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紫薇
摘 要:李立新在他的《設計價值論》一書中提出“人的現象”這一名詞,并指出“人的現象”是一切設計的起點和歸宿。縱觀整個陶瓷發展史,從其原始萌芽階段就是由于人的使用需求而產生,伴隨著階級的出現和意識的完善而進一步得到發展。在當今,陶瓷設計中“人的現象”這一元素受到更廣泛的關注,而且更多地側重于滿足人類的精神需要。
關鍵詞:陶瓷設計;人的現象;現代;推動力
“人的現象”這一詞語首先出現在人類學研究中,李立新將這一概念沿用至設計學理論中,提出“人的現象”是一切設計的起點、依據以及目的。在原始社會時期,“人的現象”主要體現在物質需求上,正是這些需求的提出促使人的意識得到發展,此時人類的行為是下意識的自救行為;封建社會時期,人類的意識逐漸完善,階級的劃分使得早期的“設計思想”開始萌芽。更高等級的階層需要使用質量更精良、裝飾更華麗、品種更豐富的物件來區別于低等階層,是這一時期“人的現象”在設計中的體現。“人的現象”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起到了原始推動力的作用,促使設計的出現和不斷發展;在近現代時期,物質條件和人類意識的快速發展促使人類對設計的需要更為強烈。新的時代背景下,設計體現出一些新的特征。
1 歷史上陶瓷設計中“人的現象”的體現
陶瓷誕生在幾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時期,伴隨著陶器的出現誕生了早期的原始文明。之所以將陶瓷的出現與原始文明聯系在一起,是因為陶瓷的制作凝聚了人的思維意識和能動力,這正是文明誕生的標志。而陶瓷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學者們眾眾說紛紜。然而,筆者認為無論是哪種原因,都和“人的現象”脫離不了關系。因為早期人類生活生存的需要,為了滿足生存的條件,必須尋求食物,而在尋求這種行為的積累過程中,人類逐漸想要存儲食物,以便度過艱難期。這種本能生存的訴求促使存儲食物的器皿出現,而偶然的行為發現泥土與火可以制成一種較為堅硬的器物——陶。在使用陶器的過程中,或許為了美觀,或許為了標志圖騰,或者為了巫術、祈福,出現了陶器上的裝飾紋樣,而這種現象也是“人的現象”促使的。
有學者指出瓷的出現是由于人類對于使用需要更高的體現,瓷器的吸水率和堅硬度都遠超陶;也有學者指出瓷的出現是為了“類玉”,以代替玉作為顯貴階層的陪葬物什;還有學者提出是為了祭祀,作為一種溝通天地的媒介。無論何種原因,瓷的出現無疑是在“人的現象”的推動之下誕生的。包括之后出現的象生瓷,陶瓷裝飾上的吉祥紋樣、顏色釉、粉古彩瓷等都是人類精神需求增長的體現。
在人類精神需要增長的同時,更為基本的是對于器物使用需要的訴求。在傳統陶瓷發展之中,我們常能看到一件器物在發展的過程中消失了或者演變成了另一種樣式,待發展到某一種樣式時便不再更改,流傳至今。比如梅瓶、玉壺春、抱月瓶等等,成為一種定式。這便是在不斷追求使用與審美并存的結果了,不僅實用,更為美觀。這種“美善相宜”的標準是中國傳統陶瓷器物的設計標準,更是體現了中國“中庸”“和諧”的哲學思想。這種標準何嘗不是“人的現象”所決定的呢?
2 近現代陶瓷設計中“人的現象”的體現
在論及傳統陶瓷設計時,筆者主要論述了中國傳統陶瓷的設計發展,這是因為中國是陶瓷古國,歷史最為悠久,發展最為顯著。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中國的陶瓷器物有鶴立雞群的地位,隨著世界聯系的緊密、中國國力的衰退,在近現代陶瓷發展史中異軍突起,出現了“多元化”的現象。
近現代陶瓷設計離不開“人的現象”的推動,根據人的需要,考慮到陶瓷使用的場合、使用者的身份等等,并表現出以下一些共性。第一,個性化。隨著近現代人類思維意識的發展,人類的個性訴求愈來愈強烈,反映在生活中是希望所使用的物品具有個人化語言的烙印。在陶瓷上同樣有所體現,希望陶瓷的設計是針對自己的個性設定的,反映自己的性格和審美。第二,情感性。除了在陶瓷上體現個性之外,繁重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帶來的壓力使得人類有回歸自然的訴求。希望通過陶瓷得到情感上的寄托和溫暖。具體表現為對手工痕跡、觸感肌理的追求,對顏色的選擇,對形式有趣的要求等。我們常能看到一些經過設計簡化后的仿生陶瓷,為人們枯燥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溫情。第三,科技化。在使用需求得到滿足之后,人們賦予了陶瓷情感寄托。除此之外,謀求賦予陶瓷一些時代性的語言,即科技的融入。在當代一些陶瓷的設計中,我們看到一些陶瓷器皿用了新研發的釉料,能感知所盛放液體的溫度,并隨變化顯現出不同的顏色。還有一些陶瓷設計采用隔熱的新型材質,在保證胎體很薄的情況下仍可以隔熱。第四,民族性。民族性是當代學者們探討得最多的話題,認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本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滋養中尋求繼承和發展之路。豐厚的文化資源可以給予當代設計富足的素材,而且民族性元素的注入會使當代的陶瓷設計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這也正是設計的魅力。
3 結語
正是“人的現象”引發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訴求,才使得陶瓷設計不斷發展,趨于“美善相宜”。“人的現象”在歷史中是促使陶瓷發展的原動力,賦予了陶瓷設計的初衷。而人類物質、精神的富足和意識形態的完善使得陶瓷設計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有了多種特征,并且還將為滿足人類更多的需求而繼續發展。可以說正是“人的現象”促進了陶瓷設計的發展,“人的現象”是陶瓷設計的主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 李立新.設計價值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 張道一.設計藝術的歷史使命[J].南京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版),2010(02).
[3] 宗椿理.走向集權的物質文化之路——秦代設計藝術的多元融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