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
【摘 要】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法學教學中的比重愈重,但也存在了經典案例不能、虛假案例成風、陳舊案例難變、案例分析不夠等案例方面的不足,以及案例重視不足、推行動力欠缺、師生模式固化等背景原因。為了克服這些缺陷完善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就要將真實、能與理論知識的講授能相互呼應等作為案例選用的基礎標準,并將講授法與案例教學法并重,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注重教師引導作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法學教學;案例;講授法
中圖分類號: D9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9-017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081
On the Perfec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Law Teaching
MA Hai-yan
(School of Finance,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an Shandong 250100,China)
【Abstract】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has a higher proportion in the teaching of law in China,but there are also some shortcomings in case studies such as the failure of classic cases, the development of false cases,the failure of old cases, and the lack of case analysis.,teacher-student pattern curing and other background reasons.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defects and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truthfulness,the ability to relate to the teach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o on as the basic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cases,and pay equal attention to both the lecture method and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further emphasize on this basis.Teachers guide the role.
【Key words】Case teaching method;Legal teaching;Case;Lecture method
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法學教學中處處開花,但不能否認的是,其在我國法學教學中的推進并非是一帆風順、處處坦途的。即使時至今日,很多高校的適用更像是新形勢下自我進步的標榜,帶著跟風、不落人后的色彩。是案例教學法并沒有傳說中的優勢?是我國高校并不能領略其獨特之處?還是案例教學法也遭遇了外來思想進中國會患上的“水土不服”?
1 案例教學法的內涵優勢
案例教學法脫胎于判例教學法,是大陸法系國家在遭遇了英美律師強橫碾壓之后學習改良型的自救方式。法學案例教學是指在法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法學的一般原理和知識,并通過案例的討論和綜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強學生法治觀念的一種教學方法。
我國傳統法學教學是講授式的教學方法,講授式方式存在著明顯不足:培養的學生雖具有出色的學術能力,卻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紙上得來終覺淺”的無力感。案例教學法的引入即使不能也不可能超越講授式方式,但至少讓法學教學者認識到另外一種教學可能。
案例教學法的優勢也很明顯。首先,調動學生思維,改善課堂氛圍。理論教學往往最是枯燥沉悶,多數老師不能將乏味的教學變得活潑生動。多數學生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專心學習,即使學也只是機械的記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的思維沒有調動起來。案例教學法以案例入手,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案例的引出必然會有關于結論的猜測,這樣思維被調動了起來。不同人得出的結論必然迥異,此時就會產生爭辯,一個人必然不能考慮到方方面面,在爭辯中吸收他人的思想或者辯駁他人的結論,完成理論的應用和思維的進步。最后必然有老師加以點評分析,此時聽起來就不會枯燥乏味了。
其次,豐富法學知識,活學理論應用。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再多的理論著作也不能涵蓋形色多變的現實生活,而法學的應用對象卻恰恰是多變的現實狀況,這就形成法學傳統教學方式的另一短板。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對這一現狀可以盡可能的彌補。案例是生動的現實縮影,案例的引入、討論不但令理論知識活起來,也使書上的未盡之言點露出來。如何應用、以及變通思考可以通過案例的分析進行補足,案例的分析過程正是檢驗應用理論的途徑,將理論用活而非學死。
最后,增進師生交流,引導學生思維。傳統法學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涇渭分明,一方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另一方在課桌后東倒西歪,基本零交流。案例教學法卻能打破此種無形的屏障,老師拋出案例,學生分析、爭辯,最終會希望老師給出意見、判斷以及背后的深層次分析,這就完成了師生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法學的一般原理和知識,并通過案例的討論和綜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 案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如前文所言,即使案例教學法具有諸多優勢,但其在我國法學教學的推進中卻并非是一帆風順、處處坦途,而是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是案例問題。案例教學法的重中之重是案例,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直接影響并說明了現實問題。
