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摘 要:本文從城市社區文化的建設現狀出發,分析了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社區文化建設的機遇和挑戰,基于此分析了城市社區的戰略措施,以期指導實踐工作的開展,促進我國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活動的進步。
關鍵詞: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機遇;挑戰
城鎮化的進步促進了城市的大規模擴張,同時使得社區文化的建設更為豐富。在經濟體制不斷改革的背景下,社會的文化需要保持與時俱進,必須不斷應對社區文化的機遇和挑戰,促進社區文化為城市社區的發展奠定扎實的文化基礎,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懈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通過對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有利于促進城市社區文化的新進步,提高城市社區文化的建設水平。
1 城市社區文化的建設現狀
城市社區文化是城市經濟的反映,同時也是城市政治文明的表現。從實際的調查結果來看,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具有地區經濟制約性和缺乏特色性的特征。
1.1 地區經濟制約性
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具有明顯的差異,發達地區的城市文化建設相對于落后地區來說具有一定的進步性。比如在城市社區文化的基礎設施方面,欠發達地區的城市經濟基礎不牢固,在城市的文化建設上也存在不足。
1.2 缺乏特色性
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必須從城市的實際發展出發,以城市的基本特征為著力點,發揮自身的社區文化特色。筆者從選區的調研結果來看,當前我國城市的社區文化不能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文化建設的戰略層次上并沒有運用城市建設的良好機遇,文化建設不具有地方特色。同時,城市文化建設與城市的經濟發展不完全相適應,不符合社會主義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
2 城市社區文化的重要性
城市的社區文化的重要性主要是由城市社區文化的地位決定的。城市社區文化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層次,另一個是有利于促進我國城市與國際化城市接軌。
2.1 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地位
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切實推動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有利于推動城市的經濟快速進步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相互適應,也是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城市的需求。
2.2 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意義
社區是現代城市的基礎,是城市居民安居樂業的基本社會單元,用和諧、安全的社區文化內容來承載城市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促進居民的交往和合作,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承。
(1)有利于促進城市的協調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興城市的落后主要體現在文化建設的落后,城市由一個個分散的社區組成,而強化社區的文化建設能夠促進城市文化建設的進步,促進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協調進步。
(2)有利于城市與國際化都市接軌。城市社區文化的建設能夠進一步提升我國城市居民的整體素質,展示我國城市的良好形象,讓城市進一步順應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使得我國現代城市與國際化城市接軌,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3 城市社區文化的機遇
城市社區文化的機遇首先是由城市社區文化的結構所決定的,通過整合城市社區文化的結構優勢,能夠促進城市社區文化資源的統一。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全面進步,城市社區文化的豐富性得以實現。與此同時,社區居民的主動性也有所提升,社區居民的參與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3.1 城市社區文化的結構優勢
城市社區文化是一個整體,由社區文化建設的各個部分組成,通過系統內部資源的優化整合,能夠實現整體效果大于部分之和的最優化,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作為一個有機系統,社區文化的管理堅持以塊為主、條條與塊塊結合的基本模式,通過當地社區所屬政府的正確引導,并在社會資源的支持下,通過社區群眾的廣泛參與實現社區文化的建設和進步。通過形成區、街道、居民委員會的三級網絡體系建設,并通過圖書館、文化館的物質基礎,通過開展基本的活動,相應的基本活動隊伍相互支撐并把居民文化活動的觸角延伸到社區文化活動基層實驗室來實現社區文化的實踐。
3.2 城市社區文化背景的進步
隨著政府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城市社區文化的物質基礎進一步鞏固,并且大致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的需求,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彰顯文化的教育功能,對社區居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雄厚的物質基礎通過文化設施的感召力能夠實現城市居民與社區文化的交融,從而豐富居民的精神世界。社區文化在結合區域發展特色的前提下,結合各城市社區的地理位置、風俗習慣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社區文化。
3.3 居民的主動性有所提升
城市社區居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高漲,同時以主人翁的姿態深入社區文化氛圍的營造中,堅持點線面結合的方式,能夠積極發揮社區文化的帶動作用。城市的社區居民作為城市文化建設主體在城市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起著全局性、先導性作用,城市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實現了城市居民社區文化活動的實踐,為社區文化獲得相應成果奠定了人力基礎。
4 城市社區文化的挑戰
我國城市社區文化在擁有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受社區人員思想意識的局限,社區文化的活動開展受到了阻礙,社區文化各階段的規劃工作具有局限性。
4.1 各層次人員思想素質的局限性
受社區人員的學歷層次的影響,一部分群眾對社區文化建設的認識度不高,對參與活動的意義缺乏了解,局限于自己物質生活的豐富。
社區人才隊伍的素質亟待提高,受到基層人員文化素質的影響,相關的組織者的文化素養不夠高,在引導社區居民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上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4.2 社區文化的投入需要鞏固
通過實踐發現,隨著城市社區的規模擴大、居民增多,城市社區文化相應的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同時社區文化的設施不符合與時俱進的要求,相關的社區文化遺產的保護經費不足。
4.3 社區文化工作的開展存在漏洞
社區文化工作的開展缺乏有效的規劃,社區文化的建設的執行力缺乏相應的規制措施。
(1)缺乏有效的規劃工作。良好的準備工作是社區文化進步的前提,社區文化建設的準備工作機制不夠健全。文化建設缺乏相應的目標和規劃,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缺乏相應的發展規劃,對社區文化的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探討不夠深入。
