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雅
摘 要: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課基礎差,與其他院校學生學習思政課相比,興趣點更低。用藝術滲透思政,用藝術表達的形式融入思政課程的教學中,更易于貼近學生專業、貼近學生思想,吸引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藝術類高職院校;思政課;創新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藝術類高職院校為國家培養符合社會主義需求的藝術工作者和接班人,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藝術與思政課相結合,用藝術表達的形式推進思想境界的提升和個人品德的逐步提高,強化藝術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效果。
1 藝術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窘境
藝術類高職院校以藝術教育為主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思政課作為大學生公共必修課,在藝術類高職院校中不被學生重視,學生沒有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思政課教學面臨尷尬的處境。
第一,思政課被邊緣化現象。藝術類高職院校往往重視對專業課的師資培養和學術交流,而思政課是處于邊緣化的學科。“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思政課教學師資不足、經費匱乏、設備短缺、辦公條件相對較差的境地。”另外,思政教師師資基礎薄弱,在科研項目申請、學術交流、教學改革等方面無法全面開展。
第二,學生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忽略思政課的價值。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課基礎薄弱,他們重視專業的學習,認為學好了專業才有生存的一技之長,能夠為自己以后的發展做好鋪墊。于是就會出現“專業課認真聽、選修課隨意聽、公共課不想聽”[1]的現象。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入校時文化分較低,進入學校以后,學校重視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育,忽略人文素養的熏陶,造成學生過分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沒有正確認識到思政課對培養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忽略了對思政課的學習,認為思政課學習無用,導致思想課教師陷入尷尬的境地。
第三,高中階段學習思政課的方式影響了學生進入大學以后對思政課的學習。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目標是為了升學,學生往往重視對美術、語文、數學、英語的學習,忽視了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進入大學以后,學生的學習目標由原來的升學目標轉變為成才目標,促使他們更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學生本就對思政課學習沒有積極性,大學階段的學習還需要他們投入一定的精力,為了取得學分順利畢業。由于大部分藝術類高職學生思政課理論基礎薄弱,學習認知能力偏差,導致許多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存在抵觸心理,思政課的教學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政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2 藝術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創新策略
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輕視文化課的學習,相較其他院校藝術類的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的興趣更低,基礎也更薄弱。運用藝術的方式展開教學更易于被學生接受,課堂互動更易于展開,教學效果也會明顯增強。
2.1 用藝術表達的形式開展思政課教學
在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把藝術與思政課結合起來,用與思政課相關的名人、名言、名作、歌曲、影視作品等為主題展開思政課的教學。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東方紅》《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歌曲導入相關教學內容,引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興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另外,還可以利用影視作品如《紅海行動》《最美的青春》等作品表達我國軍隊建設、國防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案例,讓學生自然而然融入思政課的課堂教學中,通過身心的感受學習思政課。此外,思政課的作業可以要求學生用藝術表達的形式來完成。例如,對于攝影與攝像專業的學生來說,思政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攝影作品的形式完成實踐作業,鼓勵學生走出去觀察自然和社會現狀,不僅用藝術表達的形式完成了作業,同時也多了一次社會實踐的機會;思政課教學的效果也明顯得到增強,學生更易于接受這種教學形式,而不僅僅是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
2.2 思政課學習與專業課學習相結合
思政課的教學如果能夠與專業課相結合,思政課教師多與專業教師溝通,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其學習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藝術類高職院校可以從學生的專業課中找出與思政課相匹配的點互相融合,把專業課與思政課結合起來。例如,讓學生用素描、攝影作品、短視頻、海報、油畫等作品的形式表達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作為專業課程學習的內容進行。作品經過專業課教師的指導,提高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又能與思政課相融合,讓學生了解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及取得的成就,又學習了專業知識。思政課與專業課的融合教學增強了教學效果,也改變了學生以往認為思政課學習無用的觀念,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3 對藝術類思政教師的培養
思政課教師要把藝術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相結合,要求教師既要懂思政又要懂藝術,這對思政課教師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藝術類高職院校中,懂藝術的思政課教師往往更易被學生接受,與學生溝通也相對容易,學生對思政課的藝術追求和表達也會更強烈。首先,學校可以鼓勵思政教師從事藝術與思政課結合相關科研項目的研究,或者參與一些由專業教師主持的課題研究。對專業教師藝術類的課題可以從思政的角度出發加以研究。其次,學校應對思政教師進行一些藝術類培訓,讓思政教師多參與專業教師的課程建設,多與專業教師接觸,參加一些藝術作品、攝影作品展覽等進一步提高思政教師的藝術表達水平。讓思政課藝術元素多元化,提升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從思想上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羅峰.論大學英語選修課程差異化教學探索與實踐[J].安徽文學,2008(11).
[2] 陳志福.高校政治理論課分層教學必要性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