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劉 攀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730050)
習總書記在2014年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了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為高職院校建設的新目標。
同時隨著“3S”技術的高速發展,全球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作為3S中的一個“S”,GPS測量技術從一枝獨秀發展到今天的多星座并存的GNSS系統,GNSS產業已經成為繼通信和互聯網之后第三大信息產業。
因此打破固有的學科體系,強化職業教育核心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市場化”、“訂單化”“項目導向化”為目標進行《GNSS原理與應用》教學改革是刻不容緩的任務,以項目化的需求來決定課程內容的設計。
《GNSS原理與應用》是高職工程測量技術的專業基礎課,一般開設在第三學期,總學時64課時,綜合實訓30課時。作為代表了空間信息與位置的先進技術的一門課程,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課程是一門融合了天文、數學、現代通信技術等學科的新興學科,知識點抽象,具備一定難度。而在高職測量專業中開設《GNSS定位測量》又有它的特殊性,相對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理論基礎相對薄弱,教學設計中應以強化“實踐”、弱化“理論”為原則,結合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需重新對高職院校《GNSS定位測量》課程進行教學設計。
項目導向化要求課程適應GNSS學科崗位要求,必須從以下兩點出發進行標準化改革:一是學科融合,GNSS同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GIS、RS等學科的融合;二是GNSS系統內多系統并存,多系統兼容接收機兼容和互操作,尤其是近年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GPS的兼容應用正在成為市場主流,但也面臨坐標系統和時間系統不一致的問題。而這些內容在教材中嚴重滯后(見表1),GPS規范在教材涉及較少,雖然高職教學內容中需要弱化理論,但這并不代表與實踐脫節。出于以上考慮,由不能增加原本的《GNSS原理與應用》總課時數量,教學理論體系的改革必須考慮兩點因素:1)增加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GPS測量規范(2)總體課時不增加(見表2)。

表1 教學情景劃分

表2 教學內容修改
根據高職院校強化“實踐”的目標設定,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實踐教學體系要緊跟項目生產的全部環節(見圖1),在實踐教學學院目前擁有南方S82、S86、中海達V8三個品牌的GPS設備10臺以上,可以滿足三個教學班同時實習。根據圖1學習情境劃分,實踐性教學應該包括包括如下環節:課程訓練→課程實訓→頂崗實習三個環節,實現三階段、一體化的實踐性教學目標的設定,使學生在不斷地的實訓中去鞏固要點。

圖1 項目生產環節
以下為課程實訓內容穿插在教學活動中實現,實訓項目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幾點:1)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如《控制測量》《測量平差》等學科之間的融合。技能2GPS靜態觀測,其實就是使用GPS的方法進行《控制測量》;2)技能5:在放樣內容上RTK和全站儀可以同時進行相互檢核。
限于篇幅,選取技能4和技能任務書6相關軟件提供給學生免費下載。
技能6:RTK放樣實訓任務書。

表3 課程訓練設計
課時:4課時
實訓內容:使用RTK進行放樣矩形已知四個點并使用全站儀檢核儀器:南方S82或S86 GPS及配套附件、腳架五套尼康DTM532L全站儀及配套腳架五套實習步驟:
1)小組為單位領取儀器并進行登記
2)全體集中,教師示范
3)分組實習,基準站、移動站設置
4)RTK放樣
5)坐標反算矩形距離并使用全站儀進行距離和角度測量,分別計算距離和角度閉合差。

圖2 相關資料
時間:一周
任務:《校園內指定區域1:500 GNSS地形圖測繪》
課時:30
3.2.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根據GPS定位的特點來測定工程控制網的過程,它和常規工程控制網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2)使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鞏固和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熟練掌握GPS接收機的使用方法,外業觀測的記錄要求,選點、埋石的要求。
合理分配時段、掌握星歷預報對時段的要求,圖形結構的設計及外業工作,手機或對講機的合理應用。
4)通過定位實習,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從外業準備工作開始,測區踏勘、資料收集、人員組織、外業觀測計劃,GPS網與地面網的聯測方案,編寫技術設計書。
3.2.2 實訓內容及安排
1)測區踏勘、選點(0.5天)。
2)星歷預報、編寫觀測計劃(0.5天)。
3)GPS靜態觀測(1天)。
4)數據傳輸、網平差(0.5天)。
5)GNSS、全站儀測圖(2天)。
6)打印成果、實習總結(0.5天)。
跟蹤學生項目實習情況,具體安排。注意和GIS、RS的結合,RS獲取航拍底圖、GNSS精準定位、GIS入庫相互配合可以應用在不同領域。
作為GNSS定位技術發展的熱點,CORS連續運行參考站系統已經在全國普及起來,學院2015年與南方測繪儀器公司合作CORS基站的建設。
CORS基站解決了傳統RTK的用戶需要建設本地參考站、生產效率低下、通訊不便的問題,為學院提供了穩定的基站獲取了大量的信息數據,為學院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項目導向化作為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課程標準化改革必須緊跟時代背景,高職院校《GNSS原理與應用》在授課時要注意學科之間的融合、3S之間的融合、GNSS內部多系統融合、RTK全站儀的融合,課程之間不再是獨立個體,而是要形成完整課程標準化內容體系,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培養合格人才。
中國建材集團標準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2018年3 月16 日,為貫徹落實集團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企業的戰略目標及宋志平董事長提出的加強標準體系建設的講話精神,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標準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北京順利召開。
中國建材集團副董事長、中國建材總院院長姚燕作了《打造CNBM標準品牌,全面服務集團創新發展》的主旨講話。她結合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國家標準化改革的新形勢,介紹了建材集團標準委員會成立的背景、意義和籌備工作,提出了今后一段時期集團標準委員會的工作思路,即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質量強國戰略和標準化戰略,認真謀劃工作布局和工作計劃,最后下一步如何開展建材集團標準委員會的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和部署,并就打造CNBM標準品牌、爭做企業標準“領跑者”提出了殷切希望。
會議宣讀了《關于成立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標準委員會的通知》。第一屆建材集團標準委員會由45名委員組成,姚燕任主任委員,郅曉、張金棟、余明清、馬振珠任副主任委員。秘書處設在建材集團標準化辦公室,馬振珠任秘書長,陳璐任常務副秘書長。同時審議通過了《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標準委員會章程》、《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標準委員會20個技術委員會籌建方案》和《中國建材集團標準委員會2018年重點工作計劃》。
中國中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余明清,中國建材總院黨委副書記、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總經理馬振珠,中國建材集團科技管理部副主任鄒宇知以及中國建材集團標準委員會委員和代表4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