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羅芬
摘要:公共文化服務是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東莞市當前繼續推進公共文化示范區建設和“公共文化名城”建設的首要任務。近幾年,東莞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硬件上,東莞形成了覆蓋全面、國內一流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在軟件上,組建了一支規范的文化志愿者隊伍,這是對東莞市文化隊伍的有力補充。如何正確的管理好這支文化志愿者隊伍,讓他們在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發揮作用,成為目前一個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東莞;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志愿者
中圖分類號:D632.9;G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247-01
東莞市文化志愿者是對東莞市文化隊伍的有力補充,也是東莞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重要力量。為進一步加強東莞市文化志愿者隊伍的發展和管理,2014年4月,東莞市文化館專門設立了文化志愿者辦公室,為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提供指導和服務。
一、文化志愿者的定義和文化志愿者辦公室的職能
志愿服務(也稱義務工作)來源于英文Volunteer Service,是一種不為物質報酬而服務社會、幫助他人、促進文明進步,同時使自己獲得精神充實與素質提升的事業。文化志愿者是指那些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文藝技能等自愿為社會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藝術服務和幫助的人。文化志愿者是志愿者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普通志愿者不同之處在于,文化志愿者的專業性更強,強調公益文化藝術服務。
文化志愿者辦公室的職能:(1)發揮在莞人才資源優勢,科學調配,整合與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較高藝術素養的文化志愿者和團隊;(2)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管理機制;(3)為志愿者提供服務與管理,搭建信息交流平臺;(4)為基層文化工作隊伍提供重要基礎和補充;(5)為廣大市民提供高水平的公益性文化服務。(6)打造文化志愿者特色品牌項目,為各分隊文化志愿者的品牌建設做示范作用。
二、東莞市文化志愿者隊伍的現狀
2012年8月16日,東莞市1200名文化志愿者經培訓后正式上崗,主要工作是配合村(社區)文化管理員開展日常工作,服務基層群眾文化生活。上崗以來,這支隊伍經常活躍在全市各類大小型群文活動中,例如東莞市千場文藝演出、萬場電影等,但是由于部分領導對志愿者職務的理解不準確,他們經常充當“臨時工”的作用,文化志愿者隊伍還存在著“有而不用,用而不專”的現象,缺少一個自我管理的組織、沒有進行定期招募、缺乏基礎性的培訓和一個長效性的激勵制度等問題。
三、東莞市文化志愿者隊伍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一個自我管理的組織
文化志愿者和普通志愿者隊伍建設一樣,應該具備自籌自辦,自我生存等能力。而我市的是由政府公開招聘而來,目前的主要功能是協助文化村(社區)文化管理員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他們在我市的群眾活動中起了一些作用,但是志愿者隊伍還沒有形成一個自我管理的組織。
(二)對文化志愿者的培訓知識不全面,偏向于業務培訓
為提高我市村(社區)文化管理員綜合素質,實現基層公共文化工作人員培訓工作系統化,我市于2013年10-12月開展了文化志愿者業務知識培訓活動,內容包括文化管理員的意義、非遺保護知識培訓、圖書管理業務培訓、群文活動策劃技巧培訓、舞美、燈光、音響的設計和操控培訓、文藝演出實施能力培訓、展覽的策劃實施技巧培訓、各藝術門類基礎知識概論,這些培訓偏向專業性,沒有對志愿者服務的基礎知識進行培訓。
(三)缺少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
文化志愿者是一個自發性的組織,需要為其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讓志愿者更多的了解更多公益活動的動態等等,為他們搭建一個溝通交流平臺是很有必要的。
(四)文化志愿者服務工作內容和形式單一
