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相福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其人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積極地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引導其保持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就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健康教育水平進行了簡要分析,并結合他人的優秀經驗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希望可以幫助中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
關鍵詞: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那些好奇心強烈的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興趣是讓小學生形成健康心理有效途徑之一。因此,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改變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目光調動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其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游戲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地表現自我,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收獲樂趣,而且還能輕松地掌握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壓力,從而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又比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一些新鮮的事物比較好奇,教師在課堂之中可以為學生發掘一些與教材內容相符合且新鮮的課外資料讓學生觀看,學生對教師提供的材料充滿了好奇心,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
二、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但在當前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過于樹立自己的威嚴,對學生不是說臟話就是責罰,這樣容易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其他同學嘲笑,產生自卑、消極的學習心理,使得他在課堂上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嘲笑自己的學生抱有厭煩的態度,這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時間一長,會讓其形成不好的心理狀態,對其以后的人生發展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為改變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理論以及職業素養,在教學中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與學生交流,關愛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其自由發揮,不要害怕說錯,不責罰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愿意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喜歡和教師交流,有效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心理,從而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三、營造良好的心里健康教育環境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地,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而且還能讓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學生在良好的氛圍內能夠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從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因此,為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指導:(1)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例如心理健康趣味知識競賽、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的演講座談會、心理健康演講比賽、校園心理健康知識黑板報設計等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報名、積極參加,讓其在活動的過程中增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在這樣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中養成良好的心理狀態。(2)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倡導學生向我國歷史上一些勤奮、健康、樂觀等著名教育家學習,讓學生向他們身上的優良品質,養成樂觀、自信、勤奮的良好的學習作風,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從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
四、重視家長的參與和實踐
雖然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但家長對學生的教育也不容忽視。因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除了學校的影響之外,還會受到家長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而且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人生觀念和心理教育對中學生都有著直接的影響。由此可知,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僅僅要學校給予重視,更需要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只有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的教育相結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展開。所以,為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讓教師與家長多交流孩子在課堂中學習狀況以及心理健康發展,在交流的過程中達成共識,從而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另外,學校要倡導家長參與到心理健康的活動中,為學生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健康的教育環境,讓心理健康教育隨時隨處都陪伴著學生,從而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中學階段是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時期。引導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其養成良好的人生品德。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家長的參與度,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讓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之下形成良好的品德,從而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建設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肖曉鋒,賈巧霞.班主任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中),2017(8):230.
[2]王成文.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7(8):11.
[3]曾建芳.積極心理學在中學生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的應用反思[J].文理導航(上旬),2017(7):97-98.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