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 要 數學教學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心智活動,正如數學家哈爾莫斯指出:“只有問題才是數學的心臟。”因此,只有抓住中心問題才能凸顯情境的有效性。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力圖從情境中巧妙、準確地提煉出中心問題,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發揮情境教學應有的積極作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數學;情境;提煉
中圖分類號:C931.1,TF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2-0251-01
創設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讓學生置身于有趣的具體環境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形象的具體環境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場景支撐下展開數學活動,激發了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
一、從生活沖突中提煉中心問題
當學生既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之間存在著不一致時,就會產生“認知沖突”,這種沖突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推動學生主動思維的重要動力源泉。在創設生活情境的過程中,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結起來,讓他們在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同時,及時提煉出情境中的核心問題,讓他們在認知沖突中進入“憤”與“悱”的心理狀態。生活情境中的問題提煉,在于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精心地制造懸念,發揮“認知沖突”的驅動作用,幫助學生在不平衡狀態下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生活。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性質》一課時,教師在教學“小數的意義”原有的情境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通過出示先前學生在商場、超市等收集到的各種商品的價格牌(如蘋果單價4.50元,果凍單價9.90元等),讓學生回憶這些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然后從中提煉出新的矛盾與沖突:①小數中百分位上的“0”表示什么?②既然價格中沒有“分”,那么百分位上為什么還要添上0呢?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嗎?這種基于生活中的問題,不但與學生現實場景中的生活息息相關,容易引發學生的關注,而且能引發學生留意生活中的細節,從細節中學會質疑和思考,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二、從情境操作中提煉中心問題
數學要注重動手,讓學生在操作中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形成技能。因此,在數學課堂實踐中,教師普遍都會挖掘教材中的內在動手因素,創設操作情境,積極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然而在眾多的操作情境中,多數學生只是淪為了“操作工”,在教師的指揮下亦步亦趨,喪失了操作情境應有的意義和作用。筆者認為,要想提高操作情境的有效性,就要在強調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將抽象思維與具體操作結合起來,在充分的自主操作空間中,通過擺、剪、折、量、畫、分割、拼合等操作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鮮明、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支撐下,進一步深化和突破數學的理性思維。
三、從活動體驗中提煉中心問題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達爾認為:“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從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活動化的小學數學學習,改變了傳統模式下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固化方式,從而達成新課標要求的“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小學數學課堂活動情境中的問題提煉,是指在外顯性的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體驗活動,沿著問題的指引保持數學活動的思維方向,在主體性實踐與主體性認識的互相轉化過程中探求知識、增強能力,進而提升情意、激發潛質。
四、從故事發展中提煉中心問題
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故事是兒童的一種重要的精神食糧。”小學生對故事都很感興趣,所以故事情境也是小學數學情境創設中最常見的一種,教師常常會以故事引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故事作為一種載體,讓數學問題與故事情節的發展融合起來,使學生在故事情境中集中注意力、激發好奇心,在情節變化的驅動下,趣中質疑,疑中生思,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投入地展開數學思考。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認識周長》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創設了一個“黑貓警長與森林小偷”的故事情境,并在故事情境中隨著情節的發展巧妙地融入不同的問題,幫助學生在邊聽故事邊動腦思考中,不知不覺地接納了新知。故事情節變化與相應的問題如下:①小螞蟻儲藏在糧倉里的蛋糕被偷了,小螞蟻可著急了,它繞著一片樹葉的邊線走了一圈,突然想到:“報警去!”(問題:小螞蟻走了多長?——讓學生感知不規則物體的周長測量方法)②黑貓警長來到案發地點,發現了沿著糧倉一圈有陌生的腳印。(問題:這可能是疑犯留下的腳印,量一量、算一算疑犯走過的痕跡——讓學生體驗規則圖形的周長)③從糧倉門口發現伸向遠方的腳印,警長立即追了下去。(問題:描一描警長的追蹤路徑,感知封閉圖形周長與一條線段長度的區別)這樣的故事情境始終伴隨著學生的思考,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數學情境的創設必須圍繞著數學問題這一核心,通過從各種情境中提煉出具有啟發性、指向性和引領性的問題,才可以充分發揮出情境教學的應有價值,真正營造出一個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與創造力的學習環境,讓他們的思維得以激活、智慧得以生長,這樣的數學情境才是“有意義”的情境,這樣的數學課堂才是“鮮活”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藺淑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