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
摘要:21世紀,隨著網絡媒體等多元化的新媒體,對整個媒體環境的沖擊,電視媒體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與挑戰。但身處危境的同時,也意味著機遇,怎樣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突出重圍,是一個值得我們電視人思考的問題。本文立足于互聯網思維,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從“專注、極致、口碑、深度”四方面分析了傳統電視媒體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來打造完美的用戶體驗,從以往傳統的電視受眾模式向用戶體驗模式摸索前行,進而突破新媒體擠壓的困境,促進自身媒體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電視媒體;互聯網思維;用戶體驗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281-02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作為其載體,也在不斷地滲透著我們的生活,潛移默化中左右著我們的生活習慣。作為一個新興的熱點,相比起傳統方式而言具有極高便捷性的網絡媒體,儼然成為了時下備受追捧的新寵。那么相比起傳統的媒體,網絡傳媒有著什么樣的特點呢?答案顯而易見,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媒體,在信息內容上就要比傳統媒體更加豐富,跳脫開傳統的文字、圖片,聲音與視頻能帶給觀眾更為直觀的感受,而這些是離不開互聯網的。媒體也應運而生。而微博、微信作為我們日常使用中頻率極高的軟件,勢必也要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所以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很多院線甚至是網絡電影,幾乎都會通過微博或者是微信公眾號來進行一個前期的宣傳,結合我們之前所說的圖片、視頻等形式讓觀眾更加直觀地對作品有一個提前的認知,更有甚者通過制造輿論話題持續圈粉,相比起傳統的海報、廣告等形式,這樣的宣傳方式成本低,如果運營得當效果也十分出彩,所以說,新媒體的普及讓降低了信息傳播的門檻。
此外,新媒體的傳播與推廣不僅是機遇,也是挑戰,對于傳統電視行業來說,新媒體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隨著以網絡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對電視行業的不斷蠶食,觀眾的流失直接導致了廣告收入的下滑,相比起傳統電視行業,新媒體具有即時性,選擇性等優點,個性化的服務體驗更能吸引新生代主力群體,而這一幫受眾也正是消費的主力軍,廣告陣地的專業也是大勢所趨。對此,電視媒體想要應對這樣的一個挑戰,變革是必不可少的,思維的轉變是首先要邁出的第一步,觀眾始終都是整個環節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如何爭取到這部分的客戶就成為了當下最重要的的目標,不僅在節目內容上要有所創新,用戶體驗更是重要的一環,因為我們一定要明確:現今的電視媒體一定要緊扣時代的步伐。
二、電視媒體吸引力的下降
一直以來,電視媒體都是具有時效性的新聞資訊傳播媒介,對于老百姓來說也是一個權威意義的象征,但是隨著時代的更迭,現今的用戶更加注重的是個性的張揚,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他人的價值觀,因此新興媒體必須要擯除舊思想,注重與用戶的交互體驗,否則其吸引力畢竟是匱乏的。
(一)停留在表面的創新
頭腦風暴適用于很多場景,但是對于電視節目的穿心,這種方式卻是不實際的,臺內職工創意征集→專家評出最佳創意→制作樣片→通過審核→批量生產,這樣的形式并沒有觀眾的參與,其成果肯定也是脫離用戶體驗的,所以說并不可取。隨著基礎需求的滿足,創新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想要做出一個具有絕對顛覆性的創新并不容易,一味的模仿也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而且隨著每個地方地理人文環境的影響,每個觀眾的審美都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只是單純的照搬或者是借鑒,肯定也只是照本宣科,另一方面,即使是一檔具有創新意義的節目,其反映的往往也只是導演自身的一個審美標準,說到底還是脫離觀眾的,因此借助互聯網,多點傾聽觀眾的聲音,意見的反饋對于創新是具有推動性意義的,只有這樣,我們做出來的節目才能更加的接近觀眾的審美,而不是閉門造車。
(二)毫無意義的競爭
一直以來,因為定性的不同,電視媒體一直都是處于行業的頂端位置,因此,同行之間的競爭也就成為了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是傳統的競爭也只停留在如何把自己的節目推廣出去,希望通過擴大用戶基數來實現這一目的,這種故步自封的方法只能讓行業的發展停滯不前。此外,通過爭先引進時下熱門的電視劇也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在短時間內確實可以吸引大批觀眾,但是通過這種方式換來的受眾粘性并不大,高成本的投入卻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這也是電視行業所需要反思的。
(三)市場調查的局限性
在電視行業來說,收視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在以前,說他是黃金標準也不足為過,但正是這樣一個最為直觀的反映渠道,放到現今也似乎有些乏力,因為收視率的統計只是屬于抽樣調查,隨著現今觀眾口味個性化的越加明顯,片面的調查已經不能反映市場客觀的需求,我們需要做的是更為精準的數據統計以及更加權威的標準,此外還需要結合用戶體驗,綜合各個方面,做到全方位的了解,只有真正懂得觀眾的喜歡,我們才能因人制宜,作出觀眾喜歡看的節目,這也對我們媒體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機遇即挑戰,如何在傳統與改革之間做出完美的過渡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四)新媒體的介入,變相改變觀眾喜好
在之前我們提到過,傳統的電視節目只注重媒體的主動傳播,讓觀眾被動的接受,缺少了交互性,新媒體的介入讓觀眾與媒體人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便捷,而通過互聯網對自家節目進行宣傳也成為了吸睛的另一個好手段,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在我們充分享受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便利的時候,觀眾跟我們一樣,也已經深深地被其所吸引,在潛移默化中讓觀眾更加離不開網絡,這一舉措甚至會分流掉電視用戶群體,稍有不慎的話,很有可能傷及自身,所以說在借用他人之手的同時我們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
三、舉一反三,打開局勢
互聯網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多媒體資訊,它更是給我們構建了一個便捷的社交平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不斷地被拉近,但傳統媒體卻與觀眾漸行漸遠,對此我們是否也需要反思,用戶體驗的差距直接拉低了觀眾的好感度,對于一個網絡大數據如此之豐富的時代,我們不多花點心思估計用戶的個人體驗是不是說不過去呢?
