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嵐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進步對于生活的改變也是日新月異。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家有目共睹,日常的社交工具更是層出不窮,特別是微信,如今已經達到了全民普及的地步。從正常的交友聊天,到便捷支付,乃至新聞信息的瀏覽,其便捷性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當今大部分的高校圖書館系統都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系統,其在幫助學生 提高閱讀效率與便捷性的領域有著很積極的作用。但是目前而言,高校的圖書館公眾平臺依舊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因為其在信息推送,互動性等方面依舊存在不足,并未完全的發揮作為新媒體的作用。為了更好的利用現有資源,切實提高高校學子的知識儲備。本文結合實際,就當前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的發展現狀以及相應的改進措施作出簡要探析。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發展對策
引言: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高校學子知識儲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圖書館作為一個學校重要的知識源泉,在提高學生知識水準的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新時代的到來引發著圖書館管理領域的革命,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新時代的產物在當今時段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務,更是在在圖書館管理領域的一次創新,如何正視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當前現狀,如何更好的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學生,便成為了圖書館管理者的當務之急。
一、我國當前高校圖書館公眾平臺的發展現狀
1.微信的社交功能開發利用不足。
當前,我國大部分的高校雖然建立了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但是在對于微信的社交功能的開發利用上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很多的圖書館雖然開通了咨詢的板塊,但是在及時回復與交流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同時,很多的圖書館仍未將讀者放在服務的首要位置,沒有重視讀者間的交流與反饋。數據顯示,當前的很多大學圖書館都開通了相應的社區功能,其在相應的板塊中也加入了論壇等項目,但是總體來講,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又比如,部分高校為了增加微信公眾平臺的實用性,增加了社會與生活服務板塊,更具體的增加了閱覽室的空位信息以及影訊社團演出等功能,這的確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趣味與實用性。但是由于缺乏后備力量的投入,信息更新的速度儼然抵不過生活的發展,所以實際上學生們對其的興趣體驗也并不是十分美好。
2.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互動性不足。
當前由于科技力量的支持,很多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已經擁有了自動回復功能,當學生有了解相關內容的需求時,便可在多媒體上輸入相應的內容,而后獲取實現進行分類的相關知識。而在面對那些系統無法自動予以解答的問題,多媒體設備往往出現不知所以然的尷尬。這個時候便經常出現系統回復學生類似的解決方案,或者答非所問,又或是過于籠統的回答方式。這對學生的使用體驗有很差的影響,也不利于該平臺在實際應用上的推廣。所以該平臺的設置雖能在一定的領域予以學生相應的幫助,但是很難面面俱到,滿足讀者的真實需求,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在面對這種問題時,也沒有作出積極的解決行為,而是聽之任之,長久以來,所謂的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也便形同虛設了。
3.信息推送不及時,推送方式太刻板。
當前大部分的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系統礙于實際條件的限制,由于人力物力資源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很難做到及時的推送當日的平臺信息。更多的情況時幾天更新一次或者是每周更新一次。在信息爆炸的當今時代,如此效率的推送顯然不足以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進而導致很多學生根本沒有辦法從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瀏覽到有價值的信息。如此一來,學生對于該系統的興趣自然下降,久而久之微信圖書館的本質作用也便喪失了。再比如,很多學校的微信圖書館系統依舊沿用傳統的宣傳思路,刻板的將推送信息硬生生的演化成了各種公文通告。如此,學生對于該系統的興趣也是可想而知。長久之下,高校的微信圖書館也便不足以發揮其該有的作用,形同于聾子的耳朵—擺設了。
4.電子資源的服務開展不全面。
當今時代,多種信息形式盛行,不僅是傳統的圖書資源,多媒體資源、影像資源、以及各種數據庫都是學生們所急需的信息資源。我國當前部分高校已經設立了電子資源的查詢服務,例如清華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這些大學不僅開通了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而且向所有用戶開放了電子資源的查詢項目,這對學生們信息的實際瀏覽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另外資料顯示,高校的科研人員、研究生、以及很多信息需求者對于電子信息的依賴程度大大超過對傳統的圖書資源的依賴程度。所以,為了適應受眾的真正需求,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也應著重對電子資源的利用與開發。而對于很多并沒對此領域展開重視的高校,其在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實用性也不免太過單調。
5.圖書館微信平臺的傳播途徑少。
