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晉商常家是書香門第,尊尚儒家,懂文弄墨者很多,所以常家院落有很多磚雕可以窺見各室主人的品學趣味和審美觀念。作為文人騷客,常家宅院的磚雕別具一格,院落主人以士大夫的審美觀念,在磚雕中注入了禮儀之家的嚴肅和強烈的文人特征。磚雕的主要內容有神話傳說、格言警句、花草魚蟲、歷史典故等。磚雕以壁掛、匾額、花墻等多種形式嵌套在院落的各個地方,通過寓意象征的表達法,融入院落主人的品格情操,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關鍵詞:常家宅院;晉家;文人化特征;詩書畫品格
中國傳統的封建制度是等級森嚴的。各個階級的建筑風格也有相應的要求,在明朝時,公、候和五品官員以上的房屋建筑為5~6間,而六品官員至普通平民則只能為3間以下。這些森嚴的階級建筑要求限制了居民的房屋建筑數量,所以晉商無法擴大宅院規模。在這種情況下,晉商通過后院的修建擴大了宅院的規模和房屋數量,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晉商的磚雕技術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為后院正屋的裝修讓其看上去比周圍的房屋規模大了好多,顯得獨特。而且后院正屋的主透風梁達40多厘米,頂到了屋頂兩端,過高的屋脊會增強房屋的安全性,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會在中間增加一個磚垛來減輕梁的負荷,也可以用來支撐脊梁。此外,在正屋的垂直脊梁也會增加透風脊,讓房屋顯得更加高大氣派。這也體現了晉商通過氣派的宅院光耀門庭的傳統觀念。晉家宅院追求房屋布局的嚴謹和合理,院落規劃一般都是全封閉結構,通過高大的圍墻把家宅和外界隔離開。在家宅內部,又通過四合院的結構布局使得各個院落緊密連接,各個院落又按照宅院的中軸線對稱分布,這樣就構成了龐大的晉商院落群。這些建筑的布局象征著平安。從整體布局來看,整個院落是田字形的,這傳承了中國人四平八穩的性格特點和審美觀念。
1 晉商常家宅院磚雕的表現形式
山西的民居建筑在中國傳統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些傳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建筑是晉商文化的重要體現,建筑的獨特風格折射出晉商傳承的儒學思想和樸實的民風民俗。建筑取材講究,建筑的各個細節構思驚奇,做工細致。在精細中又透著粗狂和奔放。一般房屋面朝南方,分為3間。房屋的石柱、砂巖,還有經過歲月打磨的木材構造,無不展現著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氣息,身處其中必然令人肅然起敬。
山西的古建筑猶如歷史的瑰寶,是建筑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柳宗元之后曾經在山西開枝散葉,而其對山西的院落建筑也有杰出的貢獻。在康熙年間,陳廷敬也曾在山西開創事業,在其功成名就,光耀門楣時,也和多數人一樣修建了很多的宅院,甚至陽城中莊一度被稱作皇城。但是其在修建房屋時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所設計的房屋為民居的要求,所以建筑雖然恢宏大氣,卻并沒有違背傳統的階級建筑要求。這些建筑經過歲月的變遷和戰火的洗禮依舊保存了下來,在經過不斷的修建后,其規模更加龐大。陳廷敬家的宅院是田字形的,4個四合院分布緊湊,布局合理,宛若棋盤,是非常典型的山西式建筑民居。這種民居的建筑格局在陽城非常普遍,構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風格。
照壁藝術隨著山西晉商的發展而發展。晉商在發展起來以后有了足夠的財力和物力發展自己的文化,所以對磚雕的投入也相應加大,磚雕師傅有了足夠的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大戶人家通過修繕門楣彰顯自己富貴之家的氣派。所以,就出現了很多的大戶人家院落,如王家大院、曹家大院、喬家大院,都是當時一些非常有名的晉商所建。照壁作為庭院最外面的一堵墻,有著重要的裝飾作用。磚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就是照壁。照壁又被稱作影壁或者蕭墻。在人們傳統觀念中,照壁有去災避禍的功能。此外,在實際中,照壁可以遮擋院落里面的景觀,增強了住宅的私密性。所以,照壁是傳統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的必有結構。照壁在結構上由三部分構成,壁身、壁頂和壁座。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照壁的壁身,也就是裝飾部分的主體,壁身大多繪龍、鳳等具有吉祥意義的事物,而龍鳳一般會搭配祥云等讓其更加美好。照壁的形狀多樣,有方有圓,還有一些其他的復雜圖案,如幾何花瓣。幾何花瓣又是我國照壁中運用最多的圖案。因為我國有很多佛教信徒,而佛經常以坐在幾何花瓣上的形象出現,這讓幾何花瓣的寓意更加豐富。
2 晉商常家宅院磚雕形式中的文人化特征
