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古典窗格藝術中所折射出的文化淵源和審美意境,是中國人傳統的儒、釋、道合一的精神體現。本文以江南藝術工作室概念設計為例,從二維空間、三維空間以及意境的虛空間三個方面探究古典窗格的創新與突破形式,進一步探討如何更好地將古典窗格藝術進行現代演繹,從傳統元素中汲取營養,提煉精華,從而創造出有獨特民族文化內涵的現代設計,以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關鍵詞:古典窗格;現代演繹;文化;傳承
1 古典窗格的文化淵源
中國古典窗格藝術傳達給世人的是“引而不發,顯而不露”的高深思想,從道家虛實論的觀點來看就是意境與形態之間虛實相生的直觀體現。經過歷史的沉淀,漏窗藝術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這樣高深而含蓄的思想境界得益于中華民族獨特而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審美情趣。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孕育出來的古典窗格藝術,同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學繪畫藝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更能突顯傳統造園藝術中“隔則深,暢則淺”的意境。造園者采用欲揚先抑或欲露則藏的設計手法,借窗格取景,使其若隱若現,似有還無,可以說是中國造園史上的點睛之筆,更讓漏窗藝術這一獨具民族文化內涵的創作手法得到繼承和發揚。
2 古典窗格的審美精神
2.1 質樸的自然美
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適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造園藝術體現“天人合一”的精神內涵所在,也是其能夠長久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因素。窗格藝術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獨特創造,通透中盡顯玲瓏之美,風花雪月透進來,漏出去,空間不大,境界卻不小,絲毫沒有雕琢的痕跡,將質樸自然融入人工創造,形成一扇扇精妙絕倫的古典窗格。其通俗的題材、淳樸的工藝共同營造了江南園林清新恬靜的自然風格,營造出一種“雖由人作,宛自天成”的自然境。
2.2 輕盈通透的圖案美
古典窗格的圖案構筑內容多為花卉、鳥獸、山水或幾何圖形,也有以傳奇小說、戲曲及佛、道故事的某些場面為題材,如獅子林的“四雅”漏窗,造型優美,式樣多變,節奏和諧,而且給人以輕盈、通透、清秀之感,具有鮮明的江南特色,是園林裝飾圖案的精品。漏窗的邊框和圖案能使人們對框中景的品賞變為“作畫圖觀”。此外窗子的圖案也體現了均齊、平衡、穿插、反復等美的法則,而窗外的景色則恰好成為這幅圖案畫的“底版”。而且,二者還能形成種種有意味的對比,格外生趣。
2.3 回味無窮的意境美
古典窗格,無論寫意或寫實都以渲染特定氛圍,營造“意境”為最高準則。“尺幅窗”“無心畫”不僅僅停留于對自然的描摹,而是從有限的“象”到無限的“境”。游人在窗前隨著時間和空間的移動,緣情體物,身心入境,用情境去入畫、心境去體悟、神境去遐思,情、心、神三位一體,方能感悟“尺幅窗”“無心畫”給人帶來的回味無窮的美的享受,以此體悟古典窗格意境美學的精髓。正所謂“一窗一世界,一園一天國”,古典窗格通過借助傳統造園藝術的各種空間處理手法,諸如主景、襯景、借景、對景、隔景、泄景、抑景等組織空間、創造空間,“景中有畫,畫中有景”,讓身在其中的游人透過漏窗遐想無限,大有“驀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意境之美。
3 古典窗格藝術在設計中的現代演繹
3.1 窗格印象之二維空間的演繹
