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春秋時期“誓”的文化內涵及其社會功能

2018-07-27 08:47:08劉迎秋劉宗棠
船山學刊 2018年3期

劉迎秋 劉宗棠

摘要:

依據《左傳》《國語》等史料,春秋時期各類盟誓共計250次,其中“誓”有21次,通過分析研究這21次“誓”出現的具體語言背景、文化內涵及其所發揮的社會功能,將其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屬于盟誓的“誓”也叫“約誓”;二是為戰前動員令的“檄誓”;三是聘問過程中約束行人的“誡誓”。它們各自的使用條件、所需人數、所體現的宗教色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各有差異,而其所發揮的社會功能亦各不相同。

關鍵詞:春秋時期;“誓”的三種類型;文化內涵;社會功能

據《左傳》《國語》統計,整個春秋時期各類盟誓活動多達250次。這250次的盟誓分為兩大類:一是歃血的“盟”,229次,其中有2次《左傳》稱之為“言誓”(成公十三年)或“質誓”(昭公十六年);二是非歃血的“誓”,共21次。具體而言,這21次“誓”的使用背景、宣誓目的、文化內涵以及社會功能也各不相同,又可細分為三子類:一是個人間的“私誓”或“約誓”;二是戰前將帥對將士發布的“檄誓”;三是聘問過境前使者向隨從行人發布的“誡誓”。

所謂“盟”或“誓”,就是參加“盟”或“誓”之人,面對其所共同信奉的神靈,對某一事件共同做出的莊重諾言。關于“盟”與“誓”的區別,《禮記·曲禮下》曰:“約信曰誓,涖牲曰盟。”[1]45其實從約言為信的角度和效果來看,“盟”與“誓”的性質是相近的,“誓”可視為簡單的“盟”,只是沒有歃血而已;“盟”需要歃血,可以視為規范莊重的“誓”,所以在《左傳》以及其他史料中,“盟”與“誓”有時也合稱為“盟誓”。

但是“盟”和“誓”還是有所區別的。

首先約誓的儀程簡單,無歃血過程;而“盟”的儀程復雜、隆重,“盟”的最大特點就是“涖牲”,也就“歃血為盟”,這是區別兩者的主要標志。

其次“誓”的參與人數較少,往往只有一兩個人,所以傳文有時又稱之為“私誓”;而“盟”的參與人數較多。

最后與誓者請求監誓的神靈較少,且偶有無神靈監誓的情況;而與盟者請求監盟的神靈相對較多,且有盟書。

限于篇幅,本文只對“誓”進行討論,暫不涉及“盟”。

一、個人間的“約誓”

春秋時期“約誓”類的“誓”共有15次,其中《左傳》13次,《國語》2次,列表如下:

出處國誓的內容標志性語詞

1《左傳·隱公元年夏》鄭鄭莊公對其母親姜氏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2《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春》晉晉公子重耳為了挽留欲離開的子犯,便用子犯所贈給的玉璧祭祀河神,對其誓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誓、所……有如

3《左傳·文公十三年夏》秦晉擔心士會在秦,為晉之禍患,于是設計使他回國。秦康公上當與之(誓)曰:“所晉背言,而不歸而帑者,有如河。”(沒標明誓)所、有如河

4《左傳·宣公十七年春》晉郤克出使齊國,受到齊頃公的羞辱。獻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誓、所……有如

5《左傳·成公十一年春》魯聲伯之妹開始嫁給施氏,后被聲伯強行拆開,嫁給晉卿郤犫,成公十七年郤氏被滅,晉人返婦人和其二子。施氏迎接聲伯之妹,把其二子扔進黃河。“婦人怒,遂誓施氏。”(杜注:約誓不復為之婦。)誓

6《左傳·襄公十八年冬》齊晉荀偃帥諸侯伐齊,晉州卓射傷齊勇士殖綽,州卓要求殖卓停止抵抗并投降,否則將殺”死他。殖卓要求與其“私誓”。州卓(誓)曰:“有如日”。私誓、所……有如