2.1 吉利的寓意
祈福納吉是中國人永恒追求的主題。中國的那些傳統的代表吉祥的花紋大都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古人將他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帶有吉祥寓意的東西,如人、植物、動物或者是器物等,利用諧音或者一語雙關將代表著吉祥的人、物賦予吉祥意義,表達他們對于吉祥生活的無限期盼。
2.2 寓教于美的體現
晉商常家宅院的磚雕充分表現了院落主人的儒學思想和深厚的文化修養。通過把想要表達的寓意呈現在美學作品上,表達了自己懲惡揚善的遠大志向和社會責任感。這些磚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除了傳統的雕刻對象外,畫家還把文房四寶和詩書禮樂作為雕刻題材,通過線刻的表現手法,構造出參差不齊,具有和諧美感的博古架裝飾各類的花瓶。又通過文房四寶和詩書禮樂的修飾,實現了各種圖案的合理分布,連接有序,表達了畫家的高雅志趣。
2.3 追求遠大志向的雄心以及淡泊名利的追求
在古代文人的畫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象征性,用象征性表達他們追求完美的意識。晉商常家宅院的磚雕在古代文人畫作的影響之下,也選擇了運用象征的手法進行磚雕的刻畫。他們運用象征,把人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對高雅品質的贊賞通過磚雕的刻畫內容來表達。他們對于磚雕的畫面感的要求也十分的嚴格,要求磚雕的藝術表達中必須擁有追求遠大志向的雄心以及淡泊名利的追求,表達人們對于擁有錚錚傲骨的追求。在磚雕的刻畫過程中,經常會選擇利用梅、蘭、竹、菊等表達追求遠大志向的雄心以及淡泊名利的境界。比如在晉商常家宅院的貴和堂之中就刻畫了“竹菊追求圖”和“松梅圖”,用梅、蘭、竹、菊的品質來表達他們的高尚追求,并且將這些抱負、追求體現到了磚雕的刻畫內容當中,彰顯了當時的士大夫們對于高尚品德的追求。
3 詩書畫形式特征的主要體現
3.1 士大夫畫家與民間的雕刻師的審美融合
位于榆次的常家宅院,是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筑。常家宅院的建筑風格可以作為當時北方富商們的宅院建筑風格的領頭羊,并且常家宅院的建筑風格在當時的所有宅院建筑風格中處于優勝地位。在明清時期,我國士大夫的文化修養進一步提高,士大夫對于高雅生活的追求就慢慢地融入了當時的建筑風格中。當時,士大夫創作的畫作風格受到了大家的追捧,所以房屋的雕刻藝術也與士大夫的創作風格有了高度的相似性。在當時,民間的雕刻師們學習當代士大夫畫家們的藝術創作意境,而士大夫畫家也同樣向民間的雕刻師們學習。二者相互融合、共同進步,使得晉商常家宅院的建筑風格變得更加完善。
3.2 儒道兼容
通常來說,士大夫、文人、儒家學者和畫家是分不開的,因為這種集大體于一身的文化成就也決定了士大夫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傳統的儒家文學主要是為禮教服務的,到了明清時期,畫家和士大夫們不再滿足于儒學這種單一的功能,通過借鑒道家的思想對儒學進行了教化功能的改變,在原有基礎上開始追求審美情趣。畫家們通過融會貫通,把修身養性的功能貫徹于繪畫創作中。而常家文人歷代接受儒學的熏陶,儒學修養和文化底蘊深厚。這種深厚的儒學底蘊可以通過常家宅院的磚雕藝術完美地體現出來。常家宅院的磚雕集儒學和道家思想于一身,每一幅磚雕作品都體現了儒學的精髓和道家的思想。磚雕上的格言警句家人在進出時都能看到,日積月累,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讓常家的儒學底蘊更加深厚。
4 結語
晉商常家的磚雕是民間文人的優秀作品,它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的雕刻繪畫藝術,在雕刻作品中注入了文人自己的審美觀念和儒學修養,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本文通過介紹晉商常家宅院磚雕的表現形式、晉商常家宅院磚雕形式中的文人化特征、詩書畫形式特征的主要體現,介紹晉商常家宅院的建筑布局,也介紹了晉商常家宅院磚雕形式中的文人化特征,如吉利的寓意、寓教于美的體現以及追求遠大志向的雄心,淡泊名利的追求與詩書畫品格,如士大夫畫家與民間的雕刻師的審美融合和儒道兼容。
參考文獻:
[1] 李希曾.晉商史料與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2] 張正明.明清晉商及民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 薛順生.中國傳統建筑細部構造[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4] 王瑛.中國吉祥圖案[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戎喜平(1978—),男,山西榆次人,碩士,晉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