(一)專注產品,塑造品牌
互聯網產品“蘋果”手機進入市場時,一般的手機廠家一年會推出10到50款手機,表面上看是給了客戶更多的選擇,實際上客戶根本記不住那么多的型號。而“蘋果”手機專注研發,“精耕細作”,每一到兩年才推出一款新品手機,結果做到了行業“老大”,專注打造品牌也是近年來各大衛視的思路和作法。作為一名電視觀眾,提到湖南衛視,我們就會想到他們一直傾力打造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以及近期重點投入、收視火爆的《親愛的客棧》、《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提到廣東廣播電視臺少兒頻道,我們就會想到《漂亮寶貝》、《南方小記者》、《波仔美美點點樂》、《幼幼總動員》以及《讓夢飛起來》等等。信息爆炸的年代,一家電視臺不需要受眾記住他們播出的每一個節目,只要有一個好的創意再加之一個好的電視品牌,就足以“揚名立萬”、“名利兼收”。結合電視臺的現狀看,宜以重點欄目實現品牌重點突破,有計劃地傾全臺之力扶持一個重點節目壯大成長;同時,每個頻道也應集頻道之人力物力財力,重點打造一到兩個重點欄目,以重點欄目的品牌效應帶動收視、市場、活動,帶動頻道的其他電視欄目。在十年前,各電視臺以多辦頻道為榮。十年后的今天,競爭加劇、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市場逐漸萎縮的情況下,電視臺特別是城市電視臺已經近乎到了縮減頻道、集中優勢人力物力財力精辦頻道的階段。源市場的壓力,電視臺必須更加專注。“專注”二字對于傳統電視臺,還體現為專注“內容為王”。互聯網井噴時代,電視觀眾萎縮是一個事實,但是受眾對視頻的觀看熱情并未消退,只是不少人觀看的介質已經從傳統電視轉移到了視頻網站,但視頻網站也需要優質的視頻內容提供商。
(二)追求極致,強化優勢
只有專注和全身心投入,我們才能將事情干到極致。以“小米”手機為例,正因為做到了極致,“小米”手機價格是同類型手機的三分之二,性價比高,銷量在25個月內翻了300多倍。在打造電視品牌方面,我們電視人也應該學習“小米”專注技術研發、專注創新的極致精神,工匠精神。再是傳統的電視行業,也應該有一種核心價值取向,就是以產品(節目)為中心,積極創新的價值觀:也應該有一種精神,就是突破能力極限、傾心專注事業的精神:也應該有一種機制,就是褒揚創造、鼓勵創新的機制;其實無論我們在哪個方面有著過人之處,—個缺陷就能夠徹底地影響觀眾的直觀感受,所以說我們不僅要專注與特長的發揮,還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平衡,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我們就要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在哪里,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各個方面的經驗以及體系都已經相對成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補好自己的短板,那就是媒體信息數字化的轉變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各大電視臺門戶也都已經開始進軍互聯網領域,各式各樣的客戶端,視頻網站,都是十分具有象征性意義的,而在互聯網的交互下,市場也隨之打開,這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在補齊了自身的缺點之后,以前苦心經營的優點也都顯露了出來,這就是舉一反三,但是光是這樣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充分的整合好自身的資源,在維護好自己特長領域的同時,努力去開拓新的領域,只有不斷地進步我們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固步自封只會令我們停滯不前,這也是我們加強自身價值的一個核心理念,以湖南衛視為例,湖南衛視有很多內部競爭的小團隊,這種組織架構有點類似于互聯網公司,不僅對外,對內也是各個部門都有著相應的競爭關系,這樣的關系也促進了彼此之間的進步,在動力的驅使下,節目品質也會不斷攀升,這不僅是電視臺所需要的,更是廣大觀眾所渴求的。正是這些小團隊,撐起了湖南衛視有影響力的品牌欄目。
注重體驗、營造口碑,“口碑”源自用戶體驗,口口相傳。對于傳統電視觀眾,電視節目要有好的口碑,必須強調可看性、服務性、互動性。現今時代,在各路媒體打得火熱的時候,我們更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傳統思維,電視媒體更加應該拓展自身的市場,不僅僅是電視,線上線下的領域都應該去涉及,只能把自己的眼界看得更高,才能跳開井底之蛙的思維,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爭奪更多的用戶群體,提升自我競爭力,新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電視品牌節目開設了微信、微博、APP客戶端,以新媒體擴大口碑營銷,但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微博、APP客戶端不僅要解決“有”的問題,還要解決“用”的問題,新媒體的推廣核心是“用戶體驗感”,即有用性,用戶沒有體驗感,品牌電視欄目開設的微信、微博、APP客戶端就只能是個擺設。湖南衛視的官方微信“湖小微”推出伊始,其功能僅限節目的預告,此后不斷調整其功能,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也能夠得到用戶更多的反饋,可謂是一舉兩得。
四、結語
用戶體驗對于任何一種傳媒載體都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種比較主觀的感受,是在用戶接觸產品或服務的整個過程中形成的綜合體驗。在當今社會環境體系下,電視行業的發展前景我們還不清楚,但是想要打好這場戰役,用戶就是關鍵,只有真正把用戶體驗做上去,才能在各類產品當中脫穎而出,提高自身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