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陳慶
摘 要:在西方人體解剖以及透視等科學的繪畫原理影響下,藝用人體解剖學在我國人體繪畫中的應用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本文針對人體解剖學這一課程特點,對其在我國人體繪畫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提出一些對應的優化策略,以供相關教師參考借鑒。
關鍵詞:人體繪畫;藝用人體解剖學;應用分析
藝用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從造型藝術的角度出發,對人體骨骼、肌肉、體表形態等進行全面分析和描述的學科。基于這種學科特征,將其運用在人體繪畫中,既能夠準確地勾勒出人體各部位的構造,又能夠幫助繪畫者提升自身的審美意識以及思維創造能力。
1 藝用人體解剖學的課程特點
藝用人體解剖學課程是一門多學科藝術與科學理論相結合的藝術課程,不同于文理科的理論課,整個課程內容都與繪畫實踐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且最終的學習效果也要依據相應的繪畫實踐來檢驗,所以該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藝術課程。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常常需要牢記多個復雜的知識點,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繪畫能力,相關教師在開展繪畫教學工作時,就要將該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與繪畫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
2 繪畫中藝用人體解剖學的應用策略
2.1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在繪畫教學中,為了突出藝用人體解剖學的應用優勢,相關教師應盡量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即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相應的教學圖片和示范作品,讓學生臨摹,使其對人體的基本構造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通過反復講解,讓學生對人體形態、各部位構造以及造型規律等做到全面掌握,這樣學生在學習素描和速寫時,就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些要素進行作品創作。另外,在繪畫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觀察力,還要盡量應用實體模型和真人模特。
在學習人體形態時,教師可以讓一名學生作為模特,然后再向學生講解人體的大概結構。比如,人體骨骼是由頭部骨骼、軀干骨骼、四肢骨骼三大部分的206塊骨骼組成,頭部骨骼是由腦顱和面顱兩部分所組成,脊椎是人體軀干的主要支柱,骨盆被稱為人體的基座,人體站立時的高度相當于七個半頭的高度,坐立時相當于五個頭的高度,蹲腿時相當于三個半頭的高度,人體二分之一部位基本處在骨盆中間位置,人部骨骼的“三庭五眼”以及“六橫一縱”等。通過這些內容的講解,再加上與石膏模型和真人模特的對比分析,學生就會對人體繪畫的技巧以及人體形態知識有一個很直觀的理解和掌握。
同時,在實際授課時,教師還要按照藝用人體解剖學的課程要求,展示并講解一些相關的人體結構圖片,讓學生在解剖圖上作文字標記,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人體知識的印象,還能使學生熟練掌握人體繪畫技法,從而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2 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眾所周知,人體整體形態是一個對稱圖形,要想在繪畫中使其產生相應的立體效應,相關教師就要充分運用藝用人體解剖學理論,從受光面、背光面、明暗交界線、高光、投影等繪畫角度輔導學生掌握人體的局部特征。例如,在講解頭骨知識時,教師可以出示面顱和腦顱的示范圖片,將頭骨周圍的骨骼形象地表示出來,以便學生了解頭骨與脊柱的相連關系,并且下面還與胸腔緊密連接;又如腕骨知識的講解,也按照頭骨圖講解的方式來進行。這種講解方法被教育心理學家稱為學習遷移法,具體而言,就是將一個完整的知識點細分成多個知識詞條,即從局部到整體,從整體到局部,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能夠使其在短期內全面掌握藝用人體解剖學理論以及繪畫技法。
2.3 采取形式多樣、趣味生動的講課方式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真正感受到繪畫課的樂趣。相關教師在開展藝用人體解剖學課程時,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采用形式多樣、趣味生動的講課方式,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并豐富學生的繪畫知識,提升其繪畫技能。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相關教師要先培養學生學習藝用人體解剖學的興趣,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教學軟件或圖片等,也可通過讓學生互相當模特或者背誦解剖知識順口溜兒等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將藝用人體解剖學課程轉化成一門趣味性強、手腦并用的藝術課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更好地掌握人體解剖學知識以及繪畫技巧。此外,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教學用語的合理運用,盡可能采用一些順口、容易入耳的教學用語,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又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4 確保備課內容簡潔明了
由于藝用人體解剖學的課程內容較為復雜,學生要想完全在課堂上對相關知識做到全面理解和掌握,其難度可想而知。因此,需要相關教師在備課時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適度的刪減,使教案設計更具趣味性和條理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短期內實現最終的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前臂臂肌這一知識點時,教師要本著簡潔明了的原則備課,只在教案設計中編制肱橈肌的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在實際聽講過程中,也會很自然地避開那些不很重要的術語名稱,從而將精力全部集中在主要知識點的學習上,不僅可得到“舉一反三”的良好學習效果,也會為學生藝用人體解剖學知識以及繪畫技巧的有效掌握奠定扎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藝用人體解剖學對于人體繪畫的影響深遠,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還能使其充分地理解和掌握人體解剖學知識以及人體繪畫技巧。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動腦記憶相應的人體構造知識,還要動手繪制人體部位的素描和速寫,通過手腦結合,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 付孝勇,汪蔚,呂剛.藝用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探析[J].藝術教育研究,2013(08):101
[2] 喬治·伯里曼.伯里曼人體結構繪畫教學[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2.
[3] 曹興軍.藝用解剖與造型[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