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爾尼沙·如孜
摘要:“作文難”一直是困擾語文教學的一個重大難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去研究、分析問題之所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語文教學;作文;積累
寫作過程是一個綜合的復雜的思維過程。寫作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而目前我國的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其中素材積累貧乏比較突出。本文在新課標的理念下,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擬從素材的積累方面來探討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以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素養。
一、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積累寫作素材,激發寫作欲望
中學語文新課標中要求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現在的孩子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他們的生活圈子卻窄了,他們與自然、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少,生活閱歷和生活感悟缺乏,因此寫出來的文章缺少靈魂。因此,教師在語文作文指導中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寫作的內容,多體驗生活,多感悟人生,這樣長時間的積累下來,學生的視野和閱歷才會越來越深廣,有關寫作方面的素材也會越積越多。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要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生活中去引導,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發現美,發現事物存在的可寫性,有了感覺就要隨手寫下來,讓寫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敏感性,寫作是自由心靈的肆意發揮,讓學生在寫作中去體驗生活并且感悟生活,這種寫作的思路能夠讓學生的思想更加有條理有深度,將生活中的事物和本質表現的更加真實。
體驗生活,親近自然是中學生積累素材的重要途徑,但中學生的最主要的生活環境是學校環境,因此中學生也要充分利用學校環境進行素材積累。學校環境豐富多彩,只要細心留意,就能獲得有用的寫作素材。比如學校的板報文化,每個班級板報或者是公共板報都是創辦者精心編辦的,板報內容豐富多彩,課余閑暇時間留意板報定能獲得一些素材。
二、建立個性化素材“筆記本”,鼓勵學生放飛心靈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傳統的積累素材的方式是基教師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寫周記等,建立素材資料本,并當成作業定期檢查。這樣固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往往是學生對此毫無好感,完全是應付,有的同學甚至是采取最后時間一次性惡補的方式,這樣積累素材的效果可想而知。新課標鼓勵學生個性化寫作,這就需要有個性化的素材,因此,我們不妨讓學生建立每個人都不同的個性化素材“筆記本”。比如某學生在閱讀中發現有很多關于“人生”話題的內容,那么就可以鼓勵學生創建“人生”專題素材筆記;某學生有閱讀報紙、雜志的習慣,那么就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報紙報刊資源,可以把有用的內容剪輯編排成獨具特色的版塊筆記,這樣學生重新閱讀的興趣就會很濃厚,而且筆記已排除無用信息,學生可以盡情品嘗精華薈萃的“大餐”;某些同學喜歡上網瀏覽網頁,走馬觀花式的瀏覽吸收效果不好,可以鼓勵這類同學建立文件夾,通過復制、下載、開通專用博客等多種方式將有用的素材保存下來,這樣做的好處在于省時高效,方便日后回讀查檢。
建立個性化素材“筆記本”可以改變古板的傳統之用筆摘錄的積累素材方式,鼓勵學生放飛心靈,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方式積累素材,積累興趣得到提高,積累素材的自主、自覺性也會提高,而且每個人的素材筆記本就像自己編排的一本書,內容豐富多彩。
三、注重合作學習,相互借鑒,實現情感積累和思想收獲
新課程教學理念提倡合作學習,提出“注重合作學習,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因此,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盡力為學生構建一個可以溝通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各抒己見,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欲望。注重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分享彼此的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與體驗,以彌補個人知識的缺漏,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生之間的交流,其意義在于個體的情感積累和思想收獲在課堂上呈現,從而提供了相互學習、彼此借鑒的空間。”學生除了在課堂上發言、質疑、相互研究交流之外,還可以交流自己的讀書筆記。另外,老師也可以組織班級實行流動日記、流動作文,這些也不失為同學之間交流借鑒的好方式。
四、合理利用網絡積累素材,豐富學生的寫作資源
網絡化是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浩浩洪流,網絡滲透到各個行業領域。網絡文化、網絡寫作愈演愈烈,網絡給整個寫作教學也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調查發現,學生對網絡的興趣遠遠超過文本信息,因此,筆者認為,與其禁止學生上網,還不如給學生上網任務,給學生上網指引方向,規避網絡的負面影響,滿足學生上網的興趣需求。就寫作素材積累而言,網絡成為現代中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一種非常重要途徑。我們知道,網絡的知識資源非常豐富,全人類的所有資源都能在網絡上共享,人們幾乎可以獲取任何想要的資料,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自然的還是社會的,也無論是哪種語言的,各種資料一應俱全,只要掌握一點搜索方法就能搜到各種資料。當然,中學生想要的寫作素材也不例外。寫作素材的缺乏常令學生在寫作時感到無話可說,難以下筆,苦不堪言。而網絡承載著各種寫作素材,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查閱到各種各樣的信息,網絡給學生提供了生動、豐富的寫作素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引導學生恰當的利用網絡進行素材積累很必要,也很重要。
五、鼓勵學生多參與家庭生活,實現感性素材的積累
家庭生活是學生最放松最愉快的生活環境。家庭生活豐富多彩,家庭環境是學生積累素材的重要途徑。家庭成員和睦、父母嚴慈相濟、家庭環境良好等為學生提供了愜意的生活。初中生多半是走讀生,加上周末、假期時間,家庭生活是除了學校生活的第二大生活區,學生可以通過自由看電視節目、親子互動、家務勞動等來體驗最輕松的生活。家庭生活越豐富,學生的感性素材積累也就越豐富,因此,應該鼓勵學生多體驗、參與家庭生活,為寫作填充“血肉”。
總之,要強化學生整體寫作水平的提升,需要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與運用上的引導,使學生在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基礎上愛上寫作。
參考文獻:
[1]馮景南;葉麗芬;陳永青.教海拾貝[M].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