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峰
一、堅持的動力
每帶一個班級,在其他科任老師上課的時候,我總是習慣到教室外轉一轉,通過窗戶、后門,觀察學生上課時的表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東張西望,最先看到我,臉剎時漲得通紅,馬上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久久不再亂動;也有極個別的學生,根本沒有覺察到,仍玩得忘乎所以,直到感覺周圍的同學與往常不大一樣了才有所醒悟。對于這些學生,課后一定要嚴肅、認真、及時地處理,不能有頭無尾,半途而廢。三番五次下來,學生時時刻刻感到班主任在盯著他們,任何蛛絲馬跡都逃不過班主任的眼睛。幾周下來,自然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班級的各項工作也得以順利開展。而對于我來說,各個學生的情況也了解的差不多了,再發生什么事情,總能對癥下藥,處理起來得心應手。
有一年接手一個新班級,差點成為自己教育生涯中的“滑鐵盧”。男女生比例失調,男生占了總人數的三分之二還多,當過班主任的都知道,如果班級中男女生的數量差不多,或者女生多一些,班級管理相對就容易些。面對這樣的班級,管理難度可想而知了:遲到的、上課做小動作的、不完成作業的……數不勝數,著實讓人頭痛。天曉得什么時候這幫小子就惹出點事來,三天兩頭地往各學科辦公室跑,把這幫犯錯的男生領回教室。以至于讓我這個班主任,“就怕學校打電話”。套用同事的一句話:晚上沒有課,在家休息的時候也是忐忑不安,要是再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那腿肚子都哆嗦。手機一般都是24小時不關機。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往教室里跑:學生到齊了,算是松了一口氣;缺少一兩個的,抄起電話,聯系其家長,詢問該生的去向,因傷風感冒在家休息的,放心了;若是說上學去了,于是又和家長一起網吧、游戲廳,滿天下的找……時常檢查學生有沒有將手機、游戲機一類的帶入課堂,把這些存在的與學習無關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等,諸如此類的瑣事,不厭其煩地去做。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靠著這股韌勁,慢慢的,遲到曠課的銷聲匿跡了,認真學習的多了,班級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規,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變化,一躍成為優秀班級。我用我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學生的信任。
二、評語的魅力
學生年終考試進步了,幾個科任教師不停地夸獎:沒有想到這個學生會考得這么好!出乎老師的意料!我在其家族報告書上寫了這樣的評語:
士別三日刮目看,學生里面最能干。
學習方法是關鍵,成績進步人人贊。
德才兼備需完善,鑄造青春永燦爛。
沒有想到學生喜歡,連其家長也在家族報告書中熱情洋溢地寫道:看得出來老師是關心愛護學生的,謝謝老師。該生的學習勁頭也是一日千里。
面臨中考,班內一學習中等的男生,對自己沒有一點信心,總覺得沒有希望升入高中,有破罐子破摔的趨勢,我在給他的紙條上留下了這樣幾句話:
三年光陰我能行,
努力拼搏攀高峰。
風風雨雨總是情,
中考路上踏歌行。
鼓勵他樹立信心,努力學習,重揚理想之帆,把握復習過程的每一個細節,為中考而奮發圖強。最終該生也不負期望,順利跨入了高中的大門。
一天,一個男生偷偷摸摸地遞給我一張紙條,問我關于情感的事情,看來這個男生可能對某個女生產生了好感。學生能對我說這件事,說明學生對我是信任的,何況十五、六的孩子開始喜歡異性這也是很正常的,但又要正確引導,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于是我遞給他一張紙條:
人生之事有很多,
愛情不妨拖一拖。
認真學習需拼搏,
生活路上奏凱歌。
時間過了很久,也沒有發現這個男生有什么異常,學習勁頭一直很足,說明他已正確處理了自己的感情問題,并沒有因為感情糾纏而荒蕪了學業。
九年級的學習緊張、有序,被學生幽默地稱為“黑色的六月”,特別是面臨中考的前幾個月,各科任老師都投放了大量的綜合性訓練題目,每天一進教室面對的就是試卷,部分學生有“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想法,不完成作業的事情,時有發生。我在教室板報上寫道:
初三學生雖辛苦,
青春做伴奠基礎。
努力學習一百天,
贏得中考合家歡。
激勵學生要坦然面對,不怕困難,要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陽光總是在風雨后的,看誰能笑到最后!
三、意外的驚喜
多遠就聽見教室里紀律有點亂,悄悄地推門進去,原來是幾個學生在討論一道化學題,卻一籌莫展。一個學生扭頭看到了我:
“老師,您是否能指點一二?”
其他幾個學生想到看了一眼,會心地眨了眨眼。
“想考我?這里面有戲。”我心想,拿起試卷,讀了四五遍題,在黑板上列出化學方程式,根據題意設了一個未知數,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得出另一個變量,寫到這里,這幾個學生立馬明白了。
“老師,您是教生物的,還會解化學題啊?”學生有點奇怪。
“生化不分家。初中課程除了英語,其他的隨便問。”我也毫不客氣地“狂”了那么一下。
這下可好了,這幫學生時不時地趁我到教室的時候,弄個偏題、難題,“不懷好意”地向我請教,想難為難為我,都被我輕松拿下了(汗顏,幸虧上學階段也曾下過苦功,不然……)。這些學生中的一個,在以后高考中,以621的分數被大學錄取,學的就是生物專業,這倒是我沒有想到的。
總之,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有一顆耐心,一顆愛心,一顆恒心,去教育每一位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真誠地對待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才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才能帶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