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

2018年6月13日“徐悲鴻文化藝術網”上線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說,2000多年來,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先后傳入中國,中國音樂、繪畫、文學等也不斷吸納外來文明的優長。中國傳統畫法同西方油畫融合創新,形成了獨具魅力的中國寫意油畫,徐悲鴻等大師的作品受到廣泛贊賞。
是的,談到中國的美術教育,我們會首先想到徐悲鴻——一位中西合璧式的大師。他繼承古代畫論中“外師造化”的傳統,引進了西方古典寫實主義,融合中西繪畫,關注現實生活,堪稱中國現實主義美術的先驅。
2018年6月13日下午,在紀念徐悲鴻任教北京大學100周年之際,由北京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悲鴻之子徐慶平發起,蘇州華興尚品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的“徐悲鴻文化藝術網”上線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
徐悲鴻文化藝術網(www.chinaxubeihong.com)以“弘揚悲鴻精神,傳承書畫藝術”為宗旨,圍繞徐悲鴻的生平事跡、書畫作品、藝術理念,通過文化資訊、悲鴻足跡、悲鴻視野、悲鴻畫庫、悲鴻學堂、書畫長廊等欄目,將書畫藝術與教育、慈善進行有機結合。通過“新思路、新媒體、新方法”重釋悲鴻精神,徐悲鴻文化藝術網將打造成一個信息量大、拓展面廣、快捷便利的文化宣傳與藝術交流平臺:倡導全民參與,讓更多藝術家的作品得到展示和評注,讓文化藝術走進大眾生活;通過舉辦一系列線上線下教育、比賽、游學、文創等活動,以期促進全社會對文化藝術的參與和推廣。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悲鴻之子徐慶平在致辭中說,今年似乎是“徐悲鴻年”,1月25日至3月4日“民族與時代——徐悲鴻主題創作大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出了徐悲鴻具有時代標志性和歷史價值性的系列作品100余件,歷經多年修復的三幅主題性大幅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后》《愚公移山》首次完好亮相,同時還展出了圍繞主題創作的大量畫稿、速寫,其中很多是首次展出。4月1日,悲鴻生命畫展在中央美術學院慶祝建校100周年之際舉辦,全面、綜合、深度呈現了作為中央美術學院首任院長的徐悲鴻的作品及藝術成就,以及他個人的精彩藝術收藏,包括徐悲鴻最重要的收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和《朱云折檻圖》。徐悲鴻文化藝術網上線同樣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通過網絡可以讓更多人線上線下觸摸徐悲鴻的藝術本身。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悲鴻之子徐慶平先生致辭
徐慶平說,一般古代的藝術作品只有500年的壽命,很多藝術珍品很難留下來是非常可惜的。而今天藝術作品可以借助科學技術的手段穿越百年、千年時空帶給世人長久的藝術享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徐悲鴻的《愚公移山》構思了20年,因為每幅都飽蘸著他的愛和傾訴,比如徐悲鴻的馬,不僅只為一般觀賞,而大多是借以抒發郁結難言之悲憤和愛國憂世的心情。
十幾年前我采訪徐慶平先生的時候,他曾說:“父親也是我的老師,他用最有氣魄的、最美的東西——藝術教育了我。父親對我的影響還包括他對祖國的一片深情。1919年,父親赴法留學,在巴黎、柏林研習素描和油畫。他說,學習西方是為了東方,他在《畫苑序》中總結了‘新七法’,即一位置得宜;二比例準確;三黑白分明;四動作和姿勢天然;五輕重和諧;六性格畢現;七傳神阿堵。他建立了正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西合璧的美術教育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艾克拜爾·米吉提說,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創新合作模式,加強“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格局。而文化藝術的相通是民心相通的重要載體。因此,宣傳和弘揚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化藝術作品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使命。
聯合國國際交流合作與協調委員會高級項目官員、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肖武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徐悲鴻弟子楊先讓,東西方藝術家協會主席婁德平等來自社會各界的100余名文化、藝術、教育、慈善、媒體等領域的代表參加了儀式。
活動現場為“重走悲鴻之路·藝術之旅”活動發起聯合倡議,同時展出了徐悲鴻、徐慶平、武華興等20余位藝術家的40余幅書畫作品。其中難得一見的徐悲鴻真跡令現場嘉賓十分震撼。
據悉,“重走悲鴻之路”下一站將于下半年在蘇州舉行。由徐慶平弟子武華興擔任館長的位于蘇州黎里古鎮的蘇州徐悲鴻藝術館正在籌建中,預計今年10月對外開放。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今天,我們弘揚悲鴻精神,不僅是弘揚他的藝術成就,更是弘揚他的民族精神。正像徐悲鴻先生說過的:“藝術可以立至德,造大奇,為人類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