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眾多的現實題材的電視劇中,各種敘事風格的融會貫通甚為重要,作為具有商戰題材的現實主義風格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其中的情感戲份穿插在故事結構成為一條具有倫理框架的敘事線索,從而描繪出在冰冷無情的商業戰爭中那為之心動感人肺腑的附和于主體的情節姿態。
關鍵詞:《雞毛飛上天》;商戰;情感敘事
作者簡介:唐瑤,女,漢族,浙江省金華人,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影電視研究。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4--01
55集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呈現了錯綜復雜的愛情,糾葛重疊的友情和險中求穩的恩情,其中情感敘事的命脈取向裹挾在凌冽冰涼商場較量中,商業紛爭與道德原則的沖突中,經濟利益與個體情感的矛盾中,在各種劇中人物的一次次內心求索的思想情感的抉擇下,不斷地演說著義烏從一個小商品城到創業帝國壯大與發展。正如弗雷德里克·詹姆森所認為的第三世界的歷史有著自身的修辭策略,“關于個人命運的故事包含著第三世界的大眾文化和社會受到沖擊的寓言。”[1]這里所謂的“寓言”將其移用到現實題材電視劇中的敘事策略中,就可以用作對情感敘事的深化和闡釋。
一、復雜恩情的商戰鋪陳
電視劇《雞毛飛上天》被既定的冰冷殘酷的商業主題所格式化,但是其中的感情故事不應該就此被定于框架內,正如馬克·柯里所說的:“作者從來不應該說教,按常規它要講給聽眾一段敘事性的故事讓聽眾判斷,把它作為明顯的道德教訓的前奏。”[2]劇中的男主人公陳江河重情重義、剛直不阿、知恩圖報,他一直堅守著“進四出六”的原則,也就是相當于賺一毛錢的時候,要將六分給自己的恩人;在自己一窮二白的時候,帶領著村民們集思廣益搞創業共同致富,在自己飛黃騰達玉珠集團成立時,也不忘記給柱子叔等長輩予以回報;另在劇中具有典型情感敘事風格代表的老一代義烏創業人陳金水,他不忘“祖恩”傳下來的“雞毛換糖”的老手藝,帶領村民開拓思想、險境求生;在自己女兒的婚禮上挑著“雞毛換糖”的擔子游走過場,為了警醒下一代的年輕人不要被金錢和榮華沖昏了頭腦,時刻要記得祖上的訓誡與恩德。陳金水與陳江河之間的情感敘事隨著時代的發展交叉呈現,在陳江河生意遇到困境的時候,陳金水認清楚危機的關鍵問題挺身而出主持公道,而當陳江河創建海外倉儲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時,陳金水卻毅然決然地宣布撤股不支持,雙陳之間的恩情展演在故事發展中呈現出一定多變性和復雜性,也為劇中隨之而來的一段段商戰戲做了足夠的鋪墊與烘托。
二、主觀愛情的額外描繪
《雞毛飛上天》作為一部跨越幾代義烏人創業經的商業大戲,關于愛情的敘事運用意外添加上去的方式進行描寫是必不可少的,“描寫告訴我們人物的外貌和行為,幫助確定動作的位置,在讀者心中引起感情和態度。”[3]劇中陳江河與駱玉珠的愛情大戲可謂是一波三折,引領著故事的脈絡不斷地走向高潮。作為辟江山的一代的創業者,陳江河與駱玉珠從街邊熬糖開始,走街串巷,挑擔吆喝,以慰溫飽,他們之間的愛情純潔無瑕,沒有一絲絲的惡念,都是為了經營為了彼此的家。一家三口為了躲債在路邊頂著寒風暴雪過年,在兩個大人發愁地吃不下飯時,王旭起頭端碗許愿的舉動沖淡了過年關難的惆悵與蕭索,陳江河與駱玉珠的愛情大戲在王旭的額外加入又升溫加碼起來了。當駱玉珠知道了陳江河在歐洲獨遇了一直愛慕他的楊氏集團千金楊雪時,駱玉珠掐好時機打來了電話,而在電話的內容不是先問及到關乎幾億大單的生意情況,而是先一語中的地直奔主題“穿的什么衣服”“去了楊雪的房間待了多久”等等這樣的問題,這一些些額外的舉動無不說明作為中年夫妻之間的真情流露和自我表白。
三、現實親情的精神取舍
陳江河與王旭的關系令人可攻可贊,王旭是駱玉珠與前夫生的兒子,然而陳江河并沒有因為這層血親的關系而阻礙他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他不斷地與王旭互動談心,在現實的世界中早已把這個并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兒子視為己出,他在王旭漸漸成長的過程中,為了開闊他的胸襟和磨練他的心智,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走向職場,最后讓王旭成長為一名沉穩、干練、睿智且堅毅的青年企業家。這種為了塑造不為人父卻做了人夫的陳江河,其需要對王旭做的教育與傳承的精神鼓舞時,情感敘事在故事中起到了一定意義的弘揚主題和延亙情節的作用。另與陳江河一起長大的“發小兒”陳大光由于利欲熏心鋌而走險做了走私的生意,而后被抓鋃鐺入獄,出獄后,陳江河并沒有因為他的不光彩歷史而對他另眼以待,而是聘請他進入玉珠集團擔任辦公室主任一職,然陳大光卻死性不改在進出貨的轉賣中獲取蠅頭小利,事情敗露后,他不僅不懂得懺悔自檢,反而慫恿加工廠廠長也一起跟他遠走高飛脫離玉珠集團,在親眷關系與現實利益面前,陳大光選擇了后者。在這里情感敘事的注入又起到另一種塑造沖突的作用。
注釋:
[1]張京媛.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234.
[2][英]馬克·柯里.后現代敘事學[M].寧一中,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34.
[3][美]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姚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