7《左傳·襄公十九年冬》晉晉伐齊勝利,荀偃病重不瞑目,欒懷子對主帥荀偃發誓,“主茍終,所不嗣事于齊,有如河!”(無誓字)所……有如

8《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四月》晉欒盈叛亂攻打都城,其手下有個大力士叫督戎,國人懼怕,無人能敵。奴隸斐豹對晉卿范鞅說:“茍焚丹書,我殺督戎。”范鞅對其(誓):“而殺之,所不請于君焚丹書者,有如日!”(無誓)所……有如

9《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春》魯昭公伐季氏失敗出逃到齊國避難,晉侯派荀躒來調解昭公與季孫意如之間的矛盾,試圖讓昭公回國。昭公對荀躒發(誓):“己所能見夫人者,有如河!”(無誓字)所……有如

10《左傳·定公三年冬》蔡蔡昭侯歸,及漢,執玉而沉,曰:“余所有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

(無誓字)所……有如

11《左傳·定公六年夏》魯孟懿子對范獻子說:“陽虎若不能居魯,而息肩于晉。所不以為中軍司馬者,有如先君。”(無誓字)所……有如

12《左傳·哀公十四年春》齊齊陳成子族弟陳逆與闞止爭政,陳氏弟兄挾持齊君,陳成子聽說君主怒氣未消,于是打算出走。陳逆對著陳成子抽出寶劍,曰:“需,事之賊也。誰非陳宗?所不殺子者,有如陳宗!”(無誓字) 所……有如

13《左傳·哀公十四年春》宋宋向巢之弟桓魋謀殺宋景公,景公請向戍討伐桓魋。司馬皇野請宋景公與向戍盟誓,表明不會連累向巢。司馬曰:“君與之言。”宋景公對左師向巢(發誓)曰:“所難子者,上有天,下有先君!”(“言”代替誓字)言、所

14《國語·越語上》越(勾踐)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勾踐滅吳》)誓

15《國語·越語下》越越王勾踐對范蠡的(誓言),王曰:“所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沒于越國。子聽吾言,與子分國。不聽吾言,身死,妻子為戮。”(《范蠡輕舟以浮于五湖》)(沒標明“誓”)所

從上述15條史料可以看出,直接標出“誓”或“言”的只占其中的半數。如何判斷其是否為“約誓”,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標明“誓”或“言”者,如1、2、4、5、6、13、14條;二是約誓的內容多用“所……者”句式,如7、8、9、10、11、12、15例;三是與誓者往往請有關神靈監誓,如2、3、4、6、7、8、9、10、11、12、13;四是有的包含違背誓言的懲罰性條款,如4、12、15例。從上述史料分析,凡是不帶“誓”的約誓,無一例外地帶有標志性詞語“所……者”。

(一)與誓者的人數

從上述統計的15次誓來看,其中13次參與者為2個人,這就約誓被稱之為“私誓”的主要原因。另外,有2次誓只有一個人,如宣公十七年春,出使齊國受辱的晉卿郤獻子,怒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又定公三年,被楚國令尹子常扣押三年后回國的蔡昭侯,也是如此。

按:“盟”與“私誓”不同,雖然參加結盟的人員有時也僅有2個人,但由諸侯盟主持的盟會可由眾多諸侯國君和其他人員組成,要歃血并且有盟書,而且盟誓程序復雜隆重,為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之一。如僖公二十八年五月由晉文公所召集的踐土之盟,盟書所載的參盟人員有晉文公、魯僖公、宋成公、蔡莊公、鄭文公、衛叔武、莒茲丕公以及王子虎。另外,盟會還有執牛耳者、盟書撰寫者、祝、以及監盟者,等等。

