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如今快速發展的社會里,人們的審美需求也日益更新,而在現代陶藝中的創新探索中,除了陶瓷材料本身局限的突破和創新以及陶瓷裝飾方式的創新之外,可以說綜合材料的運用是一個事半功倍的切入點。綜合材料的運用,不僅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美化作品的視覺效果,也豐富了作品的藝術語言,給人以更多維的感覺與體驗。本文簡單介紹了現代陶藝的發展,概括了綜合材料的種類及各自的特點和現代陶瓷設計藝術結合綜合材料的必要性,并從一些作品驗證綜合材料裝飾的可行性,希望能為綜合材料介入現代陶藝的實踐探索提供一點啟迪。
關鍵詞:現代陶瓷設計藝術;綜合材料;藝術語言;創新
0 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文化的不斷發展,藝術也在繼承經典的基礎上不斷地蛻變和更新。中國的陶藝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進行了諸多探索,在觀念和形式上都受到了現代藝術帶來的沖擊和影響。人們的審美也隨著劇變的時代開始變化,我國的陶瓷藝術在歷史上曾遙遙領先,但這也讓我們容易過于依賴傳統而不求創新。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陶藝也不斷發展,現代陶藝較之于傳統陶藝,不僅是時間跨度上的區分,同時作品形式上也有質的不同:傳統陶藝以工藝美術為特征,主要以實用為目的,且以統治階層的審美和喜好為導向;而現代陶藝則以個人創作為特點,主要用來表達作者的精神世界。而我國的現代陶藝,到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可以說相對于很多國家,中國的現代陶藝還處在探索和發展的階段。傳統陶瓷的設計藝術形式已經無法滿足所有人的精神需求,現在陶藝家和陶瓷產品設計師們無不面臨著這樣的難題,難以突破傳統經典的枷鎖,而綜合材料在陶瓷設計藝術的運用可以說是現代陶瓷藝術設計進步和發展的產物。
1 綜合材料的概念與分類
綜合材料的概念是在20世紀提出的,各種不同材料有著各自獨特而無可替代的色澤、肌理與質感,由此便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也產生了不同的視覺效果。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目前綜合材料已經廣泛而成熟地被運用在各個領域,在陶瓷藝術設計中也不例外,藝術家和設計師逐漸開始重視綜合材料裝飾這一領域。其實早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用別的材料與陶瓷藝術結合的例子,如芒口的瓷器用金、銀、銅等金屬包邊和修理破碎瓷器的金繕工藝,如古代茶壺提手會使用藤編或者竹制材料,如吉州窯的剪紙和木葉紋,體現了陶瓷與金屬、木料、紙等材料能夠充分地有機結合,從而迸發出更為強大的表現力和生命力。
在藝術設計創作中應用的材料種類可分為以下幾種:自然材料、工業材料和綜合材料。自然材料是指非人為加工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黏土等。它們的特點是極具親和力,給人以溫馨和舒適的感受。工業材料指的是非自然的、人工合成的原材料,包括金屬、無機非金屬、有機、復合等多種類型的功能性材料,是多學科、多種新技術和新工藝交叉融合的產物。無論是自然材料還是人工制造的工業材料,運用單一材料創作出來的作品,作品語言是單一的,無論是從視覺層次上還是給人的心理感覺上都有它的上限。這也是為什么現代藝術設計創作中綜合材料的運用相當普遍,因為材料的交叉使用能充分調動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關系,在整體依然給人和諧不突兀的觀感上又有了一定的對比,豐富了材質的表現手法,極大地增強了材料語言的畫面效果,有效地喚起觀者的記憶和經驗。
由于人有認知和情感,只要提到不同的材料,便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人類通過材料的視覺形態和對其的觸覺感知,產生了相應的心理反應。比如木材給人以樸實、自然、親和的感覺;金屬則讓人感覺堅硬、冰冷、有現代感;玻璃的透明易碎則讓人聯想可窺性、脆弱等等。而具體的每類材料也會有區別,如木材有不同品種,顏色觸感都有很大差別,一塊銹蝕的金屬給人的情感體驗和普通金屬給人的情感體驗也是截然不同的。而藝術家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發掘出材料自身的美感,選擇和運用最貼切的作品思想和意境的材料來表達它。
2 綜合材料裝飾應用于現代陶藝的必要性
材料的發展推動著藝術思潮的變化,決定了藝術的表現形式。《考工記》提出:“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其中,材美強調的就是對材料的選擇與利用,這不僅是我國古代系統的理論總結,即使對今天的設計創作也有一定理論支持。材料是藝術家們表達思想的載體,每種材料都有其獨特的語言。當前,材料作為載體越來越受到重視,藝術家及設計師們不斷地積極突破材料原有的特性,使得作品得到更強的表現力。
綜合材料的應用彌補了陶瓷材質本身的短板。陶瓷材料的特點決定了其在燒成過程中會有變形、開裂等問題發生,在造型上有諸多上限,所以藝術家和設計師們在創作或設計的過程中也受到了一些限制,而豐富的易成型材料的選擇則可以避免這樣的問題。同時,綜合材料的使用拓寬了傳統陶瓷材料的表現形式。原本單一的陶瓷材質,只能通過坯體和釉料兩方面的處理去創新材質的語言,經過不斷探索也出現了金屬釉、磨砂釉等使得陶瓷表現形式更加多樣,然而材料之間卻無法完全互相替代,局限性依然存在,新材料的有機加入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力,使得作品帶給觀賞者在各方面的觀感上都有更多的新的感受。
3 結語
在進行陶瓷藝術創造時,要想找出與陶瓷作品相適應的材質,使兩者能完美地契合在一起,藝術家首先要了解與研究材料本身的特點,并順應它的自然屬性,充分利用其可塑性,使材料的特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彰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地進行材料語言的創新表現,大膽突破材料語言平常多見的表現形態,并將各種材料有機地進行組合再創造,將不同材料的藝術語言相融,使得作品更加生動且富有表現力。
雖然中國陶藝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的影響,但很多應用綜合材料的陶瓷作品學了外國作品的形式卻沒有學來內在,所以一味地模仿形式也是不可取的,照搬照抄并不利于長遠發展,畢竟藝術生長的土壤不一樣,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發展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底蘊。只有在繼承自身優秀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藝術才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張亞林,劉首含.綜合材料介入日用陶瓷設計的研究[J].中國陶瓷工業,2009.
[2] 李星麗.論材料語言在藝術設計創作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3.
[3] 張云哲.材質語言在設計藝術中的表達與應用[D].廈門大學,2014.
作者簡介:張晨卉(1994—),女,江西萍鄉人,景德鎮陶瓷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