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摘要: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是職業學校的辦學目標,更是衡量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成效的風向標。沭陽中等專業學校立足地方建設,優化辦學模式,依托產業優化專業,實施四個運行機制,強化以生為本,實施人文管理,為每一名學生提供成才機會,為服務經濟,全面建設強富美高的新家鄉作出了應有貢獻。
關鍵詞:創新;產業;管理;服務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4C-0039-03
近年來,蘇北人口大縣沭陽,狠抓工業突破,優化產業發展規劃,培養制高點產業,增強競爭核心力,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而轄區內的沭陽中等專業學校更是堅持以人為本,凸顯特色辦學,以踏石留痕的決心,求真務實的作風,大力抓好專業建設,探索出一條以市場為導向的專業設置之路,做大做優專業,彰顯專業品牌效應,有力提升了辦學品位。
一、優化辦學模式,提升辦學效益
(一)以產業需求為契機,加快專業創新
學校積極適應產業發展,擴大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創新設置專業,開設服務類和地方急需專業。按照實用、實效、實際的“三實”原則設置專業,針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分析調研,使專業設置瞄準市場;發揮沭陽的人口優勢、木材產業、花卉產業等資源和產業結構的優勢,科學地調整專業,使專業設置服務地方;同時以產業定專業,以專業促產業,確定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開辦航空服務、海員、保安、木材加工、花卉等新興專業。根據沭陽軟件產業園的需求,開設了動漫設計、數字影像、平面設計、網頁制作、數據處理、電子商務等6個專業方向,使專業擴寬,形成專業鏈,使學校的辦學與沭陽區位優勢結合,充分發揮了職業學校的輻射示范功能。
(二)以產業升級為抓手,優化辦學機制
學校以產業升級為抓手,優化辦學機制,創建了產教、產學、產研和產服四個運行機制。
產教是指產教結合機制。產教結合的具體方式是學校和校辦模具廠、服裝廠進行通力合作,為學生建立仿真基地實訓,從而實現了產教結合。產學是指產學結合機制。具體方式是學校通過和沭陽軟件產業園、天能集團、瑞聲科技等著名企業進行合作,借助企業優勢辦學,建立校外基地進行實訓。產研是指產研結合機制。學校通過組建宿遷機電職教集團,成立宿遷市弱電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現了產研結合。產服是社會服務機制。學校依托沭陽社區培訓學院平臺,積極承接地方培訓和企業行業對外培訓任務,從而使學生的服務社會能力不斷提升。形成了學習與基礎理論融合、訓練與職業技能融合、訓導與職業素養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養范式。
(三)以產業需求為主導,加強專業建設
在專業建設中,學校強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努力走出了一條“四結合”的專業建設之路。
1.實現產業和專業的有機結合,設定科學的培養目標。學校在對專業進行規劃時實現專業和產業的融合,具體方式是使專業符合產業的特點,同時制定一個系統的培養人才的目標,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中等技能性人才。
2.實現崗位與專業的有機結合,設計科學的教學內容。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是一項重要的工作,設置教學內容時,首先從崗位能力入手,逐一剖析該專業學生的素質要素,針對職業資格標準,尋求解決差距的辦法,同時最大限度地和企業在進行研討后一起設計課程,有效的實現了因崗位設課程,因職業變課程。
3.實現教學與生產的有機結合,設計科學的培養模式。針對企業生產的相應崗位群,學校系統分析其操作特點,創新性地運用場景模擬、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工學交替、分層實施等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程變得不再枯燥,實訓車間不再煩躁。
4.實現考核與認證的有機結合,設計科學的教學評價。為了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客觀評價、科學評價。學校在學業考核的重要環節便引進企業各類崗位的從業資格證書考試,讓學業對接證書,為社會零距離評價、學生零距離上崗提供了客觀的依據和較好的平臺。
(四)以產業需求為準線,優化管理體系
學校各專業結合地方特色、融入本校特點,依托專業委員會、行業企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對專業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動態調整,構建一個符合學生實際發展,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課程體系。積極實施“345”項目,即三圖四表五規范。三圖即課程學習圖、職業崗位圖、生涯規劃圖。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各專業開展企業和市場調研,按照產業與專業、企業與學校、崗位與課程相對接的原則,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和各專業就業崗位,積極分析各崗位需具備的職業素養、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不斷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和要求,做好學生的職業規劃,為學生的就業創業打下基礎。四表即專業教學計劃表、理論與實訓課程簡表、專業技能考核表、見實習安排表。從每年學生進校起,便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性教學計劃,構建基本技能訓練、考級考工和見實習三階段實訓體系,并于每學期開展技能考核工作,規范見實習工作,積極構建認知性見習、崗位見習、崗位實習、就業實習四階段見實習體系。五規范即規范教學進度、規范教案課件、規范作業試題、規范實訓項目、規范評價方式,制定了統一的各專業教學規范手冊,手冊涵蓋了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性教學計劃、三圖、四表和各專業主干課程課程標準,共享了教學資源。
