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昆山
摘 要:朗誦藝術從過去的“小眾”到今天的“大眾”,從之前的單一表達到當下的綜合展示,成為目前比較受歡迎、非常接地氣、特別“有文化”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要想創作出一個好的朗誦藝術作品,需要掌握好朗誦藝術語言的這“六大法寶”——“氣、聲、字、情、形、技”。
關鍵詞:朗誦;語言;氣;聲;字;情;形;技
朗誦藝術從過去的“小眾”到今天的“大眾”,從文藝青年專屬到男女老少皆愛,從過往舞臺呈現鳳毛麟角到如今各大節目必有露臉,從之前的單一表達到當下的綜合展示,從作品題材、內容老套到各種體裁風格均可誦讀,走過了漫長的歲月,也成為目前比較受歡迎、非常接地氣、特別“有文化”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
作為一名語言藝術幸福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上課前要精心準備,教學時要認真講授和引導,課后要勤于反思和改進,舞臺實踐要善于總結經驗。筆者認為要想創作出一個好的朗誦藝術作品,需要掌握好朗誦藝術語言這“六大法寶”——“氣、聲、字、情、形、技”。
1 氣
所謂“氣”,是指朗誦藝術語言必須有氣息依托,不能是“干聲”。氣息是聲音的動力來源,朗誦者要學會“有氣”和“用氣”。
1.1 “有氣”
氣息每個人都有,沒有氣息也就沒有生命了,但是朗誦藝術語言的“有氣”是指有科學的呼吸方法,肺活量要足夠。這種“氣”和生活里的“氣”是不一樣的。播音主持、戲劇表演、聲樂表演等專業教材里都將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作為藝術語言用氣的正確呼吸方法,這種方法要求:吸氣時口鼻微張,氣息從牙齒之間和鼻腔自然吸進,兩肋朝兩側擴張,小腹微收,橫膈膜下降;蓄氣時要把支點放在兩肋,穩穩地控制住;呼氣時,兩肋保持吸氣的狀態,隨著氣息慢慢呼出,小腹和兩肋肌肉變得緊張,然后漸漸收縮。
我們可以通過有氧鍛煉,如跑步、仰臥起坐等方法來增強自己的肺活量;也可以按照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通過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等練習來增強自己呼吸器官的協調和控制能力,讓自己更“有氣”。
1.2 “用氣”
生活當中經常會看到一些人身體強壯但是說話聲音柔弱,也會有人肺活量很大,但依然聲音干澀沒有彈性,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不會“用氣”。
科學的用氣方法講究如何取氣、換氣。一般說來取氣既不能太滿也不能太少,取多少氣要根據語音和情緒的高低和強弱來決定;而換氣更是一個技術活,要根據文字的內容、朗誦者的理解等因素來決定是正常換氣、偷氣、就氣還是搶氣。
2 聲
所謂“聲”,是指朗誦藝術語言必須要“有聲”“美聲”。
2.1 “有聲”
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藝術手段來綜合地表達文學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有聲”是朗誦最基礎的要求。在平時學習和訓練中,我們要把發聲練習當成是吃飯一樣,每日必練,而且要有針對性的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強控制練習和弱控制練習,在用好氣息的前提下,既能高呼也能低語,做到高呼不炸低語不濁。
2.2 “美聲”
朗誦是美的藝術,這個美首先體現在“聲音美”。哪怕自身音色和聲帶條件不好,也要學會用科學方法美化自己的聲音。好聽、動聽的聲音都有一個共同的標準--清晰、圓潤、飽滿、持久。作為朗誦者,我們要學會向優秀前輩和同行甚至是歌唱藝術家學習。先學會“審美”,知道什么樣的聲音是美的;然后學會“懂美”,懂得美好的聲音是如何發出來的;最后是“用美”,把“美聲”的方法運用到自己身上。
3 字
朗誦藝術語言的“字”主要是字音和咬字歸音這兩點。
字音的要求是規范,必須是標準、純正的普通話。雖然現在有些朗誦作品也采用方言來表達,但這畢竟不是主流。咬字歸音的要求簡單來說就是要字正腔圓,這和我們生活里的語言是不一樣的,藝術雖然來源于生活,但畢竟要高于生活。如何來提高自己的咬字歸音技巧呢?第一,要注意咬字的力度,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要恰到好處。第二,我們把一個字分為字頭、字腹、字尾,在朗誦時要做到咬住字頭、拉開字腹、收住字尾。
4 情
在藝術語言當中,情是第一位的,有個成語叫無情無義,如果我們換一個字也成立,無情無“藝”,沒有情感就不是藝術,一個沒有情感的朗誦作品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絲毫不能激起觀眾的共鳴,我們在處理作品時要做到心中有情、眼中有情、聲音有情。
心中有情是指在朗誦時情感的表達必須由內而外、有感而發,而不是念字出聲,心里波瀾不驚。眼中有情是指朗誦者要有畫面感,朗誦時那些無聲、抽象的文字要在自己眼前立體、形象的呈現。聲音有情是指朗誦者要把心里感到、眼里看到的情感和畫面融入聲音當中,通過語氣、語勢、語調等讓聲音有溫度、有態度、有高度。
5 形
朗誦藝術語言的“形”主要體現在眼神、表情、手勢、肢體動作等方面,這是一種態勢語言,它和我們的有聲語言——說話,互相依賴、配合,是朗誦者身體語言和心理語言的外露。
在朗誦過程中,這種態勢語非常重要。第一,朗誦時,我們必須配合眼神、表情、手勢、肢體動作等。第二,眼神、表情、手勢、肢體動作要隨著朗誦的進行而有變化。第三,所有這些變化必須自然、得體、恰當、美觀、大方,并且符合作品內容,不能矯揉造作、故作狀態。
6 技
任何藝術都有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朗誦當然也不例外。朗誦藝術語言的專家和著作很多,有人把朗誦藝術語言的技巧分為內、外部技巧,也有的分為一般和特殊技巧。概括起來,最主要的是這七個技巧:一是停頓和連接,二是重音,三是節奏和語速,四是語氣、語調、語勢,五是氣、聲、字、情的結合,六是語言色彩的表達,七是特殊技巧。
正如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朗誦藝術語言的研究也是沒有止境的,以上“六大法寶”,不過是筆者粗淺的一點心得和體會。朗誦藝術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作為朗誦者和語言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也應緊跟時代潮流,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為朗誦藝術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中央戲劇學院臺詞教研室.演員藝術語言基本技巧[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2] 胡愛民.臺詞——表演中臺詞闡釋的藝術[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
[3] 曾致.朗誦藝術指要[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4] 謝倫浩.文學作品朗誦藝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