設計作品“窗格印象”中將古典園林的“移竹當窗”的經典造園手法進行現代風格的演繹,將三維景觀濃縮于建筑的外立面設計上,從而達到一種從三維空間向二維空間的轉換,使建筑的整個外立面設計既有中國古典園林的神韻,又不失現代設計的美感。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入剖析,這不是所謂的形式主義,而是一種精神上、文化上的繼承與發揚,將古典園林中竹與窗的搭配組合做折線條的簡化處理,從而應用于建筑的外立面設計上,大有幾桿修竹頓生萬頃竹林之畫意,使整個建筑雅而不俗。而在建筑的正立面觀景窗內設計梅花枝展架,展架上擺放各種裝飾品,就好比古人窗外賞梅一樣,意境無窮。
3.2 窗格印象之三維空間中的探索
設計作品“窗格印象”并不僅僅局限于建筑外觀的設計,而是延伸到建筑內部裝飾及室外景觀的規劃層面,去進一步探索古典窗格的魅力所在,在地面空間的劃分上,以古典窗格為基本單元為工作室的室外景觀進行區域劃分,并在已劃分好的二維平面布局圖上進行三維景觀的空間設計,從而打破傳統景觀設計中的正南正北的布局方式,所有景觀小品一律旋轉45度,使景觀之間既有遮擋,又有滲透,并將這一設計理念延伸到室內,打破室內外空間的界限。或是把室外的景物借助窗格引入室內,使得景觀與建筑交融穿插,渾然一體。這時候的漏窗元素早已融入建筑和景觀設計之中,通過一系列空間布局的穿插組合,令觀者體味室內外移步換景的新感覺,借助這些曲與折、透與漏的遮擋,便有了看不完的景,道不盡的情,可謂是“相間得宜,錯縮為妙”。
3.3 窗格印象之意境虛空間的營造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設計亦是如此,意境的營造才是點睛之筆。窗格印象的整個設計沿用了傳統園林的留白、動靜、虛實的造園手法,并將其應用到現代建筑的空間布局上,以建筑的墻體為實,以大型的觀景窗為虛,窗格裝飾了墻面,而樹木、疊水、山石又裝飾了漏窗,使游園者領略到不同層次的美感。
正所謂“窗為園之眼,景為境中情”,“窗格印象”的設計亮點在于樓梯的設計依窗而建,這就好比是“你站在樓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不同視角體味不一樣的畫卷,處處皆是風景。在建筑的天頂設計上大膽開設天窗,巧妙地將自然光引入一層展廳,試想清晨一縷明媚的陽光透過天窗,灑在某個展品上,繼而在時間的變幻中穿窗越閣。此時伴風而入的,不僅僅是光與影的戲劇,還有暗香浮動,正應了“淡泊風前有異香”,“暗香浮動云影來”的詩意。
設計作品“窗格印象”的意境營造產生于窗、亭、竹、石、疊水之間,伴隨著時間的鐘擺,光影透過窗格產生豐富的變化,使時間和空間互相交感,繼而產生了第四維的空間意境,豐富了景觀層次。設計利用窗格墻體間的巧妙組合,將原本有限的空間擴展出無限的意境,使整個建筑既帶有江南的儒雅,又不失現代的簡潔。
4 如何更好地將古典窗格進行現代演繹
環境藝術設計能夠延續文化,傳承歷史,設計師應努力挖掘傳統文化中有價值的元素,從哲學層面研究設計的本質,讓傳統文化的精髓得以延續。要想更好的演繹傳統文化,就要善于打破原有景觀設計的局限,借助光影分割空間,營造虛實變幻的場景,將二維空間藝術擴展到三維空間,在時間的變幻流轉中,營造豐富的四維空間景物,感受無與倫比的意境之美,并由此深切體味其在哲學內涵、藝術理念、營構手法、功能設計等方面獨特審美智慧。
5 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安排空間的藝術,設計師可以通過設計運用各種設計元素去構建和創造空間,形成有一定實用價值和意義的空間藝術。漏窗這一古典園林典型的構件,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作為設計元素是現代的設計者對傳統語匯的再設計,讓傳統元素在現代設計領域富有新的生命,從而將傳統文化的精髓很好地在現代設計中延續下去。
參考文獻:
[1]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 傅媛媛.園之眼境中情——蘇州園林漏窗初探[J].劇影月報,2010(03).
[3] 沙新美.漏窗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價值分析[J].安徽建筑,2011(03).
作者簡介:王佳(1988—),女,河南南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