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佳
摘 要:音樂是人類的一種心靈語言,其本質是一種情感藝術。對學生來說,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提高其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中是一個人整個成長過程中非常關鍵的階段,對其進行音樂鑒賞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進而實現情感體驗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高中;音樂情感;音樂魅力
在高中階段,音樂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具有情感態度的藝術。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與高尚情操。音樂在高中階段屬于附屬學科,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其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鑒賞體驗音樂的美感,并產生對美的向往。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意識到情感體驗的重要性,并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教學。
一、應遵循學生的審美心理
青少年最突出的特點是追求美好的事物。有相關數據顯示,高中學生對流行音樂的愛好遠超于古典音樂。因為流行音樂通俗易懂,學生不需要擁有太專業的音樂知識就可以理解,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無論是流行音樂還是古典音樂,這些音樂作品都是由音樂的表現內容、曲式結構、旋律表現和詞曲關系等基本要素構成。所以,音樂教師可以結合高中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作品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專心享受音樂的魅力,理解音樂知識。教師在講解新課之前,可以利用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導入,注重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將審美體驗貫穿于整個音樂教學過程。學生還可以參加音樂實踐活動,體驗音樂的美好,樹立學習音樂的意志。
例如,在講解《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峰——巴赫》這課時,可以分成兩個課時進行講解。在人教版高中音樂課中,第一課是歐洲古典音樂,因為學生之前學習的課程通俗易懂,而這一節在學生心中埋下“不愛聽”“聽不懂”的影子。為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可以利用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鐵血丹心》引入,并給學生講述復調音樂的概念,讓學生對比兩首歌曲的差別。學生在深入思考時,教師可以給出他們“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兩個概念,讓學生判斷這兩首歌分別屬于哪一種。這樣,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正確將兩首歌歸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通過分析與猜想,得出自己的答案,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氛圍。
二、反復聆聽,激發情感共鳴
音樂教學的關鍵是聽,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可以感受、認知、理解音樂內涵,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音樂美指音樂播放的整個過程,也是情感展示和變化的過程,音樂作為情感的載體,盡管看似沒有實質語義,但卻可以打動人心。俗話說“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音樂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可以用來抒發情感、宣泄情感。教師帶領學生反復聆聽音樂,指出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播放過程中發生的變化,讓學生可以從內心體驗到音樂的藝術境界。對學生而言,音樂可以喚起學生的情感,達到共鳴的效果,這是一種鑒賞音樂的方法。
三、靈活選擇教材,選用比較體驗法
新課標要求下,教師應改變自己的角色,建立與學生平等的地位,讓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一起交流、探索知識的地方。教師在互動式實踐中,學生可以學到新知識,教師可以豐富自己的經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學習,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由于學生之間的認知能力與學習狀態會存在差異,所以體驗式活動會從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學質量。教師面對這種情況可以選擇大部分學生可以接受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活動,針對個別學生靈活調整教材,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在人教版高中音樂課《梅蘭芳》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從教材中選取兩個較為經典的唱段供學生鑒賞,引起學生的興趣。為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參加實踐表演。教師可以把課題名稱改為《唱念做打學京戲》。學生在可以接受京劇念白的前提下,選擇生活用語創造京劇念白,激發學習興趣。在播放了幾段經典京劇之后,教師表演上下樓、開門、劃船等動作,讓學生仔細觀察,并猜測每一個動作有什么含義。此時,學生會深情投入思索中,教師此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做一做。最后,讓學生“唱”。當然,教師不應強迫學生演唱,讓學生自愿選擇是否跟著演唱,或者哼唱。如果直接讓學生去聆聽京劇是非常困難的,若讓學生自己演唱京劇,更是難上加難。但如果選擇體驗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沉默地”學習演唱。
總之,情感體驗是非常有效的音樂鑒賞教學方式。“音樂是心靈的迸發,對偉人來說音樂就是情感”,這句話看似簡單明了,但可以體現出音樂的本質,證實情感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吳先哲.探析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情感體驗[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6):341.
[2]劉珊.創設情境喚起情感:淺談高中音樂鑒賞的情感體驗[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8):125.
[3]李淑萍.高中音樂欣賞課中的情感體驗[J].音樂時空,2014(9):15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