二、優化人文關懷,提升管理水平
“以生為本”一直是學校在管理中秉承的理念。學校堅持“人文文化進校園、工業文化進車間、專業文化進教室、舍”的育人理念,讓每一名學生成人成才成功。
(一)實施“12345”工作法
高舉一面旗幟。堅持高舉以生為本的大旗,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健康發展。
強化兩項制度。制定實施了《學生操行等第量化積分制度》《學生激勵關愛制度》,堅持制度管理,堅定學生信念,強化自律意識。
打造三支優秀隊伍。一是強化教師隊伍,發揮主導作用;二是關注學干隊伍,深化自我管理;三是引入兼職隊伍,發揮合作效應。
實行四個召回。一是召回不能適應崗位要求的畢業生進行重新再培訓,直到適崗為止;二是召回因企業轉產對人才提出新要求的在崗畢業生,學校對其專業技能再“充電”;三是召回失業下崗的畢業生,根據本人意愿進行新培訓,推薦其再就業;四是召回優秀校友,讓其現身說法,通過其奮斗的事跡,既言傳身教激勵學校學子強化技能學習,又口耳相傳放大職業教育的亮點,讓就讀職校大有可為這一觀念深入人心。
開展“五聲”活動。目前的職業學校學生群體,仍是各類“發展不平衡”學生,這些學生的突出特點就是文化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好,生活沒有目標和愿景等等,這就使得如何善待這些學生,如何引導他們發展尤為重要。為此,學校推出歌聲、笑聲、掌聲、口號聲、感恩聲的“五聲”活動。要求開展每周學歌活動,每名學生都能唱國歌、校歌、班歌。
每名學生晚就寢時都能梳理一遍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把最自豪的事分享給舍友,在笑聲中自我總結。要求每個專業班級都要有口號,每次集會排隊要求口號整齊響亮。學生每次集體活動等都要有掌聲表示感謝。每周五放學回家前,召開班會,學生集體誦讀感恩詩詞,布置家庭德育作業,師生互道再見,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會尊重、學會感恩。
(二)創新學生“專業+”工程
“專業+”是指學生在學好自己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一個或多個專長或興趣愛好。利用學校的35個學生社團平臺,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深入挖學生的潛能,要求每位學生每學期必須能參加一個及以上社團,并且進行分階段考核,考核結果與學生的學期評定直接掛鉤,同時每個社團每學期還要進行成果展示,在全校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為展示學生的整體形象,學校還著力打造了“跑操”品牌。每天課間操活動,全體班主任和學生均參加跑操,同學們著裝整齊,步調一致,口號響亮,從集隊到退場都規范有序,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積極職場風范。
三、富民成績突出,打造職教品牌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傳授學習者所需要的技能,并有效協助學習者從學校到工作的身份轉換。本著這一目的,學生進校時,就以企業員工培養,嚴格要求,由于其專業扎實,職業崗位明確,學生在企頂崗實習時就深受企業贊譽,人均月工資都在4000元以上,為家庭致富作出了很大貢獻。更是為沭陽地方發展,全縣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找到了一條好路子,在全縣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要致富讀中專,要成功進中專”已成為當地老百姓的口頭禪,有力地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沭陽是江蘇第一人口大縣,富余勞動力多。本著服務地方的目的,學校還將相關實訓送到各鄉鎮,把培訓送到田頭,送到農戶,既解決農村青年的技術水平低問題,又解決就業難問題。兩年來,舉辦紡織、電工、焊接、家政、建筑等專業短訓班56期,培訓學員3129人,很多人在提升了專業技能后,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真正做到了“既為政府分憂,又為學校發展,更為百姓解難。
責任編輯:章躍一
Optimizing the Professions to Boost the Industries and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to Build the Brand
WANG Jian
(Jiangsu Shuy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uqian 2236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Serving th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s the goal of vocational schools, and it is also a vane to measu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of school-running. Based itself on the local construction, Jiangsu Shuy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ptimizes the school-running mode, relies on the industries to optimize the professions, implements four operating mechanisms, focuses on the students orientation, carries out the humanistic management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every student, and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serve the economy and construct a new home to a strong, rich and high level.
Key words: innova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