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皮影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是極具中國代表性與獨創性的藝術。本文主要分析陜西傳統皮影的造型特點,以及如何與當今流行的藝術形式相結合,及其現實意義,幫助皮影藝術再次以新的面貌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關鍵詞:陜西傳統皮影;造型特點;插畫;現實意義
1 陜西傳統皮影的造型特點
皮影人物造型具有很強的目的性,每一個細節都會體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影人的形體造型簡練概括,圖案紋樣工整,疏密得當。皮影集剪紙、繪畫、戲曲臉譜的造型風格于一身,影人的面部造型夸張,雕刻藝人根據人物在故事中所擔當的角色、性格、社會背景等要素,對影人的面部五官進行了夸張變形,使眉毛和眼睛橫貫臉部,突出人物形象。例如,藝人為了突出人物的忠、奸、善、惡等性格特征,在雕刻時忠者莊重、奸者陰險、善者俊俏、惡者丑陋。更詳細地來說,眼、口、鼻、眉、耳的關系因人而異,千人千面。人物的氣質、性格、情感很大程度都通過五官的比例表現出來。例如,額頭的寬與窄、眉頭的皺與展、眼睛的形狀與大小、嘴唇的薄與厚、耳朵的垂與尖,都體現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在身段造型方面,衣服的圖案、樣式,還有人物四肢、體態的特征也無一不體現了人物的身份及性格特點。
2 傳統藝術與現代插畫結合的發展與現狀
2.1 早期發展
早期將傳統藝術與現代插畫結合的優秀作品當屬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一系列動畫電影,它制作的每一部電影的每一幀都是由畫師們一張張畫出來,每一張也都是經得起推敲的優秀插畫作品。例如,《大鬧天宮》《寶蓮燈》《葫蘆兄弟》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這些電影中木偶、剪紙、折紙、皮影、水墨畫等中國傳統藝術元素是最大的亮點,體現了中國的民族特色。其中,《葫蘆兄弟》是為數不多將皮影元素運用得相對較好的動畫電影,就是將皮影的造型特點運用到畫面當中,如劇中蛇精的造型就采用了皮影戲中精怪的造型特點加以創作。20世紀下半葉是中國傳統藝術與插畫、動畫結合的第一個高峰時期。
2.2 沒落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讓美影廠的創作停滯了10年,美影廠最核心的創作能力被荒廢了。改革開放后,美影廠的沒落,再加上“文革”后文化產品的匱乏,中國市場迅速接受了歐美、日本等的文化產品的輸入,隨之而來的西方文化成為人們推崇的潮流,從此,中國風的、帶有中國民族特點的文化產品,包括插畫,很難再走進大眾的視野。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作品也已鮮有。
2.3 現狀
近幾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人的文化自豪感逐漸增強,帶有中國傳統藝術元素的插畫作品也相繼出現。其中,以國畫技法的運用尤其多,而其他傳統藝術元素在現代插畫中依然罕見。以皮影為例,大部分直接運用于插畫中,畫中比較明顯的地方就是很大程度上直接引借了皮影的整體造型,如平面化、雕刻鏤空、身材比例、服飾,甚至還有關節處的連接等這些特點都被直接用到了作者的插畫當中,然后融入新的角色、場景、色彩、內容,再用水彩這一媒介表現出來。這是目前比較多的運用方法,更具有創新性的作品還需要深入探索。
3 陜西傳統皮影的造型特點在插畫中的運用
3.1 創作思路
在此次對陜西傳統皮影的研究過程中,對皮影人物的造型特點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于是想到了將陜西皮影造型特點與插畫融合進行探索的創作。
創作中有一個年輕的、俏皮可愛的女性形象,而皮影里的旦角剛好有表現此類人物性格的小旦形象,如崔鶯鶯這種未出閣小姐的形象,于是部分提取此形象的面部造型特點和身段造型特點,即“彎彎眉,細細眼”,飽滿的額頭,小巧的臉蛋,細頸,身材纖細,小手,蓮足,再與現代插畫人物造型相融合,舍棄多余的部分,抹平太過夸張的部分,使創作出的人物既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又有皮影的造型特征,同時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3.2 創作方法
創作工具將采用數位板和photoshop。
創作靈感來源于古今對話,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藝術的目的,在觀看皮影戲的過程中,其古老的唱腔與演繹方式,決定做一個穿越題材,主人公由古代穿越而來,在現代文明世界冒險的故事。色彩上則受到蒙特雷克作品的啟發,后印象派的濃重鮮明的用色風格,更能烘托一種奇幻氛圍,所以作品的色調主要用藍色、紅色、黃色來表現。
3.3 現實意義
(1)傳統文化傳承的意義。通過這次將皮影藝術的造型元素與現代插畫結合運用的創作實踐,為今后皮影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積累了相關經驗。同時,此次創作出來的插畫也運用到了衍生品設計中,通過各種各樣的小商品,來讓大家熟悉皮影藝術,愛上皮影藝術。
(2)創新意義。傳統藝術與現代文化藝術結合是我國目前新的發展趨勢,我國插畫藝術特別是商業插畫領域一直在模仿國外的風格,大量的插畫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的表現形式。我國急需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此次創作實踐是為尋求插畫藝術創新的積極嘗試。
參考文獻:
[1] 梁志剛.關中皮影[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沈文翔,陸萍.陜西皮影珍賞[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張夢雪(1994—),女,湖北襄陽人,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2017級美術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綜合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