需求作為畢業設計任務書,在設計進行的過程中,請企業人員參與進來,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設計調整。
5 探索建立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長效機制
藝術設計專業協同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關鍵在于建立協同的長效機制。首先是校企人員互動模式讓企業人員走入課題,向學生講解最新的藝術設計人才需求和發展前景。讓教師走入企業內部,利用教師嚴謹的理論結構知識搭建藝術設計的創意設計。其次是建立校企共建共享創新平臺的運行機制,與行業企業共建教學科研平臺。將教師的科研成果通過企業的生產模式轉化為實際產物,實現科研成果的社會價值,發揮教師科研成果的經濟價值及社會價值。只有建立長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機制,才有可持續性。
6 結語
在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中,通過校企合作協同作戰的理念,在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中導入實際的應用型課題教學模式,將企業人員聘用為外聘教師,請企業人員進入校園向學生解讀藝術設計前沿人才需求和發展走向。將實際項目引入課程設計中,在實際項目中培養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雪菲.創新應用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藝術品鑒,2016.
[2] 陳景增.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
[3] 任淑淳,楊俊和.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