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健
摘 要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人類發展規律的要求,也是新時代對新型人才的要求。文章針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254-01
數學核心素養則指人們通過利用數學觀點、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傾向性,包括數學意識、數學行為、數學思維習慣、興趣、可能性、品質等等展開各個實際問題思考的綜合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核心素養包含了數學問題的理解深度、解決數學問題的路徑分析、數學問題的最終結果與延伸價值等;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人類發展規律的要求,也是新時代對新型人才的要求。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成分,所謂“數感”,是指學生對“數”的敏銳、精確、豐富的感知和領悟。數感的建立水平是學生個體數學素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皮亞杰說,活動是兒童發展的杠桿。通過實踐操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產生親切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合作交流、積極思考、操作等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設計一個讓兒童數100根小棒的游戲,看誰數得又快又好的活動。數的結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逐一地數;分組數;10根10根地數。數完后老師提出問題:通過今天的數數,你發現了什么?數感強的學生會說出:我發現10根10根地數比較快一些,還不容易出錯。此時,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對計數原則的感悟進行發掘整理,讓學生討論為什么10根10根地數不容易出錯?然后告訴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我們給滿10根的數找一個位置,讓數滿10根的數都放在這個位置上,現在我們給這個位置取個名字——“十位”。兒童從逐一地計數到分群計數是對數的認識的飛躍,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二、合理提出猜想,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杜威曾說:“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對數學問題的猜想,實際是一種數學想象,是一種創新精神的體現。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創新地學習數學。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的環節中,一般都先讓學生將平行四邊形不滿一格的遷移合成一格,再經過數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引導學生回顧長方形面積公式,讓學生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會是怎樣的,最后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的長方形,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驗證猜想的結果。但我想其實猜想可以更大膽一點,課前帶領學生回顧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緊接著就讓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闡述猜想的理由,一定會有學生猜它的面積計算是鄰邊相乘,但肯定有聰明的孩子反駁,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不一定相等,可以從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想起,可以由此提出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是底乘高,接著去驗證。這樣學生的思維火花在碰撞中會更燦爛地綻放。
三、在實踐中應用數學,重視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當數學和兒童的生活現實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發兒童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激發兒童的思考和創造的源泉。只有源于生活的數學問題,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自然。在無形之中誘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心理傾向,使人人能夠學習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
知識源于生活,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有利于提高他們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意識和探索精神。同時他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夠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如一年級認識人民幣后,我們開展了“小小商店”的實踐活動,課前讓學生自備玩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商品,并讓他們自己標明價格,貼在準備的物品上,把教室模擬成“小小商店”,學生推薦出“柜臺經理”“收銀員”“售貨員”的人選,其余的學生做“顧客”。此外還讓學生了解社會中有哪些促銷手段,在“小小商店”中進行展示。結果學生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在每個柜臺前各組成員都各自為政,“推銷”自己的“商品”,有的學生還用“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有獎促銷”的口號來招攬“顧客”,學生拿出準備的“紙幣”去爭先購買,個個都顯得很有經濟頭腦,很有經濟意識。在此實踐活動中,學生既加深認識了人民幣,也鞏固了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更可貴的是加強了綜綜合能力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金融、商業、科技等行業的應用價值,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聯系實際創造條件,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廣泛參與各種探索活動,促進個性發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探索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應用價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