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益
摘 要:隨著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進入快節奏時代,因此對信息獲取的有效性與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應運而生,之后也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中。受大數據背景的影響,高校教育管理也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本文通過分析大數據給高校教育管理帶來的機會,結合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現狀提出了優化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幾點策略。高校教育管理者只有把握住大數據帶來的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機會,才能真正實現管理信息化。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0 前言
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我國的經濟、科學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時至今日我國所處宏觀大環境也變得錯綜復雜。因此,我國國情要求社會各行各業重視高質量的發展,創新便成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因素。作為重中之重的教育制度也積極響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各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大數據背景下對管理工作進行創新,努力將高校管理教育實現信息化,以此提高其工作效率,達到預期效果,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
1 大數據的概念及其特征
1.1 大數據的概念
大數據是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這個概念在1980年被托夫勒提出,之后被更多的行業關注及應用,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大數據概念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定義,一個是從數據來源的本質,另一個是數據的分析處理方式。數據來源方面,大數據是由一些容量超規格的數據庫軟件對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儲存管理的大數據群,這是普通數據軟件工具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在分析處理方式上,大數據是通過特殊數據庫軟件迅速地將海量的信息進行篩選以及集合整理并儲存,在整理數據的過程中能有效分析出數據之間隱含的關聯性,這是普通數據庫軟件不能提供的分析處理功能。
1.2 大數據的基本特征
根據大數據的概念,我們總結出了大數據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幾點:第一,海量的數據規模及多種數據類型,每天大數據軟件庫都會收集各個行業的大量數據,這些數據不局限于文字,還有音頻、視頻等其他多媒體數據。第二,數據分析處理迅速,大數據軟件庫有專業的后臺技術支撐,能及時處理信息。第三,數據的真實及科學性,大數據持續不斷地收集實時數據,在保證數據的客觀性的同時又有專業技術軟件分析,使得數據具有真實性和科學性。第四,凸顯數據的隱含價值,大數據軟件庫分析處理數據時能體現出數據間的關聯性,以此企業可以利用關聯性來制定產品策略。
2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
大數據的產生使得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行為方式發生了改變,大數據給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弊端。
2.1 大數據給高校教育管理者帶來的機會
(1)有利于實現精準化教育管理。傳統的高校教育管理都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統一管理。高校教育者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如果沒有差異化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出現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通過學生的校內學習登錄平臺、校內互聯網使用記錄、校內公眾平臺留言等分析學生的行為方式,劃分不同的學生并制定差異化的管理策略,用精準化教育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并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2)有利于實現科學化教育管理。傳統的高校教育者在作出管理決策時,通常是根據學生所處情景分析再加上自身的經驗作出管理決策,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個體的差異性,并且教育管理者的經驗也不一定適用于現在的學生。由于大數據軟件庫分析出來的數據具有真實性和科學性,高校教育管理者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娛樂數據等之后結合專業的管理制定出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案。
(3)有利于實現高效化教育管理。大數據環境下,對于知識傳導方面高校教育管理者通過網絡平臺學習、參加自習活動等數據分析后可以對學生實施個性化的精準管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學生人格塑造方面,高校管理者通過對課余互聯網登錄、圖書館借閱記錄等數據分析后結合柔性管理理論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完善自我。總體來說,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利用大數據實現高效管理,以達到高校的教育目的。
2.2 大數據給高校教育管理者帶來的挑戰
大數據給高校教育管理者管理帶來便利的同時,挑戰也隨之而來。教育管理者只有應對挑戰,戰勝困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管理信息化。
(1)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速度。大數據概念從被提出來發展到現在,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個行業。特別是一些零售企業為了找到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聯更是大力開發大數據軟件庫并充分利用大數據,大數據也在這些企業的推動下不斷優化發展。大數據技術自身的優化和發展必定對高校的信息化建設速度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國高校對于信息化建設實施不及西方國家的高校,其中教育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投入不足,平臺設施構建完整度較其他行業相對滯后,收集的教育管理數據比較零散,缺少統一、系統性的整合和管理。我國高校對于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速度只有追上大數據的發展步伐,才能在大數據背景下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2)教育管理數據調研的程度。大數據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經過4個處理過程分別是管理數據的獲取,管理數據的儲存及整合,管理數據的分析及挖掘,分析結果的應用。其中,管理數據的獲取是首要條件,是其他過程有效進行的前提。因此,數據獲取和調研程度關乎整個分析結果的真實性及科學性。根據調查發現,目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數據的主要來源是政府,高校作為教育管理工作的直接參與人,其自主獲取數據的動力非常小。由于數據主要來源于政府,高校收集到的數據通常都是分散、不統一的,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育管理者對數據進行系統性的分析整理。此外,我國專門關于高等教育數據調研和評估的第三方單位非常少。所以,高校教育管理數據的調研是大數據背景下實現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極大挑戰。
(3)教育管理數據挖掘的深度。在上述大數據處理過程中,管理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決定著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數據分析將數據整合成一個相互關聯的集合并進行保存是數據挖掘的前期準備,再通過相關性分析、決策樹等原則對已有關聯集合數據進行探索,找到數據之間存在的隱含關系,并建立管理數據框架,對管理行為和學生行為進行相關性分析,最終制定出教育管理決策。綜上,教育管理數據挖掘對最終管理決策的有效性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對實現教育管理信息化數據挖掘的深度也是一個重要挑戰。
3 實現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策略
在分析了大數據給高校教育管理帶來的機會和挑戰后,提出了關于如何實現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三個策略。
3.1 明確高校教育管理大數據觀
大數據是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是信息時代的重要技術支撐。高校教育管理想要與時俱進就必須重視大數據,明確高等教育管理大數據觀。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明確以下兩點大數據觀念:第一,充分了解大數據概念及大數據分析整合數據的運作過程,深刻認知大數據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的機遇以及挑戰,堅信大數據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的數據來源;第二,大數據軟件庫分析的數據具有真實性及科學性,但同時需要保證其數據的隱私性,不會被隨意泄露。這就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在構建大數據平臺時注意數據的私密性,最大可能地保護學生的隱私。
3.2 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平臺結構建設
高校教育管理要真正實現管理信息化建設所包含的內容是很多的,其中包括基礎信息平臺建設、信息化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應用硬件及軟件建設、數字環境建設、項目綜合管理及軟件環境建設等。目前,我國多數高校資金有限、專業人才稀缺,造成了信息化平臺建設的不完整。一方面,不能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另一方面,也是在浪費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與產出難成正比。高校教育者應該結合高校自身的優勢以及發展需要,合理選擇信息化建設內容,合理安排資源分配,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管理信息化。
3.3 培養及引進具有大數據分析能力的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對教育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投入較少,其中數據來源主要依靠政府,自主獲取數據的動力較小,高校因此對專業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養及引進較為不重視。可想而知,高校在具備完善的信息化平臺之后,如果沒有專業的教育管理者分析整合的數據,并根據分析結果作出科學的管理決策,最終還是沒有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沒有真正實現教育管理信息化。因此,組建具有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團隊十分重要。
4 結語
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想要真正實現管理信息化,就必須明確大數據觀念,并結合自身的優點及發展需要完善信息化平臺建設,培養及引進具有大數據分析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婧.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挑戰與對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2):128-130.
[2] 萬輝.大數據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6(4):48-51.
[3] 王江麗.高職學生自我管理方式創新——基于大數據視域下的“量化自我”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7-59.
[4] 張峻山.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檔案信息收集工作新探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4):38-39.
[5] 包艷,金越.大數據時代高校學困生教育工作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