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通 李 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 南京 211000)
巴西,作為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在很多國際交流活動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處于發展中國家之列,但是其在每屆世博會展館的空間營造上都有鮮明特色。在米蘭世博會上繼續延續了其一貫的風格,將整個展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展示活力四射的桑巴文化,另一部分是圍繞世博會主題的內容展示。
米蘭世博會巴西館占地面積 4133 平方米,建筑面積2388 平方米,展館整體呈長方形。為了能呈現巴西的多樣性,更好的向參觀者展示和傳遞他們的價值觀,主辦方在設計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特意委托了當地著名的亞瑟薩斯工作室和馬爾科事務所聯合為其創建。巴西館的設計目標是想創造一個可以把人們聚集在一起進行共同體驗的特別空間,希望可以將自身的文化與科技結合,打造一個既可以為觀眾提供互動式學習,又可以進行沉浸式體驗的一個平臺,借此激發參觀者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提高展示效率,進而更好的向世界展示出本國文化的價值觀及對農業良性發展的期望。
隨著展示設計的不斷發展,體驗性展示設計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愛。它能最大程度的帶動和吸引公眾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對營造某些富有特色體驗的場所和設施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體驗性展示設計中主要運用到的感官要素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即我們常說的“五感”。巴西館在整個展館的設計中就很好的將這些元素融入到其中,這棟臨時建筑被預設為一個激活感官,讓人形成一種身臨其境的空間體驗,內部空間還設置有高科技的休閑設施,在娛樂的同時還可以促進互動,增強了人與展示信息的交流。
所謂視覺,即是眼睛對于事物的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通過研究表明,人和動物獲取外界信息的途徑大約有85%是通過視覺,視覺是我們最重要的感覺。在體驗性展示設計中,幾乎所有的設計都涉及到了視覺要素的應用。
巴西館的構建是全鋼結構,從外觀上看方方正正,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與當下流行的異形曲面風格背道而馳。可是,從構成關系來看,建筑注意到了這種方正結構中的變化,這就是用封閉和鏤空的方式既溝通里外,又在整體上有了變化。給參觀者一種即嚴謹又放松的感覺。
在空間塑造上消除了邊界的概念,減少了視覺上的阻礙。入口處網狀通道就是一個完美的設計典范,它讓整個空間無論是在橫向上還是縱向上都實現了貫通,同時還為參觀者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社交空間,既可以互相交流,也可以坐下休息。它的設計一方面反映了巴西多種族社會的交織融合,以及在食品研發、種植、消費上與全人類息息相關的理念;另一方面遵從了巴西現代主義的傳統,利用坡道完成外部到內部空間的自然漸變過渡(如圖1所示)。
參觀者通過網格的空隙還可以看到不同品種的南美植物,增加了了解植物的視角,同時讓參觀者有種漫游空間的感覺。夜晚的巴西館充分將燈光與展示內容相結合,昏黃的燈光照射在南美植物上與深藍的天空形成鮮明的對比,營造了激情洋溢的桑巴文化場景,讓展示內容尤為突出,展現了獨具特色的巴西文化(如圖2所示)。

圖1 入口處網狀通道

圖2 夜晚的巴西館
聲音代表著人與事物的一種特質,是我們日常交流的必需品。人對于環境、世界的認知中85%來自于視覺,10%則來自于聽覺。它們構成了人對于外界感官的兩大重要器官,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展示信息通過聽覺與參觀者溝通,這是一種其他感覺所不能替代的方式。
入口處的網狀通道除了具有直通二樓展區的通道功能以外,它還是一個感應式蹦床,這也是給參觀者的一個巨大驚喜。這張大網還內置許多感應裝置,踩上去之后兩邊的音響還會時不時發出亞馬遜叢林里鳥類的鳴叫聲,隨著在上面踏步節奏的不同,鳥鳴聲時大時小、時遠時近,讓人印象深刻。到達二層展廳之后,映入眼前的是一條懸掛的“綠色畫廊”,主要是由鮮花、水果和方盒子組成,觀眾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觀賞,此外各種懸掛植物,猶如數百種不同的鳥窩,同時耳旁還伴有亞馬遜叢林里鳥類的鳴叫聲,讓人們仿佛置身于熱帶雨林之中(如圖3所示)。

圖3 綠色畫廊
這種以視覺要素為主、聽覺要素為輔的互動體驗讓參觀者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展示空間之中,以沉浸式的體驗狀態與展示信息進行充分的交流,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讓原本靜止的信息動態化、生動化。
觸覺是一種較為直觀的感官要素,能讓參觀者在短時間內對展示內容產生較為深入的主觀感受。除了外部空間的感應式蹦床網裝置,巴西本土藝術家在展館內部的室內展區也增設了許多互動裝置,參觀者可以體驗觸摸屏游戲,通過找到屏幕下方芒果、甜瓜等作物在巴西地圖上對應的產地,來加深對農產品大國的了解。一方面展現了巴西農業多樣性,方便參觀者了解農產品信息和生產地,另一方面增加了展示內容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激發了參觀者的探求欲和主動性。
嗅覺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印象深刻的,據研究表明,人的記憶中70%的印象來自于嗅覺。由于氣味其特殊的存在形式,很難在展示空間中孤立存在并且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將其與視覺要素結合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圖4 熱帶香料囊
展廳角落里的熱帶香料囊以其獨特的造型和奇異的味道吸引參觀者紛紛駐足圍觀,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對其特殊的氣味充滿興趣(如圖4所示)。此外,展館內外還種滿了不同品種的植物,6個月的展期讓這些植物不斷地生長、開花、結果,與大自然進行完美的融合,散發出熱帶雨林所獨有的芬芳。這種嗅覺要素的傳播是無形的、全方位的,對參觀者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深遠持久的。

圖5 巴西館的咖啡吧
味覺如同觸覺一樣也是較為直觀的一種感官要素,目前在展示設計中應用的案例不是很多,因為如果展示內容不能入口品嘗的話, 那么味覺也就很難融入到體驗中去。為了發掘更多的體驗,巴西館將咖啡的元素引入到展示設計中,讓參觀者通過最直觀、最深入的方式了解多姿多味的巴西。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咖啡也自然成為了展廳中最重要的主題。這里不僅有以咖啡豆為元素的畫作,咖啡吧也成為獻給參觀者的一道招牌菜,坐在長達十幾米的大型藤椅上,品嘗著純正巴西咖啡的香濃,讓人感到十分愜意(如圖5所示)。
體驗性展示設計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多種感官器官綜合起來而獲得的感覺與知覺,對展示內容的感受是一種更為本能的、直觀的、無意識的、外在的互動式體驗。其自身所具備的優勢,將從兩個方面對當代展示設計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一方面能更好的激發人們認知事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另一方面引導人們不斷創新和探索,以尋求更多的感官互動應用到今后的展示設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