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
摘要:創新是一切藝術的生命與靈魂,也是舞臺美術的生命與靈魂,而舞臺美術的創新,又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高水準的復雜系統工程。本文從多元化、能動化、互動化、科技化四個理論層面,對舞臺美術創新這一重要命題,進行了系統化的研究論述,對于舞臺美術的創新,具有理性思考與實踐參考的雙重意義與作用。
關鍵詞:舞臺美術;創新力;多元化;能動化;互動化;科技化
創新是一切藝術的生命與靈魂,當代著名美學家彭吉象先生指出:“藝術的生命就在于創造和創新。沒有創造,沒有創新,就沒有藝術。這就意味著藝術家必須不斷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時代人,以及不斷地超越自己。”①舞臺美術作為舞臺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以創新為生命與靈魂。沒有創新,舞臺美術就不會發展,更不會繁榮。
然而,舞臺美術創新本身,又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高水準的復雜系統工程。具體述論,可分解為以下四個層面來進行系統化的解讀與研析。
一、多元化
舞臺美術創新的第一個層面,是多元化。
多元化是新時代、新世界的一個最顯著、最主要的特點。全球范圍內,政治的多極化、經貿的多邊化,決定了文化的多元化。這種文化的多元化也決定了包括舞臺美術在內的所有藝術的多元化。
因此,舞臺美術的創新,首先就要精準把握多元化這一新時代的新特點,并且具體在藝術實踐中更好地體現這種多元化新特點。
一是藝術風格的多元化。舞臺美術因其舞臺藝術風格的多樣化,決定了其自身藝術風格的多元化。除了寫實化風格,寫意化風格之外,還有新的現代化風格(包括先鋒派、抽象派、荒誕派、象征派、表現派等等)。舞臺美術要做到多元吸納、兼收并蓄。當然,在多元化格局中,還要凸顯民族化特征,打造多元化之下的藝術共同體。
其二是藝術手法的多元化。除了寫實、虛擬、夸張、裝飾等藝術手法以外,還要廣泛運用暗示、隱喻、象征、聯想、意象、通感、穿越、重組、思想知覺化、魔幻等多種藝術手法。
其三是藝術手段的多元化。除了傳統的人工手法以外,還要廣泛運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等多種新興的藝術手段。
其四是藝術元素的多元化。這是舞臺美術本身所具有的重要特點之一,還包括布置道具、服裝、化妝、燈光、音響、效果等多種藝術元素,而且每一種藝術元素還可以再細分為多種更小的多元化藝術元素。例如化妝就分寫實型、寫意型(戲曲臉譜)、特型等等。
由此可見,舞臺美術創新的多元化,是顯而易見的。
二、能動化
舞臺美術創新的第二個層面,是能動化。這一特點也是新時代對新藝術的新要求。
以往,舞臺美術的藝術功能局限于為舞臺演出服務的層面上,諸如塑造舞臺人物的外部形象,營造舞臺環境,渲染舞臺氣氛等等。
而新時代的舞臺美術,早已突破了這一局限,凸顯出它能動性的特點。例如可以深化劇目的主題思想,創造新穎的藝術形式,增添別樣的美學情趣等等。現代京劇《駱駝祥子》(根據老舍的同名小說改編)中歪斜的舊北京的城門和城墻,就象征著落后的舊中國將倒塌,深化了劇目的主題思想。許多劇目中營造的夢境、幻覺、時空穿越等場景與情境,都令觀眾耳目一新,增加了新的審美情趣。
三、互動化
舞臺美術創新的第三個層面,是互動化。這種互動化,指的是舞臺美術工作人員通過自己設計與制作的舞臺美術作為中介,引起與觀眾的情感互動,產生“以情動情”“用心撥心”的審美效果。
強調強化藝術的互動性,來源于西方現代的接受美學。這種美學理論作為新興的美學理論,認為藝術的整個創作過程包括三個重要環節:第一審美主體(作家、作曲家)的一度創作(劇本與曲譜)、第二審美主體(導演、演員、演奏員、舞美人員等)的二度創作(導戲、表演、演奏、舞臺美術設計、制作、運用等)、第三審美主體(觀眾)的三度創作(欣賞、評論)。其重點是強調觀眾在“接受”過程中的創造性與創新性,所謂“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母雷特”,指的就是觀眾創造創新的重要審美意義與美學價值。正如彭吉象先生所言:“……在藝術鑒賞活動中,一方面,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客體,是讀者、觀眾和聽眾進行鑒賞活動的對象,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成為鑒賞主體進行審美再創造活動的客觀依據;另一方面,在藝術鑒賞中,作為鑒賞主體的讀者、觀眾和聽眾,并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進行著審美創造活動。由于鑒賞主體的這種創造活動是憑借藝術作品而展開的,所以被稱之為審美再創造。”②
我國的舞臺美術充分調動觀眾的審美創造性,形成良性互動的成功例證,俯拾即是。例如觀眾手中的鼓掌器,標語牌等,都是很好的互動性手持道具。
四、科技化
舞臺美術創新的第四個層面,是科技化。現代社會是一個高科技時代,科技化成為引領時代新潮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標志。
舞臺美術要真正創新,就必須徹頭徹尾地實現科技化。實際上,我國當下舞臺美術的科技化,已經取得了全面的創新成果。
例如布景中的電腦三維動畫設計,大屏幕投影技術,干冰等化學手段的應用等等。
又如燈光中的電腦燈、激光燈以及各色各樣的高科技燈光設備,可以創造出人們想像不到的藝術奇跡。
再如服裝中的科技化面料、設計、制作,都光鮮奪目。
還如音響中的電子音響設備、話筒、調音臺等等,都充分彰顯出高科技的無窮魅力。
由此可見,舞臺美術的科技化,乃是新時代的必然發展趨勢。李政道教授說得十分明確:“我在這里重申一個基本的思想,即科學和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③
綜上所述,可見舞臺美術的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要很好地完成這一系統工程,舞臺美術工作者就必須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與扎實的藝術功力。其中尤為重要者,是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式。
首先,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統領,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努力開掘,大膽進取,創造出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點的新的舞臺美術精品,為中國老百姓提供精美的文化大餐,以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厚望。
其次,要具有創新性與創造性思維能力,包括發散性思維、跳躍性思維、逆向思維、靈感思維等等。
注釋:
①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0頁。
②同上,第351頁。
③轉引自上書,第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