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美術專業的學生對美術的感悟力和感知力較為薄弱,整體的藝術素養不高,在教學方面,對非美術專業的學生的教學方式應當區別于應用于美術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以欽州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為例,該校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對非美術專業的學生進行美術欣賞課程圖畫書的教學。本文針對非美術專業的學生,因材施教,分析相應對策,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非美術專業;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研究
0 引言
開設美術欣賞課程,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國家教委為適應國情,提出在學校教育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美術欣賞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意義不容忽視,它不僅是美育的一個重要內容,還促進德育和智育的同步發展。高校的美術欣賞課程,從課程教學中循序漸進,為非美術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提升美術素養的平臺。
1 課程精準定位,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
國教委〔1996〕5號文件中提到,要求普通高等學校把美術欣賞課程作為必選課程的基礎課程,目的是要學生在美術欣賞課程中感受美術、了解美術,從而培養健康的審美觀念,提高藝術素養。美術欣賞課程也是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必修課程之一,授課面向的是非美術專業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進行課程設定時,要考慮到學生專業的應用方向,課程內容就不僅僅是介紹美術史和作品賞析,應該針對專業的特色進行對口的課程設定。
以非美術專業的學前教育專業為例,為了更加精準地進行課程定位,課程內容應該包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職業崗位中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學前專業在職業生涯中面對的是低幼兒童的教學,在美術欣賞課程中,應當側重于對圖畫書的賞析和分析,養成學生良好的圖畫書鑒賞品味,為未來職業生涯中進行良好師生互動打好基礎。
2 以興趣導向為主,淺顯易懂地表達專業知識
美術的鑒賞需要具備基礎的美術基礎,非美術專業的學生因美術基礎知識不完善,在講授專業知識前應先講解一些美術理論的基礎知識。以拋出問題“何為美術?”為課程導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帶動課堂的思考風暴。非美術專業的學生,給出“何為美術?”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例如美術就是畫畫,美術就是美術館里面的畫等等,使得課堂的氛圍達到一個小高潮。聽完學生們對“美術”看法的討論后,再給出“美術”的解釋,并用學生能夠聽懂的通俗的概念,即美術泛指創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①同時也詳細地講解一下美術的分類,避免用專業術語講授,采用淺顯易懂的聊天方式向非美術專業的學生傳達理論知識,為教學打好基礎。例如在講解分類時,用圖表的方式列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因此,根據本專業的應用方向,本門課程的美術欣賞主要是欣賞繪畫里面的圖畫書,層層導入,由大及小,確定范圍,詳細深入。
3 采用新型數字化多媒體設備,推動課程的良好進行
科技的進步,為課堂提供了更加新型的授課方式。圖畫書的欣賞課程避免不了需要拿實體書進行課堂分析和講解,“一對多”顯然是供應遠遠小于需求,如果采用傳統的授課模式——圖書傳遞瀏覽式,既浪費了上課的時間,又不利于學生對于課程講授的內容的吸收。多媒體實驗教室,合理地解決了硬件上的缺失,利用多媒體投射,在每個學生的電腦桌面呈現出圖畫書每一頁的畫面和文字腳本。在邊說邊看的教學模式中,向學生講解圖畫書的內容、構圖及蘊含的文化信息,學生及時地給出反饋感受,形成了互動性很強的教學模式,在新式的硬件支撐下,使課程教學得到了良好的運行。
4 以理論知識為依據,結合實踐活動,增加課程的趣味性
美術欣賞課程在課程的設置上,理論授課的課時占據了大部分的上課時間,為了避免成為枯燥的理論課程,在講解了大量基本知識后,可以設置一些課程互動環節,來調動非美術專業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圖畫書《交響樂團捉迷藏 環游世界找一找》時,采用延伸思考學習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畫面,同時派發任務“觀察繪本內頁畫面內容,試著回答相關問題,每個環節限時5分鐘,最后進行小組匯報回答”,調動課堂積極性,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專注力和觀察力,又讓學生了解了具有“世界”觀的知識型圖畫書。這本圖畫書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使得學生對交響樂的樂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領略了冰島的小漁村、日本的首都東京市、葡萄牙的波爾圖、俄羅斯、法國的普羅旺斯、希臘、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埃及、意大利的威尼斯、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科特迪瓦的阿比讓等,當地著名的景點與建筑、節慶美食與服飾特色等躍然紙上,呈現出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別出心裁的創意,給學生展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樣的學習方式會更有效果。
除了課堂互動外,適當地增加實踐環節,結合賞析過的圖畫書,對內容進行改編,讓學生集體演繹。在掌握了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結合每個個體不同的美術感悟,進行圖畫書內容的演繹。在集體編排和演繹的過程中,理論與實踐集合的方式,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美術審美鑒賞能力。
5 多看經典作品,開拓學生的視野
學會“站在巨人肩上”授課,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引導學生欣賞經典的作品,給非美術專業的學生進行眼部洗禮,在殿堂級作品的熏陶中,讓學生的眼界潛移默化地拓寬。學生在經歷了羅馬頂端的洗禮后,再看其他一些不那么優秀的作品時,心中就有了對比,就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慢慢領悟創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和藝術氛圍。
6 歸納總結,學生個人的感悟反饋
在美術欣賞課程中,不僅僅是欣賞,學會歸納總結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教學中,教師在講述專業知識的同時,需要收集學生的觀點、看法和感悟。例如,在介紹安東尼·布朗的《大猩猩》經典圖書時,可以讓學生歸納總結出這本書的畫面構成、繪畫風格、腳本文字組織力等等,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加強學生對作品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以書寫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可以通過書寫的圖畫書日志中,看到學生的自我總結和個人反饋,并從中了解他們感興趣的地方和關注的方向,找到后期的課程教學方向,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
7 結語
對于非美術專業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師在美術欣賞課程教學中,結合專業特點,把內容側重點放在圖畫書的欣賞和分析上,采用現代化的媒介進行硬件輔助教學,結合淺顯易懂的語言給學生講述專業知識,進行趣味性的實踐活動,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帶領學生多看經典作品,能開拓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進行歸納總結,能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和表達力,增加學生的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教師自身也能及時得到反饋,明確今后的教學方向。真正做到“寓教于樂”,這才是開設美術欣賞課程的意義所在。
注釋:①百科搜索解釋。
參考文獻:
[1] 陳鐵梅.美術教育的真諦——“審美人生教育”讓生命絢麗成長[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馮雅嵐(1991—),女,湖南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現代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