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強
摘 要:甘肅省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從“十一五”起,省委、省政府每年將農村公路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之一,截止2016年底,全省100%的鄉鎮和95%以上的建制村通了瀝青(水泥)路,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10132km,其中縣道7831km,鄉道10406km,村道91895km,基本實現了“讓農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目標。2017年,交通運輸部將已硬化通鄉鎮和建制村公路技術狀況指數MQI或路面使用性能指數PQI低于70分的路線確定為“暢返不暢”路線,隨之對這些路線提出了整治要求。本文針對甘肅省農村公路“暢返不暢”實際狀況,提出了相應整治策略。
關鍵詞:農村公路 “暢返不暢” 整治策略
中圖分類號:u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2(a)-0198-02
“十五”以來,交通運輸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提出“讓農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目標,每年將農村公路納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首要任務,經過持之不懈的努力,到2015年底,東中部地區實現了全部鄉鎮和99%以上的建制村通硬化路,西部地區實現了96.7%的鄉鎮和81.62%的建制村通硬化路。
1 農村公路出現“暢返不暢”原因分析
隨著農村公路建設里程的不斷增長,養護難度逐漸加大,早期建成的部分農村公路已出現路面坑槽、松散、裂縫、擁包等病害,行車存在安全隱患,分析原因主要有幾下幾方面。
1.1 部分農村公路運營期已達設計年限
從“十五”期起,甘肅省著力抓住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了一大批通鄉油路,解決了大部分鄉鎮的通暢問題,但這些通鄉油路技術標準絕大部分為四級公路,設計年限僅為6年,距今運營已達7~10年,超期服役,病害較多。
1.2 早期農村公路建設標準較低
甘肅省在“十五”“十一五”建成的農村公路,由于國家投資補助資金較低,省級財政無力配套,主要依靠縣區政府籌措實施,建設資金極度緊張,農村公路技術等級較低,路面結構層單一,特別是防排水設施嚴重不足,抗災能力較差,加之甘南州、隴南市等部分市州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農村公路損壞嚴重,“暢返不暢”路線較多。
1.3 部分縣區養護管理不到位
根據《甘肅省農村公路條例》,縣區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規劃、建設、養護和管理的責任主體,要設立縣級及鄉鎮養護管理機構,配備養護人員,每年要按照縣道14000元/km、鄉道7000元/km,村道2000元/km標準落實養護資金。但甘肅省大部分縣區為國扶貧困縣,縣區自籌養護資金難以落實,加之管理不到位,路面早期病害得不到及時處治,積小成多,最終造成“暢返不暢”。
2 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策略
2.1 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
實現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兜底性指標,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將通鄉鎮和建制村的“暢返不暢”路段整治工作納入年度脫貧攻堅重要任務來抓,要加強組織領導,制定整治方案,落實責任,協調財政、發改、扶貧等相關部門,用好國家有關涉農資金整合政策,凝聚各方力量扎實推進農村公路“暢返不暢”的整治工作。
2.2 建立“暢返不暢”路段整治數據庫
2017年,甘肅省各縣區交通運輸部門通過排查摸底,已排查出農村公路“暢返不暢”路段6880km,其中縣道“暢返不暢”路段1949km,鄉道“暢返不暢”路段1368km,村道“暢返不暢”路段3563km。這些路線已建立了數據庫,但經過冬雪、春融,路面病害及破損長度明顯發生了變化,需進一步排查核實,同時,針對不同路線、不同病害制定具體整治方案。
2.3 多渠道籌措整治資金
籌措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資金是整治工作的關鍵因素,根據國家及省上當前政策,“暢返不暢”整治所需資金由各縣區政府通過加強養護,自籌解決,相對于國扶貧困縣,財政收入較低,自籌資金難以落實,整治工作難以推進。但當前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特別是甘肅省甘南州、臨夏州納入國家支持“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范圍,同時,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18年起通過籌融資貸款,用3年時間實施8.04萬km自然村組道路,實現70%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這為農村公路“暢返不暢”路段整治工作帶來了機遇。通過國家及省上政策機遇疊加,農村公路“暢返不暢”路段整治資金可從以下渠道籌措。
(1)從自然村組道路建設融資款中統籌籌措。自然村組道路建設資金是在全省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貸款1000億元額度內籌措360億作為工程建設資金,由各縣區通過融資平臺承貸。資金到位后,各縣區可通過整合自然村組道路建設資金,實施“暢返不暢”路段的整治工作。
(2)利用燃油稅返還養護經費。甘肅省近幾年下達燃油稅返還農村公路養護經費約2億多元,大部分縣區可列入養護經費三、四百萬元,利用這部分資金可整治一部分“暢返不暢”路段。
(3)利用市級財政養護經費。根據規定,市級財政每年要按照省級燃油稅返還資金的同等額度,給予縣區政府投入農村公路養護經費,但因部分市州財力有限,很難落實養護資金,但財力較好的蘭州、慶陽、白銀等市落實了養護資金,利用這部分資金可整治一部分“暢返不暢”路段。
(4)縣區政府整合相關涉農資金,整治農村公路“暢返不暢”。當前,投資建設農村公路的主體除了交通部門外,還有發改、財政、扶貧等相關部門,投資主體較多,縣區政府可通過項目整合,整治部分“暢返不暢”路段。
2.4 分年度開展整治工作
根據交通運輸部要求,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工作要分解落實到2018年和2019年工作計劃中,2019年底全面完成整治工作。甘肅省委、省政府及省交通運輸廳及早部署此項工作,安排各縣區建立臺賬,落實整治資金,制定詳細整治方案,分兩年全部完成。對于整治技術方案,瀝青路面可采用挖補罩面、冷再生、微表處等技術處治;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直接加鋪、“白改黑”、整塊換板等技術處治。
3 加強養護管理,避免農村公路出現新的“暢返不暢”
各縣區政府要認真落實農村公路建設“七公開”制度,抓好工程建設質量管理,樹立“高品質的建設就是最好的養護”農村公路發展理念,同時,利用縣區政府公益性崗位設置、鄉村基礎設施共享共管機制等方式,加大養護力度,保持路面及附屬設施整潔完好,發現病害及時處治,保持良好穩定的技術狀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交通運輸支撐。
參考文獻
[1] 交通運輸部.JTG H10-2009公路養護技術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 甘肅省人大.甘肅省農村公路條例[S].2012.
[3] 交通運輸部.關于加強項目核查確保完成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標任務的通知[Z].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