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立軍
摘 要:中國園林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不斷的演變過程中,既繼承先輩留下來的風格,也加入了每個時代賦予的新元素,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的藝術傳統,自己的富于地域特色的園林藝術精品,而任何園林藝術精品都離不開喬灌花草藤的搭配。園林中所配置的植物要符合詩情,要有文化氣息,只有認真分析場地的文化與藝術承載,合理地搭配植物的習性、形態以及文化內涵,才能形成植物的個性與場地的氣質的結合,才有植物最終的意境營造。總體而言,園林藝術應極其重視和剖析園林植物習性,強調喬灌花草藤搭配成型、成景、成境、成勢。本文將結合具體城市優秀園林分析植物配景,同時分析園林植物配景的意境營造。
關鍵詞:中國園林 植物 配景 意境
中圖分類號:S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b)-0065-02
1 園林植物的搭配
1.1 園林植物基礎表現形式
優秀園林植物的主觀表現、層次真實、貼近自然、意境傳神、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要符合藝術的創造性特點。
在園林所用植物選擇方面,南北差異較大,北方地區更應側重于耐寒植物,不應以取景增加無限人力物力,得不償失。
符合北方的園林植物,喬木:杉松、油松、檜柏、側柏、冷杉、鐵杉、楊、柳、槐、銀杏、白蠟、法桐等。灌木:黃楊、女貞、小檗、石榴、棣棠、木槿等。花卉:海棠、玉簪、萱草、月季、芍藥、迎春等。草坪:早熟禾、黑麥草、高羊茅、結縷草等。藤本:紫藤、大花鐵線蓮、地錦、扶芳藤、馬兜鈴、三葉木通等。
符合南方的園林植物,喬木:相思樹、白玉蘭、垂葉榕、椰子、油棕等。灌木:針葵、變葉木、紅背桂、大紅花、黃金葉、馬櫻丹等。花卉:茶花、朱蕉、三角梅、米蘭、茉莉等。草坪:結婁草、馬尼拉草、矮生百草大、天堂419草、螞蟻草等。
1.2 園林植物藝術表現形式
1.2.1 園林光影
優秀園林對光影重疊的刻畫相當側重,如著名的杭州植物園裸子植物區與薔薇區水邊的植物景觀,可以根據植物在水中的陰影推斷出植物名稱及陽光的方位,光線陰影表現地相當突出。
1.2.2 園林色彩
園林植物色彩較豐富,紅的杜鵑、黃的連翹、紫的羅蘭、白的銀葉菊。如北京頤和園后山的連翹路,突出了連翹植物景觀,給游人以恬靜,深邃的園路環境。
1.2.3 園林層次與意境
園林是有生命的藝術,造型空間化;是塊面的藝術,即統一、調和、均衡和韻律突出。原因是園林配景來自中國國畫和中國詩詞,陳從周先生說“不知中國畫理,無以言中國園林”園林講究構圖層次、自然、意境的表現,這和中國繪畫不謀而合。植物配景時,樹形、色彩、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這樣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變化太多,整體雜亂無章,局部支離破碎,失去美感。過于繁雜的色彩會引起心煩意亂,無所適從。平鋪直敘,沒有變化,又會單調呆板。
1.2.4 散點透視
構圖是指園林設計者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植物、地形、建筑、色彩的關系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的整體。
園林的構圖,更是以立意、氣韻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重視情勢、講究配景物象內在聯系上脈通氣慣;在位置經營上講究環環相扣,節節相連,從內外兩個方面形成一種起伏而又連貫的情感節奏。其實園林是一種散點透視,是一種不斷變化的流動的視點處理的空間。
園林不是單講層次感,而是不僅僅講層次,超越層次,妙在意境與情感之間。園林的空間是現實中的空間,是表現一種精神境界。
園林配景過程中,還要通過幾何透視——幾何線條及幾何形狀變化產生的空間距離、視覺透視——色彩氣氛造成的空間感以及暈光處理——物體輪廓的暈光造成空間距離等手段來同時完成。照相機的原理。例如北京的天壇公園,設計者選擇了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公園內種植了丁香,為整個公園點綴了鮮艷的色彩,軟硬景配置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全園的構圖也很完美。軟景與硬景有聯系又有區別,在公園空間與時間的處理上,透視法應用得非常熟練。
2 園林配景形成的原因
總體而言,現代園林配景藝術更重視剖析和摹寫客體的真實,而古典園林配景藝術傳統則強調意境,強調以形寫神的客體的表現,但不是客體的再現。
南北園林配景在各方面是有不同的,這顯然有技術材料和藝術傳統方面的原因。南方園林植物配景可以從廣州鼎湖山公園自然群落中得到借鑒。應以闊葉常綠林景觀為主,應用莖花植物、附生植物,大量應用花大、色艷、具有香味及彩葉的木本植物種類,創造一些雨林景觀,更充分地體現出熱帶風光。北方園林植物配景綜觀北京各公園基本上都選用了華北地區暖溫帶的針闊葉樹種,人工群落組成可用頤和園萬壽山北坡,后湖兩岸的人工群落進行分析,植物配景的樹種選擇松柏為主。
園林配景的傳統,園林的創作方式對園林意境和畫境有直接的影響。但更主要的原因卻來自觀念方面。用草坪的紋模線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顯示出來,這是園林設計者所鐘情的“節奏韻律”。節奏韻律,對于國人來說,不僅限于聲音層面,景物和情感的運動也會形成節奏和韻律,節奏和韻律變化為事物發展本源,藝術美之靈魂,相對變化的結果。
園林配景應善于表現自然之美,表現人格化的自然,能讓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這是國人對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一種簡約的、帶有抽象哲學意味的把握。
3 園林植物配景的藝術布局與整體氣勢
3.1 配景的布局
在植物空間的營造中,應與總體的景觀布局一致,與場地內的山水肌理一致。植物配景也與繪畫構圖一樣,空間應疏密有致,布局靈活。宋代作家李成在《山水訣》中說道:“凡畫山水,先立賓主之位,次定遠近之形,然后穿鑿景物,擺布高低”。這句話表明如何決定所要描繪的對象中主要景物和陪襯景物是山水畫構圖的首要步驟。園林布局也應重視虛實、開合和取舍的藝術原則,也從側面表明了植物配景要注意空間疏密有致,布局靈活。
3.2 配景結合地形、鋪裝、道路、構筑
植物配景上講究自然,其不單是植物本身的組合,也同時注重與山水、建筑等的有機融合,使之盡量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注重植物的層次搭配與立面關系,注重樹形的搭配,注重樹木與地形的高低關系,營造舒適的天際線變化;忌諱以道路、鋪裝等劃分,兩側各種植不同品種植物,形成“陰陽頭”的配置形式,缺少植物景觀呼應性與連續性。
4 結語
任何一種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都要吸取各種先進的經驗,然后進行再加工再創造形成性格鮮明的藝術種類。就園林配景來說,過去種植品種單一,現在加入人工馴化及人工培育新的園林物種很多,都能體現出中國園林的精髓。例如,俞孔堅、劉濱誼、王向榮等現代景觀大家,他們融合了西方園林技法,豐富了中國園林的表現技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固步自封,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參考文獻
[1] 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2] 曹敬先.園林植物造型藝術[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 李文敏.園林植物與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06.
[4] 龍雅宜.常見園林植物認知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5] 陳從周.說園[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