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摘 要:《火把節的歡樂》是尚德義先生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花腔藝術歌曲,非常具有研究意義,應該進一步去了解其演唱技巧和特征。通過研究歌曲中花腔部分的特點能進一步了解我國花腔作品的發展,并且對其花腔演唱的技巧分析能夠進一步提高演唱歌曲的熟練度,通過了解彝族的民間特色,將民族特色與歌曲情感情緒表現結合。通過細致的研究對歌曲進行深刻的把握,做到熟練并且有情感活力地演唱歌曲。
關鍵詞:花腔藝術;民族特色;情感運用
歌曲《火把節的歡樂》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歌曲,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尚德義的早期花腔藝術歌曲作品,是一首描繪彝族民族節日“火把節”的歡樂情景的作品。彝族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除邪惡,祈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這首歌是尚德義先生在堅持民族特色的同時又大膽借鑒了國外的花腔藝術特色,將中西的創作技法進行完美融合的一部優秀的作品。
1 《火把節的歡樂》藝術特點分析
歌曲《火把節的歡樂》是描寫彝族的民族節日火把節盛況的一首歌曲。在歌曲的引子部分使用了我國的民族旋律并且融入了彝族的號角和鑼鼓,將人們帶入了火把節這樣一個歡樂而盛大的節日氛圍中。在歌曲的第一部分作者采用了一個非常歡樂的主題,在降E宮上展開旋律,直到后面“啊……塞啰賽里賽啰賽……”花腔部分的出現,前面的“啊”仿佛是一個年輕女子在歌唱,而后部分“塞啰賽里賽啰賽”的節奏則表現的是彝族音樂濃郁的民族特色,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有了略微的差別,與前面歡快、熱鬧的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節奏型產生了變化使得樂句變得寬廣悠長,描寫的是小伙彈琴,姑娘跳舞,老人喝酒,小孩玩耍的歡樂場景。第三部分則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現,但是增強了花腔的表現。所以,歌曲《火把節的歡樂》表現的是一種歡快、愉悅的感覺。
2 對《火把節的歡樂》演唱情感分析
在歌曲演唱中,情感的表達和運用是非常重要的。音樂的情感溝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只需要動人的旋律和歌詞便能讓觀眾了解到作者究竟想要表達什么。所以,在演唱《火把節的歡樂》的同時更需要弄懂作者需要表達的情感。在歌曲《火把節的歡樂》中,描繪的是彝族人民歡度火把節的熱鬧、人聲鼎沸的一個場景,歌詞詳細描述了老人、小孩、小伙、姑娘的歡樂。我們在演唱歌曲時應該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場去感受不同人的情感特點。通過歌詞和旋律演唱的處理,達到正確并且完整的人物情感表達。
3 對《火把節的歡樂》演唱技巧分析
3.1 花腔女高音的來源和發展
花腔女高音的來源起初并不是女生進行演唱,而是一種特殊的人群“閹人歌手”。當時女子不能表演,因此出現了閹人歌手,他們擁有女子般的音色以及強大的肺活量,既可以演唱細膩婉轉的女音,又能夠演唱華麗的高音。演唱花腔的音樂家都有很靈活的聲音把控能力,能夠在既有飽滿的氣息支持的條件下把握好聲帶的閉合和打開。花腔出現之初是歐洲中世紀由閹人歌手進行演唱,19世紀上半葉法國大歌劇、正歌劇、輕歌劇等的出現使得對于聲樂演唱技巧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花腔演唱逐漸傳遞,后來通過歌劇傳入我國,這種優美華麗的演唱技巧在中國也受到了歡迎。1930年,由周淑安創作的我國的第一部花腔作品《安眠歌》出現了。“文革”過后,花腔作品也越來越多。70年代初,我國著名作曲家尚德義借鑒了西洋作曲技法創作了《千年鐵樹開了花》,在其大獲成功后,尚德義先生又先后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花腔作品,如《科學的春天來到了》《春風圓舞曲》《有位同志最會笑》,之后還出現了許多少數民族花腔作品。其中,《火把節的歡樂》就是具有彝族風味的花腔作品,還有《七月的草原》和《牧笛》也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傳唱。花腔在中國的傳承也在不斷地創新,在青歌賽中,央視的青歌賽上常思思就演唱了《春天的芭蕾》,這首歌結合了花腔和通俗唱法,隨即受到大眾的歡迎。在歌唱藝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更是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花腔演唱者,如吳碧霞、常思思、周小燕、迪里拜爾等優秀的歌唱家,享譽中外。在藝術深度融合并且高速發展的今天,花腔藝術也得到不斷的創新和發展。
3.2 歌曲中花腔技巧的運用
在演唱歌曲《火把節的歡樂》時,我們要準確把握作品風格,準確表達首部和中部的音樂形象;在演唱時需要做到咬字清晰,聲音需要輕巧流暢,在音色方面也要做到圓潤明亮,歌曲中的節奏型也需要注意。在演唱跳音時要充分調動身體機能,就像哈哈大笑一樣。要充分控制好力度、聲帶的迅速閉合。進入歌曲最后,在花腔技巧構建的華彩中完結,在演唱時更需要演唱者充分帶動身體機能,將聲音甩起來,既有民族風味又融合了演唱技巧。將歌曲中的花腔部分很好地處理,也使得整首歌更加的生動。
4 結語
音樂是一種表達情感以及民族特色的藝術,我們在進行演唱時也要充分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以此進行完美的演唱。歌曲《火把節的歡樂》描繪的是彝族民族節日火把節的熱鬧歡騰的場景,這是一部成功的花腔藝術作品,它將中西創作技法相結合,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我們在欣賞歌曲時,歌曲通過音樂創作的處理,使用民族調式并且有民樂伴奏,使得其極具民族特色,也讓我們仿佛置身那歡樂的民族節日氛圍當中,極具感染力。本文對其藝術特點和歌曲中的花腔技巧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花腔演唱技巧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蔡莉.尚德義花腔藝術歌曲演唱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7:24-32.
[2] 張向俠.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花腔女高音歌曲《火把節的歡樂》[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3):18-37.
[3] 蔡莉.以《火把節的歡樂》談花腔藝術歌曲的演唱[J].老區建設,2009(6):52-53.
[4] 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76-78.
[5] 周娜.花腔演唱技巧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13:12-23.
通訊作者:李莉,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