(二)監誓的神靈數量

“約誓”與“盟”在宗教信仰方面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之處就是參與者既可請各類神靈來監督盟或誓,也可以不用。但一般來說,盟的神靈數量要遠比誓的神靈數量多,尤其是眾多諸侯盟會時更是如此。如襄公十一年七月,由晉悼公為盟主的13個諸侯國在鄭國亳城北舉行盟會,其盟辭所記錄的神靈有: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

由于“私誓”目的單純,儀程簡約,且人數多為二人,私誓所體現神靈信仰亦較少,一般僅由雙方共同認可的神靈用來監誓。上述15次約誓中,約誓的雙方請黃河河神監誓的多達5次,占比最高。考諸史料,凡是請黃河河神監誓的參誓者,黃河皆流過其國境。如僖公二十四年春,晉公子重耳與子犯的誓便請黃河河神為證;文公十三年春秦康公與晉士會的私誓也是請黃河河神為證。有的約誓者請太陽為監誓之神,如襄公十八年冬,晉率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以及小邾子“同圍齊”,戰于齊平陰,齊軍戰敗撤退。齊殖卓殿后,被晉州卓射傷。州卓要求殖卓停止抵抗并投降,否則殺死他。殖卓請求與之“私誓”。晉州卓誓之曰:“有如日。”有的與誓者則以自己共同的先祖為監誓神,這類的誓有3次。如哀公十四年春,齊陳成子弟兄與齊簡公的寵臣闞止爭政而挾持國君,事后陳成子聽說齊君很生氣,打算出走。其族人陳逆對著陳成子抽出寶劍阻止他,發誓曰:“需,事之賊也。誰非陳宗?所不殺子者,有如陳宗!”

從上述史料來看,一般的誓僅請一位作為約誓者的監誓神靈。但為了加強約誓的效果或決心,偶爾也會用兩個神靈來監誓,如哀公十四年,宋景公對其左師向巢誓辭就有“上有天,下有先君”!

最后還有4次參誓者沒有請任何神靈監誓,如隱公元年,鄭莊公對其母親誓辭僅有“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又如宣公十七年春,出使齊國郤獻子決心報復齊人對其的侮辱,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另外,《國語·越語下》中所記載的勾踐對范蠡的誓辭也沒有任何神靈作監誓。

(三)約誓時的祭品為玉器

上文已經提到,誓與盟不同,歃血為盟,約言為誓。盟要殺牲挖坑并且將盟書一起埋入地下,用以祭祀后土及其他神靈。誓多不用祭祀用品,以口頭約言即可。上述15次誓中,僅僅兩次用玉器——玉璧作祭品,并且約誓的地點在河流之濱,此禮制正符合《儀禮·覲禮》有關“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2]295之禮制。其中“祭川沉”就是將祭祀神靈的祭品如玉器等,投入相應的江河湖泊之中。如僖公二十四年春,晉公子重耳為了挽留欲離開的忠臣子犯,對其誓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并且將子犯所贈給的玉璧沉入黃河來祭祀黃河之神。

(四)“所”作為誓的用詞標志

約誓在《左傳》等史料中有的直接標明為“誓”,有的則沒有。沒有用“誓”標明的,還是可以從其用詞和內容兩個方面判斷出來。誓辭多用“所”或“所……者”用于誓辭中,表示其誠信。如晉重耳對子犯誓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晉郤克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即便是沒有“誓”出現,只要句子用“所”開頭,根據上下文語境,或誓辭內涵也可以判斷為誓。據統計,此類例子共有7次。如定公三年,蔡昭侯歸,及漢,執玉而沉,曰:“余所有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又如《國語·越語下》勾踐為了挽留范蠡對其所做的保證,其實也是私誓,“王曰:‘所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沒于越國”[3]827等等。

(五)誓言的內容簡明扼要

從上述15次的誓辭來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簡短,少則一言,多則三語。如隱公元年鄭莊公對其母親姜氏的誓言為,“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又襄公十八年,州卓對殖卓的“私誓”僅僅為“有如日”。又定公三年,蔡昭侯歸國途中面對漢水的誓辭為“余所有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又魯哀公十四年,大夫皇野請宋景公與向戍盟誓,保證不會因為其弟弟謀反而遭受株連。宋景公對左師向巢“約言”:“所難子者,上有天,下有先君!”

