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誠



本田在1999年推出了第六代雅閣車型,作為第一代被引入國內并與廣汽合資生產銷售的雅閣,無論是行駛品質還是發動機穩定性,都表現出世界級車型的優秀品質,也正是因為這代雅閣,廣本汽車成熟可靠的形象在國內人心中得以成型,車尾“廣汽雅閣”四個字在我們這代人的兒時回憶中留下深刻印象。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更新換代,如今迎來了全新第十代車型,在此期間歷代雅閣都憑借著穩扎穩打的沉穩個性贏得中型車中的很好口碑,憑借出色可靠的性能,多年來為自身奠定優良口碑,這些不得不歸功于本田公司成熟的發動機制造技術。
提到VTEC誰都不會陌生,VTEC系統全稱是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電子控制系統,對于在1989年推出此技術并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擁有此專利的本田而言,VTEC時至今日都是本田發動機的看家法寶。歷代雅閣車型都有搭載配備這些高級技術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其中包括上代雅閣甚至更早款式上的2.OL和2.4L發動機。這些自然吸氣發動機可以在3500-4500r/min轉速之后令VTEC系統介入工作,直到發動機轉速進入紅線區域都能始終保持越來越有后勁的狀態,不同于渦輪增壓發動機,這股動力是愈來愈強,也沒有機械增壓介入時那樣明顯和突兀,就好像將自身的自然吸氣特性加以放大。更具吸引力的是,當VTEC系統接入工作的那刻,發動機聲浪也會隨之放大,而且高亢的發動機音頻剛好可以刺激到駕駛員對于持續提升動力的渴望,只要不怕消耗過量燃油,腳腳油門都想踩到紅線換擋。這種魔音并非源于車輛排氣系統,而是純正的發動機機械運轉噪聲,上到搭載了K20A的紅頭Type-R發動機,下到搭載在雅閣車上作為民用的普通型號,都同樣可以表現出VTEC特有的快感。另一點,本田發動機皮實耐用的特點已是眾人皆知,家用汽車跑了二三十萬公里后,很少聽說要進行大刀闊斧的修理,頂多是一些司空見慣的小毛病,不會造成修理時間和金錢上的嚴重負擔。由于本田發動機的優秀表現,多年來在國內市場已經逐漸形成良好口碑,故有“買發動機送車”一說,其實未必那么夸張,本田車迷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品牌的信任和熱愛。
聊了半天發動機終于可以繞回今天的主角全新雅閣上,因為給我最大感觸的不同之處在于這款車型不再采用自然吸氣發動機,而是換裝了一臺此前搭載于冠道車型上的1.5T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這臺發動機從賬面數據上看已經完全超越在此之前的2.4L自然吸氣發動機,甚至已經超越主流的2.OT之流,不禁讓我想起兩年前仍在制作以渦輪增壓為時代背景的專題,而如今那個想象中即將到來的時代早已來到我身邊,而且成熟的科技技術從不對你的情懷感到憐憫,它會用最直觀的數據表現說服你。1.5L排量盡然可以達到接近200匹馬力,這樣的升功率就別說高性能了,再往前推一些年頭,說是賽車發動機也不為過。同樣采用VTEC技術作為本田地球夢發動機,油耗降低,動力提升,好像沒什么不妥之處。如果我說我依舊認為原先那臺2.4L自然吸氣發動機會表現更好,千萬別覺得這次我沉浸在自吸的情懷中,因為實打實的行駛特性會讓我留念自吸發動機,例如與CVT變速器搭配的平順性,高速后程的加速感受,還有T.5T發動機急加速時發動機聲嘶力竭的嘶吼聲……
除了發動機方面,全新十代雅閣最大變化不莫過于設計。設計分為外觀與內飾,不過內飾真的沒有什么好說的,整體造型和布局與上代車型并無明顯區別,倒是細節之處變得更加人性化:方向盤真皮摸上去有高級感,雙手握在指定位置突顯人機工程學的重要性;中央顯示大屏不知道為什么非要立在中控臺上,不過操作界面看上去直觀,用起來高效;前排座椅頭枕不算那么舒適,但值得表揚的是具備通風和加熱功能。至于外觀方面的設計才是明顯變化,因為一個大溜背的設計不僅讓整車的氣質完全發生轉變,而且車型定位也同樣出現了偏差。全新十代雅閣從側面角度觀看可以發現車身整體流線渾然一體,從B柱到C柱的之間決定采用更加年輕運動化的溜背設計,精簡的將后備箱尾部距離一帶而過。然而滿足了時尚造型,就連熟練運用車內魔術空間的本田大法也無法保證后排乘客充裕的頭部空間,本人身高180cm,挺直乘坐在后排,頭發已經稍稍碰到了車頂,看來這一代雅閣已經不是適用于各類專車服務……
年輕化的轉變也許是對市場調研后的嚴謹決定,本田高管們想通過這些特色專注這個時代主力消費者的眼球,不過多年來雅閣的定位在國人心中早已扎穩腳跟,若想成功轉變固有印象還需堅持不解的不斷做出調整與改變。從設計角度來說,這一代車型絕對是成功的,至少見過的朋友都已經對雅閣的內外設計表達出愛慕心里,至于發動機嘛……請允許我一個人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