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黎黎
摘要:隨著群團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婦女干部培訓工作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和改革的要求,對培訓目標、培訓方式、培訓內容進行改革創新。本文結合湖北省婦女干部學校干部培訓的具體實踐,探討了婦干校在群團改革背景下婦干培訓工作的創新發展路徑。
關鍵詞:群團改革;婦女干部培訓;實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238-01
一、群團改革對婦女干部培訓工作的影響
根據群團改革精神和《全國婦聯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新形勢下婦女干部培訓工作有以下變化:
(一)培訓目標更加求實
婦干校以往的教學目標是以履職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為重點,缺少務實精神。群團改革突出強調婦女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要求服務更加務實更接地氣,培訓目標勢必隨著改變。群團改革要求培訓目標更注重“學會”、“掌握方法”、“創新思路”等,強化“自我導向的學習”,強化學員通過典型案例或熱點問題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員的理解、分析、判斷能力。
(二)培訓對象不斷擴大
《方案》強調“到2018年中國婦女十二大時,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婦聯執委、常委、兼職副主席中各族各界、各行各業勞動婦女和知識女性的優秀代表比例將分別達到60%、30%、20%和40%”。據《中國婦女報》介紹,隨著婦聯改革逐步深入,會有更多的兼職和掛職人員進入婦聯組織,特別是充實到市縣和鄉鎮街道、村居社區等基層婦聯組織。對于婦干校來說,各級婦女代表班、各級婦聯執委培訓班、兼職干部培訓班、掛職干部培訓班、女性社會組織負責人培訓班的學員構成會更加豐富,完全改變過去單一的“干部”培訓的概念。
(三)培訓內容豐富多彩
《方案》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家庭工作、加強網上婦女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互聯網+婦聯”工作新格局,創新開展網上婦女群眾工作。強調創新動員婦女服務大局的載體和方式:創新思想教育方式;創新巾幗建新功,共筑中國夢;創新婦聯家庭工作。在《方案》的指導下,婦干校的培訓內容將加強創新基層組織建設、創新家庭工作、創新網上婦女群眾工作的內容。
二、湖北省婦女干部學校干部培訓的做法和經驗
學校根據《2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2014-2018年全國婦聯干部教育培訓規劃》的要求,結合湖北省群團改革精神和省婦干校工作實際,不斷優化干部培訓機制,增強學校轉型發展執行力。
(一)針對多層次的培訓對象,建立科學完整的課程體系
培訓對象包括省婦聯常委、執委,各地市州婦聯主席,縣(市、區)婦聯主席,村婦代會主任,基層婦女工作者,女性企業家等。培訓內容包括:一是婦女工作理論培訓,加強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婦女工作法律法規政策、社會性別理論等婦女工作理論培訓,強化婦女干部的性別意識。二是專業業務培訓,有針對性的開展組織建設、維權服務、婦女發展、文明創建、家庭教育、幫扶留守等婦聯工作業務培訓,提升婦聯干部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三是相關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區分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培訓對象,有選擇有側重地開展女性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學、管理學、互聯網思維與應用、關系管理等婦女工作相關學科知識的培訓。
(二)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專兼職比例適當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一是加強校內教師培養。加大對教師知識更新力度,通過社會調查、課題調研等形式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二是加強人才引進。每年通過公開招聘引進碩士以上學歷的高素質人才,形成老、中、青相結合,年齡結構與專業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從中選拔培養培訓“名師”和骨干教師。三是建立動態專家庫。從全省乃至全國的高校、培訓機構、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聘請專家成為學校的客座教授,力爭建立百名以上專家的優質師資庫。
(三)創新培訓方式,使婦女干部培訓做到按需施教和教需結合
培訓方式上,除了傳統的到校集中培訓外,還采取“送教下基層”和在線學習的新方式。授課手段上,除了傳統講授方式,還可以采用先進的開放空間會議技術,讓學員積極參與到授課過程中來,啟迪思維,培養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在線學習成為一個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全新學習方式。同時可以通過該網站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各級干部最想學什么、最缺什么,全面掌握培訓對象的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和崗位要求,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和課程體系。
(四)加強評估監督,保證培訓質量
建立科學的干部培訓質量評估機制,按照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的思路,評估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課程結束由參訓干部對培訓內容是否有針對性、實用性、前瞻性以及師資是否勝任教學工作等進行評估;第二層次,課程結束半年后由參訓干部對培訓應用效果進行評估;第三層次,由參訓干部的上級和同事對參訓者的實際效果進行評估。
三、群團改革背景下婦干校干部培訓工作的建議
(一)堅持理論武裝為首要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前進道路上,我們一定要加強全黨的理論武裝,按照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要求,深入學習和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深入學習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婦干校要認真落實好中央這些要求,著力用科學理論武裝干部頭腦,培植干部的精神家園。
(二)堅持按需培訓原則不動搖
干部教育培訓要緊緊圍繞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和干部個人需求,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做到干什么訓什么、缺什么補什么。要突出組織需求,圍繞代表和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的基本職能,著眼解決在服務婦女群眾、解決突出問題、推動整體工作上出現的問題和難點。要著眼崗位需求,結合婦女干部在履行崗位職責時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科學制定培訓計劃,合理設置培訓項目,提高婦女干部的履職能力。要兼顧婦女干部個人需求,綜合考慮婦女干部成長中的個性化、差異化需要,針對婦女干部專業、能力、視野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婦女干部的健康成長。
(三)努力實現分級分類培訓
要按照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專門業務培訓等不同情況,科學設置培訓內容,合理確定培訓方式。
1.各級婦聯領導班子成員培訓。以強化理論武裝、增強推動婦聯工作創新發展的能力為重點,加強對各級婦聯領導班子成員的培訓。
2.各級婦聯機關干部培訓。以提高學習思考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源頭參與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為重點,加強對機關干部的崗位培訓。
3.基層婦女工作者培訓。以提高執行政策、推動發展、凝聚和服務婦女群眾能力為重點,加強對社區婦女干部、村婦代會主任、婦女代表、婦女社會工作人才等基層婦女工作者的培訓。
(四)培訓方式改革創新
1.到校集中培訓與“送教下基層”相結合。除常規的到校集中培訓外,婦干校組織教師團隊到縣市、到鄉鎮、到農村、到社區去培訓,將“送教下基層”范圍覆蓋到全省。
2.線下培訓與線上自學相結合。充分利用微信、微博、APP、網站等新媒體創新培訓方式,打造線上“微課堂”,方便培訓對象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自學,同時建立起線上學習交流平臺,方便學員之間、學員與培訓教師之間的交流分享與實時溝通。
3.講座式培訓與互動式培訓相結合。適應現代教育培訓發展趨勢,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行動式教學,切實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