《左傳》所記錄春秋時期盟誓的盟辭,也有很短的,但應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據《左傳》史料研究,一份規范的盟辭分為三章,所以凡是簡短的盟辭多為從盟辭中所截取的而不是其全部。《左傳》記載了數次內容全面的盟辭,文字數量與文化內涵遠遠多于誓辭。例如僖公二十八年六月,衛原本歸附楚國,楚國新敗于鄢陵,衛便和楚絕交歸晉。晉文公允許出居于外的衛成公復位,衛侯派寧武子與國內大夫盟誓,其盟辭為:“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捍牧圉?不協之故,用昭乞盟于爾大神以誘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后,行者無保其力,居者無懼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神明先君,是糾是殛。”

(六)有的約誓含有違約懲罰內容

約誓雖說為私誓,與盟一樣,與誓者為了向對方或者神靈保證自己履行諾言的誠意,也有在誓言中鄭重做出違背約言將遭受懲罰內容。如宣公十七年春,郤克出使齊國,受到齊頃公母親及其夫人的羞辱。獻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又《國語·越語下》記載,越王勾踐為了挽留范蠡,對范蠡(誓言)曰:“所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沒于越國。

二、戰前的“檄誓”

(一)檄誓的含義

《左傳》中,戰前主帥向全體將士發布的動員令也叫“誓”。其與盟誓之“誓”雖字形相同,但文化內涵和應用場合毫不相同。這種誓不約束自己,而約束別人,因此與皆受約束的盟誓根本不同。戰前的誓,《尚書·大禹謨》引用蔡沈的注:“誓:戒也,軍旅曰誓,有會曰誓,自唐虞時已然。”[4]239這類文體在田兆元的《盟誓史》書中,被歸為“檄誓”。他說:“這種誓兼有檄文與政令的性質,它不約束自己而約束他人。”[5]15考其內容,田的觀點和提法比較可信。作為戰前動員令的“誓”,《尚書》載有數篇,如《甘誓》《湯誓》《太誓》《牧誓》《費誓》等,這類文辭內容大都是順承天意,吊民罰罪,揭敵之惡,夸己之美并強調作戰軍紀與賞罰等內容等。如夏后啟討伐有扈氏,在甘地大戰前,誓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恭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則孥戮汝。”[4]88另外,《大禹謨》記載三苗部落不順從虞舜,帝舜命令大禹征伐之,“禹乃會群后,誓于師曰:‘濟濟有眾,咸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尓眾士,奉辭伐罪。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勛”[4]34。

戰前“檄誓”,《左傳》記載3次,《國語》記載2次,凡5次。這5次“誓”,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有時為名詞,有時為動詞,但含義皆是戰前動員令。如下圖表所示:

出處地點內容

1《左傳·閔公二年冬》晉晉獻公派太子申生帥師伐東山皋落氏。晉大夫里克諫曰:“夫帥師,專行謀,誓軍旅,君與國政之事也。”

2《左傳·成公十六年夏》楚楚成王登巢車,以望晉軍。子重使大宰伯州犁待于王后。王曰:“騁而左右,何也?”……“皆乘矣,左右執兵而下矣。”曰:“聽誓也。”

3《左傳·哀公二年秋》晉趙鞅攻打荀寅、士吉射,鄭子姚、子般救之。晉與鄭在鐵展開決戰。 簡子誓曰:“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君。寡君恃鄭而保焉。今鄭為不道,棄君助臣,二三子順天明,從君命,經德義,除詬恥,在此行也。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志父無罪,君實圖之。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桐棺三寸,不設屬辟,素車樸馬,無入于兆,下卿之罰也。”

4《國語·晉語三》晉惠公命司馬說斬慶鄭,司馬說率領三軍之士進前并公布慶鄭的罪狀說:“夫韓之誓曰:失次犯令死,將止而不面夷死,偽言誤眾死。今鄭失次犯令,而罪一也;鄭擅進退,而罪二也;女誤梁由靡,使失秦公,而罪三也;君親止,女不夷面,而罪四也,鄭也就刑!”

