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羅亮亮
王赤兵:2017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方案》,明確貴州省為試點省。
為推進貴州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進行了部署,確定由省國土資源廳進行廣泛、細致的調研,對貴州溫泉(地熱)資源開展探采分離優化資源配置體制進行改革試點,為編制《貴州省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提供第一手資料和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王赤兵:“探采分離”試點工作是對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的大膽嘗試,同時也是對省委、省政府“溫泉省”建設部署的具體落實,對貴州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大幅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通過改革試點,在目前“探礦權出讓-風險勘查-儲量評審-探轉采”的資源勘查開發模式基礎上,探索“探采分離”的資源配置新模式,發揮政府在技術支撐、風險控制方面的優勢,加快推進探礦權配置和風險勘查,找礦成功后直接向社會出讓采礦權,將形成可開發采礦權的周期從3-5年縮短至1-2年。
二是有效平衡高風險地區的勘查投入不足問題。實施地熱資源探采分離的紫云、萬山、天柱、黎平、威寧、望謨、晴隆、榕江、錦江、惠水10個縣(區),均存在地質構造復雜,找礦風險大,社會資金投入不積極等問題,探采分離試點充分發揮了省級智庫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勘查風險,引領、帶動了社會資金的投入,有效平衡了高風險地區找礦意愿和找礦投入不足。
三是為“溫泉省”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本次開展“探采分離”優化試點的地方均為貴州尚未進行溫泉(地熱)資源勘查開發的縣(區),試點工作改變了這些縣(區)無溫泉的歷史,為貴州溫泉產業發展、創建“溫泉省”提供了資源保障。
王赤兵:省國土資源廳制定并印發了《貴州省溫泉(地熱)資源探采分離優化資源配置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該項改革試點工作:
開展全省溫泉(地熱)資源專項調查。針對全省溫泉(地熱)資源的稟賦特征、地質特點、理化指標等特性,組織開展全省溫泉(地熱)資源專項調查工作,系統、客觀地對貴州溫泉(地熱)資源進行調查,查清全省溫泉(地熱)資源的分布現狀及特征,為科學規劃和合理勘查提供詳實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編制溫泉(地熱)勘查專項規劃。在專項調查的基礎上,結合貴州地熱地質條件、地熱資源分布特征和各地熱資源成礦區帶勘查工作現狀,組織編制《貴州省溫泉(地熱)資源勘查專項規劃(2017-2020年)》,總結、分析貴州溫泉(地熱)資源的勘查開發現狀和形勢,科學提出勘查開發的總體目標和分期目標,并在今后的勘查中嚴格實行規劃管控,做到資源勘查開發與資源保護、環境保護有機結合。

王赤兵(前中)到晴隆縣了解地熱資源勘查工作。(省國土資源廳供圖)
開展溫泉(地熱)資源“探采分離”試點勘查工作。根據地質構造規律和資源稟賦情況,對資源稟賦條件較差、找礦風險較高、市場投資意向不強的10個縣(區)納入“探采分離”優化資源配置體制改革試點,由省國土資源廳直屬事業單位——貴州省土地礦產資源儲備局負責組織實施溫泉(地熱)資源的勘查工作。完成勘查工作后,將勘查成果納入國家出資形成的勘查成果統一管理。
市場配置資源,促進溫泉(地熱)的開發利用。對于省級財政勘查形成的溫泉資源找礦成果,省國土資源廳委托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交易平臺,以公開招標、拍賣、掛牌的競爭性方式向社會直接出讓采礦權。并在出讓時對競買人的資金、技術、開采規模、環境保護等方面提出約束性要求,確保溫泉(地熱)采礦權出讓后,采礦權人能夠加快開發進度、提升產品質量、增強品牌意識、延伸產業鏈,做到溫泉資源開發與大旅游、大扶貧有機結合,切實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及時總結成果,編制試點工作報告。從立項論證、勘查實施、采礦權出讓等所有試點環節形成“探采分離”優化資源配置的試點工作報告,客觀總結“探采分離”優化溫泉(地熱)資源配置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不足,對完善改革提出建議。
王赤兵:今后,我們主要從脫貧攻堅和改革推廣上助力貴州經濟發展:
在脫貧攻堅方面,試點工作為國土資源領域助力脫貧攻堅 出了新路。溫泉資源“探采分離”改革試點工作得到了各地、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試點工作在助力溫泉產業發展、為貴州創建“溫泉省”提供資源保障方面取得的成效,已成為國土資源領域助力脫貧攻堅的一種新方法。今后,省國土資源廳將利用本次試點形成的經驗向其他地方、其他礦種推廣,讓礦產資源的開發真正做到“發展一方產業,造福一方百姓”。
在改革推廣方面,試點工作為貴州改革推進提供決策依據。省國土資源廳對本次試點及時、全面地進行了總結,為貴州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提供了案例支撐。在此基礎上,省國土資源廳結合省情和資源稟賦特點,起草了《貴州省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送審稿),經省政府、省委深改辦審查通過后于2018年1月印發了《貴州省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正式開啟了貴州礦業權出讓的改革大幕,為貴州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礦產資源配置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