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浮、淺、散、空等問題,采用批注式閱讀法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狀態(tài)。批注式閱讀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讓學生把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教師可以通過課前預習自主批注、課中閱讀專題批注、課后延伸拓展批注等方法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效率,提升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批注式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然而,反觀現(xiàn)實的閱讀教學,簡單的師生問答占據了課堂,教師繁瑣的分析替代了閱讀實踐。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了浮、淺、散、假、空等諸多不良現(xiàn)象。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學生還沒有讀完,就迫不及待地讓學生說說:“讀到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說說你有哪些體會?”文本還沒深入研讀,就聯(lián)系課外,進行文本鏈接,或讀、或寫、或演、或拓展等。課堂上,教師一聲令下,小組合作,集體游戲,合作表演……馬上開始,看似課堂熱熱鬧鬧,實則學生并未用“心”去品味、揣摩、體悟文本。根據以上問題,筆者努力嘗試在閱讀課上引導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讓學生真正能夠潛下心來,實現(xiàn)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批注式閱讀法,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用各種線條、符號標注文本,或者在文本旁邊進行簡潔的文字批注,從而加深對文章的內容、主題、結構、語言、寫作特點等的感知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閱讀、主動探究,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只起到引領、點撥的作用。
批注式閱讀簡單易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實用功能。那么,該如何引導學生展開批注,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呢?
一、 課前預習,自主批注
在教學每一篇課文之前,布置學生預習時可以要求他們進行預習批注。具體可以要求學生從以下四方面進行批注:標段落、品字詞、知大意、標疑問。讓學生標自然段,圈畫出生字生詞,不懂的查字典做筆記;再讀課文,概括大意;三讀課文,在書上劃出或用符號標出疑問之處,還可以適當寫些自己的感受。這樣,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而且為課堂學習和討論作了充分的準備。
二、 課中閱讀,專題批注
在課堂上,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把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放手自由批注。在批注式閱讀的初級階段,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批注的方法,幫助學生找準與文本對話的“生長點”。確立批注式閱讀的中心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解答疑惑
課堂上,經過老師的引導,同伴合作探究等方式,把自己在預習批注時遇見的疑難問題弄清楚,再把它補批在課文旁邊。這樣做,一則解決了疑難,二則加深了課文內容的理解;三則使批注更加具體、完善。如《背影》預習中,有學生批注提問:為什么作者會流淚?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畫出作者流淚的句子,要求學生旁批作者流淚的原因,然后再進行全班討論分享。
(二) 抓住矛盾
抓課文中的矛盾來確立探究的主題,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如學習《貓》時,作者共養(yǎng)了幾只貓,為什么最后說:“自此,我家永不養(yǎng)貓。”讓學生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批注賞析,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并解決。
(三) 賞析詞句
課文中有許多語言優(yōu)美、含義深刻的詞句,這也是很好的切入點。如在《老王》的課堂批注中,有學生畫出了關于老王的肖像描寫,并在旁邊批注道:“作者用了夸張的修辭,刻畫了一位將死之人的形態(tài)。”
(四) 人物分析
課文中的經典人物,總能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動,受到人格的感化。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一位學生在感悟約瑟夫這一人物形象時,寫下了這樣的批注:“他是多么善良,有別于其父母的勢利,只有他不計前嫌,肯認無權無勢的叔叔。孩子是未受社會污染的天使!”
三、 課后延伸,拓展批注
“批注式閱讀”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實施,運用于課外,效果更佳。把課堂上學會的批注技巧運用于課外,既鞏固了課內所學,又開拓了閱讀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完課內文章后,教師可以拓展相關書籍或文章給學生,并讓學生閱讀課外文章時做好批注。
如學完《背影》,教師推薦閱讀胡適《我的母親》、史鐵生《秋天的懷念》、賈平凹《寫給母親》,許多學生從作品中對母親的描述,進而想到自己的母親、甚至自己的親人,然后把自己深刻的感受通過批注表達出來。
四、 批注式閱讀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批注式閱讀教學,需要進行個人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互相合作,不斷合作、分享,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批注。教師要引領學生相互傾聽、大膽質疑。
此外,在批注式閱讀中,應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進行“合理”地解讀文章。教師必須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民主的氛圍,讓學主可以自由地去品味、去欣賞、去享受閱讀的快樂。
批注式閱讀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實現(xiàn)了以生為本。學生是閱讀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參與者、思維的點撥者。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策略,引導學生積極批注,挖掘學生的閱讀潛能,充分發(fā)揮其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 桂謙.中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7(9).
[2] 鄭志長.批注式閱讀教學設計[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8(4).
[3] 鄭志長.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8(9).
[4] 魏紅梅.新課程高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4).
[5] 李巖.小學高年級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10).
[6] 薛金梅.高中語文文言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5).
[7] 林海.批注式閱讀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揚州大學學報,2013(S1).
[8] 陶曉麗.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策略[J].麗水學院學報,2014(6).
[9] 汪妍.淺談小學中年級批注式閱讀教學[C].2015江蘇省教育學會學術年會報告文集,2015(12).
作者簡介:龔鳴,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第113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