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與生活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二者之間的關系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緊密相關的。將美術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不僅能夠將美術理論知識變為更易被學生接受的生活化常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觀察能力。這對于學生長期的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能促進美術教學的進步。
關鍵詞:美術教學;生活化;教學路徑
0 引言
教育之所以具有生命力,是因為其自始至終都離不開日常生活,學生每天學習到的知識如果能在生活中加以體現或運用,一定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興趣。同樣,教育方式進行生活化處理之后,也更加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和掌握。因此,作為美術教師應當不斷在生活中對美術教學路徑進行研究改進,以期創造出更被學生接受或者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新方法,讓學生從生活中感知學習,在學習中領悟生活。
1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
美術學科對于學生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想象、創造、思考,因此美術教育如果僅僅發生在課堂中,對于激發學生的各種能力來說是遠遠不能滿足的,美術教師應當將教學過程發散至日常生活中去。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學生有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忽略生活中的美,從而導致想象力匱乏。作為美術教師要有成為這雙眼睛的能力,引導學生從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現以前被忽略的美好,進而加以創造和思考,就可能成為學生腦海中的創作素材。首先,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日常的生活,不起眼的落葉、冬雪等都能成為觀察的對象,只有當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后,才可能對生活中的小事存在好奇心。其次,美術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學生可能因為年紀問題缺乏對生活的感知,但對于生活的感悟僅僅靠理論知識是無法實現的。當學生的生活經驗逐漸豐厚,才能深入感知生活的美。最后,美術教師還應當促進學生對自然的感知,課本上的概念、定義、圖片遠遠不及親自感受帶給學生的印象深。當條件允許時,教師要創造學生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使學生形成更為立體的認知。
2 為學生創造多種情景
美術教學的意義不僅僅是為學生教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對美的認知和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美術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一些場景,讓學生在這些場景中形成自己的內在精神,不同的學生對美有不同的理解,教師能做的是將生活與美術聯系起來,讓學生自己通過美術場景理解生活,理解美術存在的意義。例如,在學習動漫形象的課程中,美術教師可以基于學生普遍對動漫形象較為喜歡的背景,從學生最喜歡的動漫形象出發提出問題,在觸及學生的興趣點時學生會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就會對動漫形象的特征、細節有更深入細致的觀察,對動漫形象的性格、品質特征也會有更深層次的挖掘。這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增強,培養學生的德行,也有利于課堂氛圍的活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容易被激發起來,教師可以借助這個機會向學生推薦優質的漫畫,引發學生相互討論,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
3 用美術豐富學生的生活
當美術只是一門課程時,就會與學生存在一定的距離,美術教師應當具備引導學生將美術運用于生活中的意識。為學生教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只是美術教學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美術教師應當教學生使用學到的美術知識,最終才能將美術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例如,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一些手工作品來變廢為寶,裝點家庭和學習環境。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使學生理解美術之于生活的意義。除此之外,社會中還存在著很多蘊含美的現象,如習俗節日、民族風俗等,學生可以從這些社會現象中學習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美術知識。所以,美術教師應當從這些現象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生可能感興趣的點并運用到課堂活動中去,以此激發學生對生活更濃厚的興趣,發現生活與美術息息相關的紐帶。
4 結語
美術雖然只是一種教育方式,但卻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美術教師能對此好好利用,將大大豐富美術教育路徑,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生活是美術的重要載體之一,要想美術教育達到滿意的目標,一定離不開生活。美術教師應當時刻保持對生活的敏感,善于觀察社會生活,發掘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教育點,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理解生活,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與美術有關聯的事物或現象,進而保持對美術和生活的熱愛。
參考文獻:
[1] 蔣敏.全民藝術普及的路徑創新[J].中國文藝家,2018(11).
[2] 盧永平.基于生活化的幼兒美術教育[J].教育科學論壇,2009(10).
[3] 徐蘭.創境生趣,激活美術教學——談“生活化情境”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2(55).
[4] 朱婷.普通美術教育生活化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8.
[5] 呂渭源.教學模式·教學個性·教學藝術[J].中國教育學刊,2000(01).
作者簡介:李洋(1990—),女,湖北應城人,雙學士,美術學專業,行政管理專業,畢業于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藝術學院,武昌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