目前東莞市文化志愿者的服務內容主要是配合文化管理員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目前的工作大多局限在開展活動時做些簡單的幕后工作,甚至充當著“臨時工”的角色,沒有充分發揮志愿者隊伍的智慧和能力,工作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
四、對東莞市文化志愿者隊伍管理的建議
(一)成立文化志愿者協會,由協會直接管理志愿者隊伍
可成立東莞市志愿者協會,協會下設宣傳部、活動部、培訓部、會員部、后勤部和外聯部,根據每個部門的具體職責,分別負責文化志愿者各項工作的落實和實施。宣傳部負責文化志愿者活動的文案撰寫和攝影等工作并且將文化志愿者活動的相關照片和資料進行存檔,定期舉辦攝影作品展,印刷文化志愿者活動畫冊等;活動部負責文化志愿者品牌活動的策劃和執行,包括文化志愿者大舞臺和文化志愿者沙龍、文化志愿者愛心公益行等;會員部負責文化志愿者隊伍的人員登記,服務時間統計等工作;培訓部成立專門的講師團,對于全市文化志愿者定期分批進行崗前培訓,并且協助做好專家培訓的服務工作等等;后勤部負責每次活動中的物資準備等后勤服務以及文化志愿者相關物資的清點工作等;外聯部負責文化志愿者的團隊吸納拓展以及活動的相關合作跟進等。
(二)為文化志愿者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目前我市文化志愿者注冊人數已經有24322人,為了加強文化志愿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應該為文化志愿者搭建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如QQ群、微信、微博、網站等,加強文化志愿者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增強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凝聚力。
(三)建立文化志愿者業余團隊
文化志愿者是一個熱愛文化藝術的群體,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建立了文化志愿業余團隊,其中包括梨園劇社、文化志愿者舞蹈隊、篁溪民樂團、文化志愿者合唱團、梅蘭劇社等近十個社團,根據業余團隊的人數以及參與服務次數,給與相應的鼓勵措施,包括東莞市文化館的排練場地使用次數、文化志愿者大舞臺的使用場地的使用場次以及大型晚會的展示機會等等。
(四)打造特色品牌項目和樹立文化志愿者標桿人物,在全省乃至全市獲得好成績
自2014年啟動以來,文化志愿者辦公室共打造了文化志愿者大舞臺、文化志愿者沙龍、和文化志愿者愛心公益行三個品牌項目,截止目前為止文化志愿者大舞臺共演出164場,每周三晚八點固定在都市彩虹劇場為市民獻上精彩的文藝演出,每場觀眾近三千人,并且于2015年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全國優秀示范項目;文化志愿者沙龍已經舉行了四十場活動,分別進行了陶藝、朗誦培訓、攝影培訓等等,不僅提高了文化志愿者隊伍的素質,也加強了文化志愿者之間的交流,近幾年連續獲得文明辦一級示范項目;文化志愿者愛心公益行已經舉辦23次,定期走進敬老院、自閉癥學校、孤兒院等地方,為這些弱勢群體帶去文藝演出和物資,主要以文化服務為主,近幾年連續獲得市文明辦頒發的一級示范項目;在文化志愿者先進人物上,東莞的資深文化志愿者何麗芬2015年獲得文化部授予全國優秀文化志愿者的榮譽稱號,在文化志愿者品牌項目建設上給各服務分隊一個引領示范的作用,其中長安大篷車也獲得了文化部頒發的全國示范項目。
(五)印刷出版《東莞市文化志愿者管理辦法》
《東莞市文化志愿者管理辦法》應包括文化志愿者的定位、文化志愿者的招募、文化志愿者的組織架構、文化志愿者的工作內容、文化志愿者的激勵措施等等,讓每一位志愿者對這個隊伍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打造一支有特色的文化志愿者隊伍,實現管理自主化、監管制度化、服務人性化、平臺多元化。
(六)定期組織文化志愿者開展沙龍活動
可以根據文化志愿者隊伍本身的人員特點和愛好,由志愿者自己策劃組織一些活動,如小型的室內樂隊演奏會、紅酒品鑒會、古琴演奏會等等,加強志愿者隊伍成員之間的聯系,加強志愿者者對這個隊伍的歸屬感。
(七)建立長效的激勵制度
東莞市文化志愿者委員會可根據志愿者注冊后每年參加文化志愿服務的時間累計,認定其為一至三星文化志愿者。星級文化志愿者佩戴相應標志徽章。評上市星級的文化志愿者可優先享受東莞市各級文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組織或提供的文藝演出、藝術消費等優惠價待遇,以及參加東莞市及其他地區的相關培訓、交流及考察活動。文化志愿者委員會每年年終評選出優秀文化志愿者進行表彰總結并給予獎勵。業績突出,貢獻較大,社會反響良好或者累計服務時間較長的星級文化志愿者,由市文化館向市文廣新局推薦,并由市文廣新局向省文化廳推薦,可獲文化志愿者杰出貢獻“銀星”獎:服務年限長,社會影響大,成績顯著,貢獻很大的文化志愿者,由市文化館向市文廣新局推薦,并由市文廣新局向省文化廳推薦,可獲文化志愿者杰出貢獻“金星”獎,該項活動每兩年評選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