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萍
摘 要:混凝土由膠凝材料、水、骨料等根據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施工基礎材料。在實際施工中經過均勻和適當地攪拌后促使混凝土集結成相應的形狀,最終呈現出厚實的狀態。事實上,早在古代就已經開始運用如石膏、粘土、石灰等膠凝材料,發展至今已成為路面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施工用品。但從我國高原地區混凝土路面施工現狀得知,水泥混凝土會因為當地地形而產生較多問題。對此,本文則從多方面分析控制高原地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質量對策,望給予施工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原地區 水泥混凝土 路面施工 質量問題
中圖分類號:U4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b)-0081-02
貴州省地形崎嶇,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連綿起伏的山嶺間,有許多湖盆和壩子.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西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迅速,貴州省2017年實現“雙百目標”,即年底實現100%的建制村通公路100%的鄉鎮通瀝青或水泥路。到2019年完成全省39110個30戶以上村民組9.7萬公里通組公路硬化建設,實現100%的村民組通硬化路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上建設農村公路,點多面廣,混凝土運輸、縱坡達不到規范要求、原材料的供應等都嚴重制約著混凝土路面質量,因而需要從多方面加以控制,由此才能提高高原地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
1 高原地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存在問題
高原地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見以下問題。
技術方面:(1)因近年項目急劇增加,民爆物資管控嚴格,原材料供不應求,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原材料的不斷變化致使混凝土配比不斷變化,路面強度不均勻。(2)高原地區路線縱坡較大,混凝土運輸機械選擇受限制,混凝土易離析。(3)混凝土路面刻紋按照規范要求2~3mm無法保證行車安全。(4)部分地區嚴重缺水,混凝土養護不到位。(5)部分項目實施未采取封閉施工,未到齡期人、畜行走,路面造成損壞。
管理方面:(1)農村公路建設模式為中央車購稅資金補助加地方政府資金匹配,但地方政府匹配資金落難落實。(2)地方為節約成本,部分項目取消了社會監理,現場質量得不到控制。(3)項目投資小利潤低,現場施工多為勞務分包的施工班組,現場技術人員較少。(4)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承擔著本轄區內的普通國省干線、提級改造等重點項目,技術力量嚴重不足。(5)根據《貴州省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條例》劃分,2014年3月1日起縣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質量監督機構負責本區域內的村道質量安全監督工作。而各地縣級人民政府重視程度不一,有些區縣還未成立縣級質監機構,對農村公路質量安全監管帶來一定困難。
2 控制高原地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質量的措施
2.1 技術方面
2.1.1 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
(1)原材料砂、石的開采應以政府為主導,要求加大生產量的同時,控制原材料質量,對砂、石材料粒徑、含泥量不能滿足要求的,要求相關部門進行檢測、監管.現場技術人員做好技術交底工作,根據原材料的變化及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保證路面混凝土質量。
(2)農村公路是一項民生工程,為脫貧攻堅打基礎,針對如此大的工程量,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允許以鄉鎮為單位開采原材料,而開采的原材料只可用于農村公路建設,不得進行市場銷售,從而避免市場亂象。
2.1.2 規范混凝土運輸
混凝土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復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集料;與水(可含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如運輸過程中不進行攪拌,混凝土很容易產生離析或凝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采用混凝土罐車進行運輸。如受地形限制無法采用罐車運輸的必須保證運輸過程中混凝土的均勻性,避免產生分層離析、水泥漿流失等現象,保證塌落度滿足要求,在初凝前完成澆筑工作。
2.1.3 加深混凝土路面刻紋
一般混凝土路面采用刻紋機進行刻紋就可滿足抗滑要求,高原地區的農村公路縱坡較大一般的刻紋深度無法滿足抗滑要求。在縱坡較大、回頭彎路段可以采用16mm的螺紋鋼筋進行壓紋,加深刻紋深度滿足抗滑要求。
2.1.4 及時調整養護方案
混凝土施工養護對強度的提升至關重要,在雨水或養生用水充足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覆蓋保濕膜、土工氈、土工布、麻袋、草袋、草簾等灑水養生方式。但在高原部分地區嚴重缺水路段應集中噴灑養生液進行養生,確保混凝土質量。
2.1.5 加大現場管控
混凝土板養護初期,嚴禁人、畜、車輛通行,在達到設計強度40%后,行人方可通過。在無法封閉施工路段,設專人看守,與當地老百姓協調溝通或在平交口搭建臨時便橋,待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通行。
2.2 管理方面
2.2.1 落實地方匹配資金
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不高,是項目進展緩慢、質量無法保證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地方不能及時足額配套,投資項目不能如期完工形成使用價值,將帶來一批“胡子工程”,既影響中央擴大內需政策效果,也對經濟長期平穩發展不利。下一步安排的投資項目需要改變結構,應增加一些具有穩定收益的項目,以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2.2.2 完善質量安全保證體系
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堅持依法監督、分級負責、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則,實行政府監督、法人管理、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質量安全保證體系缺一不可。監理單位根據新實施的監理規范開展相關工作,抓重要部位、關鍵環節,確保現場質量處在可控狀態。
2.2.3 加大人員投入
現場施工無論是施工企業還是勞務分包的施工班組,現場施工必須保證有技術人員在場指導施工,發現問題及時調整。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因受政府編制限制,可以臨時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或以購買服務的方式保證項目管理。
2.2.4 加大對縣級質監機構支持力度
縣級交通運輸部門應積極向縣人民政府呼吁并支持縣級質監站機構的工作,給予車輛、設備儀器、財務上的支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工作的領導,并將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市級質監機構可采取多種方式加大縣級質監機構的業務指導,提升縣級質監機構人員業務水平。
3 結語
總之,混凝土是路面施工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需要施工人員給予高度重視。在施工過程中應結合高原地區地形條件等情況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合理選擇施工材料,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加強施工人員質量意識,真正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 宋洋.高原地區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質量控制方法研究[J].房地產導刊,2014(7):126.
[2] 何齊輝.高原地區水泥混凝土公路施工管理[J].科研, 2015(10):106-107.
[3] 王歡.高原山區高速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技術[J].中國建材科技,2016,25(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