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黎明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逐步深入實施,目前多數教師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但對優化數學練習設計卻關注的并不多。我們在設計練習時力避重復性、防止單一化、克服封閉性,同時強化習題的基礎性與層次性,應用性與實踐性,趣味性與開放性,做到“該扶的扶一把”,“能跑的跑起來”,“能飛的飛起來”。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 新理念;小學高段數學;練習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206-01
新理念下的小學高段數學練習的設計必須從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的角度去考慮,注重基礎性與層次性,應用性與實踐性,趣味性與開放性。杜絕那種形式單一的作業,順應課改要求,讓學生“愿做”、“愛做”、“樂做”,真正成為作業的主人,學習的主人。那么,我們要如何改變數學練習的現狀,優化小學高段數學練習的設計呢?
一、循序漸進,注意層次性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各有差異,所以設計練習時要從基本的練習開始,由易到難,逐步提高,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
1.根據教材要求和不同的學情,設計有難有易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做到“量身定做”,這樣體現了作業要求的自主性與層次性。如:對學困生,我們可以要盡可能放低要求;對中等生,我們可以適當提高作業要求;對學優生要求要高。這樣,每個層次的同學都會在完成相應的練習后產生成功感。
2.課堂上,教師可以依據本堂課的知識結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的幾道題完成。
如,在教學完“乘法分配律”的新知后,可以設計以下練習,要求學生在其中任選6道完成。
例題:
(1)189×68+89×32 (2)57×79+43×79 (3)101×73
(4)85×201 (5)125×88 (6)199×101
(7)4327×99+4327 (8)68×102-58×2 (9)987×98
(10)69×301-69(11)88×117+88×183(12)4896×101
從教材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出發,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在練習數量和難易度的要求上做一些機動,有針對性地設計各種練習,使練習具有層次性,便于滿足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二、新穎有趣,注意趣味性
小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因此,強化數學練習的趣味性就尤為重要。如讓學生當醫生,設計判斷題與改錯題;讓學生當法官,設計實踐操作題……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練習,又能取得良好的練習效果,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如,在設計《質數和合數》的練習時,可以如下:
規則:師報數,生按老師的要求站立,看誰反應快。
(1)學號是最小合數的同學起立;
(2)學號是最小質數的同學起立;
(3)學號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的同學起立。
……
原本枯燥、乏味的概念教學,就變成具有趣味的游戲練習,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到數學知識。
三、訓練思維,注意開放性
近幾年來,數學開放教學已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廣泛實踐。設計練習時,老師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維的,或者設計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習題和形式新、解法活的開放題。這樣有利于不同水平學生展開發散思維,并能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1.教材中已經安排的開放題我們要充分利用,并盡量用好。
2.老師自主設計開放題。
(1)對課本上的練習進行改編或重組。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將課本中的封閉性練習進行適當的改編或重組就成為開放題了,這種設計比較適合從條件的設置方面考慮的開放題,即條件多余或不足的問題。如:在教學完《長方形的周長》后,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一個長100米,寬60米的長方形操場,沿邊線鋪設了一條跑道。上體育課時,老師可以怎樣讓你們在這條跑道上進行跑步鍛煉?分別跑了多少米?”這個貼近生活的練習給了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學生可以開拓思維,積極求異。
①跑一圈:(100+60)×2=320(米)
②跑一短邊:60米
③跑一長邊:100米
④跑一相鄰的長邊和短邊:100+60=160(米)
⑤按順序跑長邊→短邊→長邊:100×2+60=260(米)
⑥按順序跑短邊→長邊→短邊:60×2+100=220(米)
⑦跑兩圈:(100+60)×2×2=640(米)
⑧跑三圈:(100+60)×2×3=960(米)
開放性的練習,往往能讓學生對所獲信息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運用不同的解題思路,得到不同的解決結果。
(2)教師自主設計。對課本練習進行改編和重組后的開放題,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教師可以自行設計開放題,特別是策略多樣、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結論不確定的練習。
學生在解決上述問題時,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總而言之,有效的練習設計要倡導基礎性與層次性,應用性與實踐性,趣味性與開放性,切實做到練習設計要從生活中來,運用到生活中去,努力實現數學練習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