5《國語·越語上》越(勾踐已經答應越國父兄再次與吳國作戰的請求),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

(二)檄誓人員構成

戰前的軍旅誓言人員分為兩組:一組是發布戰前動員令的將帥;一組是聆聽檄誓的三軍全體將士。如閔公二年傳文中,晉大夫里克所提到的“誓軍旅”是由晉國的國君或執政六卿執行的。又哀公二年秋,晉軍與鄭國軍隊作戰,戰前發布檄誓者為晉中軍主帥趙簡子。另外,越王勾踐滅吳戰爭動員令也是勾踐親自發布的。

(三)檄誓含有“正義”討伐理由

上述已經提到過,所有檄誓都是軍隊統帥,面對全體將士發布的戰爭動員令,而且誓言中都毫不例外地宣稱其討伐戰爭的正當性。除了《尚書》中所載的多篇檄誓外,《左傳》、《國語》所載的完整的檄誓也是如此。如哀公二年秋趙簡子誓言中有“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君。寡君恃鄭而保焉。今鄭為不道,棄君助臣,二三子順天明,從君命,經德義,除詬恥,在此行也”。又勾踐伐吳戰前的檄誓也是如此,他在誓辭說:“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3]796

(四)檄誓一般包含獎懲內容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天子或國君掌握戰爭的發動權,也掌握著對其軍隊賞罰的權力,這一點從檄誓的內容中也可略見一斑。

春秋時期的上述5次戰前檄誓中也是如此,如趙簡子號召其將士勠力同心,奮勇殺敵,他在誓言中許諾,只要打敗了鄭國軍隊,參與作戰的各級別人員都有不同獎賞。他誓言有:“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趙簡子還發布了作戰若是失敗后對自己的懲罰,“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桐棺三寸,不設屬辟,素車樸馬,無入于兆,下卿之罰也”。

又如《晉語三》載有韓原之戰前的檄誓,對于各類作戰提出的懲罰措施嚴厲且具體。晉司馬說奉命斬殺晉大夫慶鄭,提到韓之誓,曰:“失次犯令死,將止而不面夷死,偽言誤眾死。今鄭失次犯令,而罪一也;鄭擅進退,而罪二也;女誤梁由靡,使失秦公,而罪三也;君親止,女不夷面,而罪四也,鄭也就刑!”[3]388

檄誓的文體自古以來一直比較穩定,所以蔡沈因此有“自虞時已然”的結論。

三、約束行人的“誡誓”

朝覲和聘問是周朝禮樂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儀禮》專門對此有詳細記載。到了春秋時期,諸侯朝覲天子之事已經是寥若晨星,但各諸侯之間聘問卻異常頻繁,僅見于《左傳》所記的聘問就達195次之多,加上《國語》所載則多達206次。“誡誓”作為聘問活動中的一項活動則發生在行人來到所聘國的邊境上,或者使者途經第三國的邊境上。

依據《儀禮》以及《左傳》有關聘問史料,“誡誓”的文化內涵主要有四點:

(一)誡誓的人員構成

從《儀禮》、《左傳》、《國語》、《禮記》等有關聘問、朝覲史料來看,誡誓所涉及的人員主要有賓、上介、次介、眾介、賈人、家宰、太史、司馬等,當然還有大量的其他服務人員和保衛人員等。如昭公六年夏,楚公子棄疾到晉國聘問,報答去年韓宣子對楚國的聘問。途經鄭國,受到鄭國君臣慰勞。楚公子贈送給鄭國君臣的“私面”禮僅馬匹就有20之多。鄭國國君8匹,上卿子皮6匹,子產4匹,子太叔2匹。可以預料,楚公子一行隊伍和其所聘問用的車馬、玉帛等肯定數量龐大。其誓言提到若是違反誡誓,“君子廢,小人降”來看,他手下的人員既有數量不少屬于大夫、士類的“君子”,也有大量的“小人”。

(二)誡誓用于約束聘問行人

諸侯國君或者卿為行人對其他諸侯進行聘問,人數眾多,《左傳》有“君出師行,卿出旅隨”[6]1108的說法。加上各級別的行人又有自己的屬員,可以說一個較大諸侯國的使團一定規模很大,對其所路過的第三國或者受聘國都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對行人進行有力約束的“誡誓”很有必要。《左傳》所載行人誡誓方面的史料僅有一例,魯昭公六年六月,楚公子棄疾出使晉國,報答晉上卿韓宣子去年對楚國聘問,經過鄭國,對鄭國君臣很尊重,以私人的身份拜見鄭伯和鄭卿,并都有聘禮。公子棄疾嚴厲約束其隨行者,“禁芻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樹,不采蓺,不抽屋,不強匄。誓曰:‘有犯者,君子廢,小人降。舍不為暴,主不慁賓”。

(三)誡誓含有強制性約束條令

從《儀禮》所載的誡誓儀程來看,由賓主持的誡誓莊嚴隆重,有發布者,有宣讀者,有監督執法者。如上述的“賓南面,上介西面,眾介北面,東上。史讀書,司馬執策立于其后”就說明了這點。《左傳》僅僅記載了一次楚國行人借道鄭國的事件,楚公子棄疾對其手下人員發布的誡誓,雖不完整但相當有史料價值。

行人“誡誓”與盟誓之“誓”也不同。盟誓的參與者都要受到誓約的約束,而行人的戒誓則是行人(賓)對其他隨從人員的約束,這一點與“檄誓”頗同。另外,“誡誓”有文本,主賓授意,太史撰寫并宣讀,并有司馬監督執行。

(四)誡誓發生的地點

《儀禮·聘禮》篇載有約束行人的誡誓,曰:“誓于其境。賓南面。上介西面,眾介北面,東上。史讀書。司馬執策立于其后”。[2]222依據《儀禮》史料,行人發布的誡誓有兩種地點:一是受聘國的邊境,一是途經國的邊境。如昭公六年六月,楚公子棄疾代表楚靈王出使晉國,報答晉上卿韓宣子去年對楚國聘問,經過鄭國邊境,所發布的誡誓,屬于第二種情況。

結語

總之,《左傳》《國語》所記載的21次“誓”,分別用于三種不同的社會環境:一是屬于盟誓類的“約誓”;二是屬于軍旅戰前的動員令,即“檄誓”;三是諸侯聘問者到達邊境時,約束眾行人的“誡誓”。它們的使用環境不同,社會功能不同,文化內涵也不同。對其進行分析、分類與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左傳》《國語》原文以及春秋時期所施行的相關禮儀制度及其文化內涵。

【 參 考 文 獻 】

[1] 楊天宇.禮記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楊天宇.儀禮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 薛安勤.國語譯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4] 李民,王健.尚書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 田兆元.盟誓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6] 李夢生.左傳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編校:張利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久久综合色视频| 福利片91| 亚洲欧美极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欧美日韩理论|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国产精品第5页|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久久综合久久鬼| 国产精品黄色片|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a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主播|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一区|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黑丝一区| 欧美日韩午夜|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无码'专区第一页|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亚洲天堂777| 精品国产网站|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啪啪啪亚洲无码|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色天堂无毒不卡|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无码免费试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国产不卡在线看|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福利拍拍拍| 欧美色图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免费看a级毛片| 97se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拍爱|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