(2)社區文化建設的執行力缺乏。由于社區文化的規劃不足,相應的活動執行存在很大的缺陷,在一些社區對外交流的活動中,筆者發現社區文化總是流于形式,違背了社區文化的精神實質和本質屬性。
4.4 社會多元化趨勢的推進
(1)社會背景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逐漸提高,市場經濟的浪潮改變了人們的思想和思維模式,人們的就業、思想觀念和組織形式千差萬別,人們意識活動的自主選擇性、主觀創造性不斷增強,在文化生活方面,需要滿足群眾的多樣需求,并通過高雅的文化活動、高質量的文化建設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通過城市社區文化的凝聚力和滲透力形成自身的社區文化核心,增強群眾對社區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要求社區文化對大眾起到良好的價值引導作用,從而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并對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發展課題。
(2)經濟、政治和文化協調的需求。隨著富有特色的城市經濟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逐步推進,社區的精神文明必須齊頭并進。因此,社區文化必須通過自身的文化因素、文化因子滲透增強社區文化的創造性。創新作為文化進步的源泉和動力在促進文化發展和進步層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社區作為群眾棲息的居所,文化也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創造一個詩意的家園奠定良好的基礎。城市內涵的深刻變革,城市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要求城市社區文化也要堅持人員自然和諧發展,從而促進城市文化建設的量的積累,進而促進文化建設實現質的飛躍。
(3)世界文化的交融。開放的國際化環境促使各個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不同文化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來自發達國家的文化沖擊進一步加強,西方發達國家盛行的“新的城市主義觀”“建筑殖民主義”滲透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社區文化的風格逐漸失去了文化特色,文化的人文關懷逐漸弱化,進而使得居民的道德素質下降。
4.5 提升居民素質的迫切需要
城市居民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城市居民的素質提升對展示城市形象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城市社區文化承載著提高城市居民素質的重要功能,因此城市的社區文化建設要從促進城市的科學化管理和城市居民素質的提高為著力點,這為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這對完善城市的文化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文化建設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居民從小處改變自身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為城市文明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4.6 信息化時代的進步
信息化時代的進步促進了人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進一步更新,人們的文化消費方式也面臨著多樣化的選擇,通過社區文化不斷切合信息網絡技術從而實現城市社區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逐步實現城市社區的網絡化體系的構建,通過網絡信息交流和溝通加強對社區文化建設的反饋,從而促進城市社區文化的進步。
5 城市社區文化的發展戰略
作為一項社會的系統工程,城市的社區文化根據城市中心目標的定位,并且根據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思路,促進了城市的文明建設,并通過強化市場在城市社區文化的配置作用,吸取其他建設的經驗,形成一個完善的社區文化網絡服務體系,通過各種各樣的特色項目吸引廣大群眾的參與,形成社區內各個成員的合力,促進城市社區文化的建設。
城市社區文化的發展需要不斷克服現有的文化局限性,改變傳統的社區文化的建設方式,從而促進社區文化的進步與創新。
5.1 積極提高居民的素質
社區文化要通過開展圖書交流會、藝術學習會進一步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居民的素質,為居民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為城市文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從城市培養的知識經濟背景下的優秀人才著手,引領社區文化的精神,形成社區的精神風貌。
5.2 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
信息技術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同時需要社區文化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在社區文化建設的進程中,建立一個個信息交流群,通過群來加強社區居民的交流。并且通過相關社區公眾號的推送,進一步擴大城市社區文化的知名度,推動社區文化走出去,實現社區文化的持續發展,實現社區的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進而實現社區文化的綜合競爭力的提高。
5.3 多渠道拓展資金來源
物質基礎是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基石,可從多方面拓展城市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渠道來源。
比如對圖書館的建設,通過呼吁社區居民開展圖書漂流活動進一步充實圖書館的藏書量。通過與企業、政府的有力合作,同時通過利用企業的文化宣傳,如對養生類企業文化的宣傳,加強與此類建設良好的企業的聯系,實現企業和社區的雙贏。另外,在參與民主決策的政治活動中,通過相應的政策引導促使城市社區文化的基礎性設施進一步完善,進而為城市社區文化的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實現豐富社區居民的生活世界,提高社區文化的質量的目的。
5.4 培育城市社區文化的人文精神
城市社區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所在,城市社區文化的人文精神是對城市社區居民的思維、觀念、性格、情感等方面的總稱,城市的文化精神支撐著城市經濟建設的活動,通過加強對城市社區文化精神的培育,進一步提升文化的包容力,拓展城市的發展空間,為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6 結語
城市的社區文化建設在社會化的背景下,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在文化的沖擊、工作開展和人員素質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局限性,也對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城市社區文化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居民素質的功能。因此,城市的社區文化建設應當不斷克服局限性,推動城市文化建設的進步,促使城市社區文化提升到一個新層次。
參考文獻:
[1] 王琴.城市社區文化建設[J].城市規劃研究,2017(8).
[2] 張敏.新時期城市社區文化建設[J].城市,2015(8).
[3] 于強.城市社區文化的機遇與挑戰[J].文化研究,2018(12).
[4] 張炳升.城市社區文化的新機遇和新挑戰[J].社區研究,2017(9).
[5] 武平.淺析城市社區文化的機遇[J].社會與文化,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