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孫蕙
走進納雍縣百興鎮,一幅文明衛生鄉鎮的畫面映入眼簾:街道干凈整潔、廣場寬敞漂亮、農貿市場秩序井然、車輛停放有序。
百興,原名“白泥屯”,因白泥儲量多而得名,后更名“百興”,寓意“從頭再來”,也蘊含著新發展、新變化的意思。
“街道干凈了,每天飯后就喜歡到街上散步。”集鎮農貿街居民李從興說,以前集鎮占道經營的商販很多,搞得人都難通行,路面也到處是垃圾,居民們都怨聲載道。“現在每天早上保潔員都按時來清掃路面,灑水車也經常對道路進行沖洗,每天出門看到干凈整潔的街道,感覺心情都舒暢多了。”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風文明,打造干凈、整潔、宜居環境是重要內容。
百興鎮圍繞“創建國家級衛生鄉鎮”主題,以“講文明、樹新風、除陋習、展風貌”為核心,創新探索整臟治亂“加減法”模式,整治“臟亂差”現象。
“整臟治亂、人人參與”。百興鎮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共青團員、少先隊員走街進巷,通過開展義務清掃活動,以示范帶動、黨群互動、老幼齊動的工作形式,提高居民保潔意識。將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作為投入重點,通過“白改黑”項目帶動,投入了150萬元實施道路綠化、亮化、美化等項目,扮靚鎮村環境。
工作落實離不開監督管理。百興鎮加強督促考核,采取“日檢查、日通報、月考評”制度,每天對保潔區域進行檢查,每周對各單位進行檢查,每月不定期開展突擊檢查,對占道經營、亂停亂放、亂搭亂建、擺攤設點等進行集中整治,切實做到整治工作晝夜一個樣、晴雨一個樣、節日平時一個樣、上級檢查與否一個樣。
“創建國家級衛生鄉鎮,我們還需做好減少管理主體、減少成本投入、減少群眾陋習等工作。”納雍縣文明辦主任楊秀榮介紹,在減少管理主體上,通過劃分責任區,細化目標任務,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規劃、統一部署、上下協調、密切配合、整體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實行整治工作責任制,與各單位負責人簽訂“整臟治亂”工作責任狀,細化保潔責任區進行包保,將每周檢查結果與干部職工百分制考核和年度考核掛鉤;通過引入市場機制減少成本投入,今年年初,百興鎮投入42萬元購買保潔公司勞務,通過公司進行規范化保潔,既節約了管理成本,又減少了資金投入。
“要徹底遏制‘臟亂差’現象,轉變群眾思想觀念,減少群眾陋習是關鍵。”楊秀榮說,百興鎮組成聯合督查組,每周定期對各單位、村組保潔情況進行檢查,并通過村活動室整臟治亂宣傳欄、政府工作QQ群、整臟治亂曝光群等平臺,及時將督促檢查結果及干部群眾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風文明,打造干凈、整潔、宜居環境是重要內容。圖為納雍縣百興鎮集鎮一角。(納雍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