當前,大部分的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都是依靠于校園內的有限渠道進行宣傳。例如學校的展板,網站等。而顯然傳統的宣傳渠道無法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學生們不了解學校的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自然也就談不上真正的參與其中了。或者學生對于其真正的用途與操作一知半解,即使想要利用也很難擁有良好的操作體驗。在加上很多同學受多年的學習習慣影響,已經習慣于到圖書館借書瀏覽的信息獲取方式,新興的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很難引起這部分同學的興趣。所以圖書館微信公眾系統的實際作用也會因為宣傳力度的匱乏而受到影響。
二、針對當前微信圖書館現狀的發展策略
1.加大對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力度。
數據顯示,當前很多學生對所謂的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并不了解,或者不知情,而這自然也不能發揮微信圖書館的作用。所以,加大對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力度勢在必行。在具體的實施方面,我們首先應該利用好校園內的多種平臺,例如校園網頁,以及各種內部的交流群,在這些平臺內對學校的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宣傳與詳細的介紹,首先要使學生們明確微信圖書館的實際用途與特點。同時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依托技術手段,增設微信公眾平臺中的圖書館鏈接,加強高校圖書館與微信平臺之間的緊密聯系。其次還可以利用圖書館的宣傳欄等宣傳渠道加強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而者本就相輔相成,更應互相扶持進步。另外,對微信功能的開發也應格外關注。包括備受關注的“搖一搖”“掃一掃”“搶紅包”等功能功能,與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之間的有機結合。我們還可以推出一系列的具體功能,例如學生可通過微信進行支付書籍的超期違約金,以及打印機等配套設施等付款項目。此外,在新生入學等特殊時期,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引導學生辦理入學工作,辦理借閱證等真實有效的工作。如此,不僅可以真切的服務于學生,還可以借機推廣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影響力,為以后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及時的了解讀者的迫切需求。
兵法云:攻其所必救。對于微信公眾平臺來講,能夠準確的把握住學生的真實需求,平臺也便成功了一半。我們結合實踐,就當前大學生的主流作息為模本,考慮到每晚的21點到23點是微信使用的高峰時期。作為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便可以在此時推送一些當前的實時事件,大到社會上的家國大事,小到學校里的坊間傳聞。以此來引起學生的關注與興趣。必須注意的是,作為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我們不可片面的追求學生的關注而去做一些嘩眾取寵的事情,還是要做到原則不變的前提下開展后續的工作。此外,公眾平臺還可以設置一定數量的有獎競答環節,通過一系列的獎勵措施,提高學生們的參與程度與積極性。如此推廣,勢必可以將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影響范圍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3.提高推送內容的質量。
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在追求推送頻率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推送內容的質量問題。在內容的制作形式上,不可大篇幅的沿用傳統的文字表述。而應該結合時代的發展與學生的口味,適當增加視頻、圖像以及語音等新媒體內容。增加趣味性豐富內容形式的同時,也會更加博得學生們的好感,進而有利于微信平臺的發展。
4.開展微信學科導航板塊。
當前社會顯然已經進入了信息爆炸的時代,高校的全體師生浸沒在這時代的浪潮之中,同時需要海量的信息資源作為后盾。高校的圖書館內有大量的寶貴資源,用作師生日常的學科服務。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之中,在海量的圖書資源里尋找所需的資源具備相應的難度。此時微信平臺的導航功能便應運而生了,微信平臺的導航可以幫助用戶縮小搜尋的范圍,盡快的獲取所需的知識,不僅大大加快了使用者的效率,同時提供了良好的使用體驗。導航通過對轄內資源的分類總結,以導航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所有的學科井然有序的羅列其中,也方便了普通用戶使用時的尋找資源效率。
5.重視讀者的互動體驗。
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回復系統是作為與讀者溝通的重要媒介。所以要想改觀溝通不良的弊病,就必須加大對回復系統的力量投入。通過科技手段,豐富自動回復的識別精確度,完善回復的內容形式,保證答案的準確性精準性。同時作為高校的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還可以設置相應的人工回復功能,畢竟人類的情感是當前多媒體所無法替代的。注重學生的反饋,搜集學生的建議與意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改進與優化,進而提高用戶對公眾平臺的滿意度。真正的將讀者作為用心服務的對象,在微信公眾平臺的開展工作也便不難展開。
結語:
正如前文所言,高校學子作為新時代發展的中堅力量,其在學校的學習階段是對未來征途的最佳充電時間。高校的圖書館內含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如果能將這些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并與學生的理論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必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工作的開展,在高效利用圖書館資源,豐富學生學習途徑等方面都大有裨益。而文中所講的有關微信圖書館的具體建議作為實踐中的寶貴經驗,希望能為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起到一些作用,同時祝愿莘莘學子能以此為契機,展望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陳盈.微信公眾平臺及其在圖書館移動服務中的應用與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
[2]張莉莎.基于微信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4 .
[3]匡登輝,郝晉清,柯嵐馨. 基于微信的學科服務營銷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
[4]解育靜.高校圖書館微信形式面向讀者的信息服務應用[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