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艷娟
摘 要: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功能之一,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從分析高中語文審美教學現狀和問題出發,在此基礎上探討了高中語文實施審美教育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審美教育
1917年,現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美育》等相關著作中提出了美育教育思想和美育實施方法,認為學校美育教育在學生審美觀點、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發展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在當前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深入實施的背景下,課堂教學中貫穿審美教育是落實新課程理念、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教學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來看都蘊含著豐富的美育素材,通過運用美育思想來闡釋文本內容、體驗思想情感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美好的藝術境界,愉悅心靈,感知美,創造美,能夠讓學生體驗更加豐富的語文學習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全面發展。
一、高中語文審美教學現狀
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課程充滿美的因素和素材,審美教育也應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功能。長期以來,高中語文教學一直處于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之下,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到教學目標都呈現單一化特點,片面追求高分數擠掉了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學過程毫無美感可言,語文教學的美育教育也無從談起。仔細審視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審美教育的缺失已經成為常態。首先,課堂教學方式功利化,單調的試題訓練不僅沒有美感而且生硬、枯燥,讓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和樂趣,沒有學生個體的審美體驗,學生的思想情操、審美能力、人文素養也得不到相應的發展;其次,教材處理方式格式化,從字詞積累、段落歸納到課文主旨強調、文章背誦再到習題解答,教材被固定的套路肢解,而課文意境之美、藝術之美卻被忽略;再次,課堂語言口語化,很多語文教師不注重課堂語言的修飾與加工,在講課中說話隨意、用詞枯燥繁瑣,缺乏對審美的把握和重視。最后,審美體驗被動化,語文教學活動中刻意追求正確答案,而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學生缺乏思維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不能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和體味語文之美,無法實現單純地、原生態地品味語言文字。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
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缺失現象,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教學藝術,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優化語文教學設計,不斷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探尋語文課程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深入挖掘語文教材的審美價值。當前的高中語文教材選材廣泛,內涵豐富,具有一定的審美屬性。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審美教育功能,就要立足教材,結合語文課文中豐富的審美素材培養學生敏銳的語言感知能力、豐富的情感表達能力、獨特的聯想能力和深刻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感受語文學科的審美價值和人文精神,不斷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教師要善于把握教材之美。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具有豐富的審美素材,語文教師要善于發現美之所在,自己首先進入美的意境,然后引導學生充分領會課文意境,在對作品人、事、物的品讀中感悟其語言韻味和情感,抓住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獲得深刻的審美體驗;其次,教師要善于傳遞教材之美。閱讀文本的過程就是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的過程,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生本對話的過程,教師自身要具備解讀文本的看家本領,要有獨特的人文情懷、價值判斷,能夠敏銳地捕捉到文本中關于美育的亮點,要善于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聯想與想象,對作品的形象和作品的思想情感進行再創造,將教材中的情感傳遞到學生內心,在鑒賞中發展學生的審美情趣,感悟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讓文學中的愛和美滋養學生的心靈和情感。
積極關注課堂教學的審美表現。高中語文審美教學不僅要立足于教材,而且要立足于課堂過程,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探究語文之美,讓學生在語文的殿堂里感受美、體驗美,不斷發展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首先,語文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來豐富語文課堂的表現力。良好的課堂組織形式、生動形象的課堂語言和教學設計是實施審美教育的前提和有效載體,通過巧妙的課堂形式、精美的教學設計和生動的課堂語言才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本的審美內容,讓學生在主動的審美體驗中去感悟、去體味、去創造,不斷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其次,語文教師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依托有效的課堂情境點撥學生的審美欲望,喚醒學生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
大力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審美訓練。語文教學中的審美過程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積極體驗的過程,只有充分發揮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給學生有效的審美方法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語文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作為審美主體去發現、去感悟。語文教師不應代替學生進行文本的分析,而是要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在自主活動中去體驗,讓學生自主確定學習目標和課堂環節。其次,教師要給予學生適時的指導,幫助學生透過文字去體驗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例如,教師示范性朗讀,帶動學生開展美讀訓練,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獲得美的感受,浸潤美的情感,在反復朗讀中提高審美能力。
總之,實施審美教育是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學的應有之意。作為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審美教育理論和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帶給學生更多美的享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韋金杯.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2]孫麗娟.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審美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