第一,經典案例不能。現階段我國法學教學過程中的案例缺乏選用的標準。現實中的案例太多,絕非案案皆可用于法學教學。那么如何將經典、有價值的案件從中選取出來成為案例就至關重要。但是,正是由于缺少一個選取標準,造成現實教學中案例的亂用。很多案例的選取適用非但不能達到教學引導的作用,反而會打亂學生原本的基礎。
第二,虛假案例成風。法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只專注于理論講授,對實際案例的關注和把握并不多。因此,為了迎合理論知識的講授,他們往往是自編自講,而對于此種案例教師大多又已經形成標準思路,于引導學生自主思維毫無益處,不過是徒有案例教學法之名罷了。
第三,陳舊案例難變。過去幾十年的法學教學中也存在了諸多真實案例的身影,但是直到今天,還是這些案例在來來回回的適用。毋庸置疑經典案例并不會因時間而有損其價值,但是新鮮案例的出現也是現實快速變化的必然要求。但可惜的是,法學教學中的案例并沒有能很好地應對這種變化,新的案例遲遲不能出現,即使有也是獨木難支。如此一來,學生對于新時代中的難題依然是束手無策。
第四,案例分析不夠。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只有讓學生能保持分析、自主思維才能真正體現案例教學法的價值。但現實是,教師拋出案例、學生分析討論絕大多數是只限于那有限的上課時間。而為了能迎合理論,教師必然要發表意見回歸課本,學生的分析討論只能止步于淺層次。即使有人意猶未盡想要深談,但缺少指引和氛圍也是不能長久。如此一來,案例的分析討論只能是虎頭蛇尾罷了。
其次,背后原因。案例存在以上諸多問題是有現實的諸多原因造成的。
1)案例重視不足。傳統法學教學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這一傳統的形成有著深遠的教學背景,極難撼動。及時今時今日案例教學法的支持者越來越多,但是也很難和教育者心中的固有理念相抗衡。因此案例教學法并非得到了所有法學教學者的足夠的重視。沒有重視,就沒有堅定地施行,因此在案例的應用上含糊應付也就不難理解了。
2)推行動力欠缺。也許法學教學的歷史不久,但教育卻是擁有長久的歷史。這么多年來,講授式教學一直獨領風騷,也并沒有造成什么重大失誤,看似完全滿足法學教學的需要。而案例教學法之所以在國外如火如荼,是因為迫于英美法系法律人強橫的職業能力。但由于我國特有的制度,英美法系的法律人并沒有給我國本土造成多大的沖擊,因此強力推行案例教學法的動力不足,自然也就不會有很好的成效。
3)師生模式固化。這一問題與我國傳統法學教學方式一脈相承。師生關系就像是固定好的模式,二者之間并非是平等的,學生習慣于聽從、相信,即使在某一案例中存有自己的想法,在老師總結發言之后大多也會“幡然醒悟、原來如此”了。因此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像是老師在教學生如何殊途同歸。這其實與法學教學的目的背道而馳,畢竟法學知識思維的應用并不具有數學答案的唯一性。
3 案例教學法之完善
首先,案例完善。案例作為案例教學法的劍,只有令其鋒利才能破開推行道路上的障礙。既然是用于教學的案例,必然要符合一定的條件,真實是首要的,否則無法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思維環境理解案件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必須的,否則就沒有討論的必要。與理論知識的講授能相互呼應也是不可或缺的,案例教學法的存在更多地是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的自主思維能力,如果一個案例與理論是背道而馳的,就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新案源的補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在發展,法學應用的環境和對象就在發展,理論知識都在與時俱進、應時而變,只在舊案例上固步自封不過是刻舟求劍罷了。
其次,講授案例并重。即使很多人已經在批判傳統法學教學的講授式教學方式,但不能否認的是,講授式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方式。只有先形成一定的學科理論知識基礎,才能具有分析思維的初步方向,否則不過是一群普通人憑著樸素的正義觀各抒己見罷了。而案例教學法是進一步知識的鞏固、思維的形成的工具。紙上談兵必不是目的,只有知識的灌輸也不過是為了能具備法學思維能力的形成。而一旦具有了相應的分析判斷能力,更高的理論就正待檢驗學習了。因此傳統法學教學的講授法與案例教學法是相輔相成的,要二者并重而非必要論個孰輕孰重。
最后,注重教師引導。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極高,因為教師是案例教學的指揮者與推動者。作為案例教學法的實施者,案例的拋出、節奏的把控、適時地發問、最后的總結都需要教師的把控,因此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課堂上,當案例拋出,教師必須要學會置身事外,讓學生自由發揮,在學生即將走入誤區、較勁或跑題之時,適時地發問,及時地幫學生理清思路、專注思考、鼓勵發言。要鼓勵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主張,不要批評不同的意見,認識上的不同是正常的,對一個復雜的案例,極少出現只存在一種答案的現象。 在歸納總結時,不要簡單地否定學生的觀點或拋出自己的觀點,而是告訴學生面對案件時應當如何找到切入點,以及如何對案件展開分析。
案例教學法能夠補足我國傳統法學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讓法學生具備良好的實踐處理能力,進而成為符合現實需要的法律人才。同時我們要正面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性的加以完善,使法學教學切實滿足現實需要。
【參考文獻】
[1]程宏.法學案例教學的方法與運用[J].湖北社會科學,2008(1).
[2]陳攀.《從美國判例教學看我國案例教學的深層次改革》,載于《煤炭高等教育》1997 年第 4 期,第44-66頁.
[3]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