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據調查可知,語言出現變異現象的原因豐富多樣,呈現多元化趨勢,可謂是形成了一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其主要原則在于語言內部失去平衡性,以及人口遷徙、不同地區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人民群眾渴望創新變化等。本文主要分析了語言變異的部分原則,并簡單介紹語言變異的種類。
關鍵詞:語言變異;部分原因;變異種類
作者簡介:劉營營(1983.12-),女,河南新鄉市人,碩士,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0-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4--02
引言:
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社會市場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語言結構系統得到質的飛躍,逐漸完成了量變到質變的轉化。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對語言變異原因以及種類進行探究的工作至關重要、勢在必行。今天,本文就以“語言變異的部分原因及變異種類”為主題進行探析,并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為我國語言學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微薄之力。
一、語言變異的部分原因
陳松岑在《語言變異研究》中指出“語言變異是社會語言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不管從哪一種理解出發,語言變異都處在研究對象中的核心地位[1]。”由此可見,探究語言變異的工作至關重要、刻不容緩。據調查可知,語言出現變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語言結構系統內部處于不平衡狀態,從而展開了一場自組織性質的運動。現實社會中并沒有存在同質語言系統,只要是處在社會中的語言,或多或少都具有異質性的特征。一般情況下,語言的變異與異質性這一特征息息相關、緊密聯系,語言的異質性主要表現為語言系統中蘊含有變異的部分。語言結構系統內部失去原有的平衡性,則會到導致語言的相關結構單位以及原則出現變異的情況,自然而然,其外部原因也會隨之出現變異的情況。由此可見,語言出現變異現象的重要原因在于人口遷徙以及不同地區人們的溝通交流。眾所周知,每一個地區人們所說的語言都是當地人們掌握的一個特有語言系統。當不同地區的人們進行溝通交流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促使部分人掌握其他的語言系統。而對于一些一生只會一種語言的人而言,他們就只擁有一個語言系統;而對于會兩種語言、三種語言、四種語言以及多種語言的人而言,他們就擁有兩個語言系統、三個語言系統、四個語言系統以及多個語言系統。如果我們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出發,我們所謂的語言系統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語碼。如果一個人只擁有一種語碼,那么其在與他們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只會運用這種語碼進行交流,交流起來較為直接方便;然而,一個人擁有多種語碼,那么其在與他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腦海中的多種語碼會互相干擾,進而出現異質性特征,導致其語言出現變異的現象。比如,當我國各個地區的年輕人集中在一個大城市工作時,通常運用的語言為普通話。然而,年輕人來源于五湖四海,其都擁有一個獨特的語言系統(語碼),進而他們在說普通話的時候,會帶有當地方言的味道,形成一種“方言式普通話”,這種現象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語言變異[2]。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城市人口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多為遷徙人口,而城市當地舊居民數量也在大幅度下降。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城市遷移人口所處的母語環境并不純正,他們所學習的語言已經發生了變異。隨著城市遷徙人口的增多,會加快城市語言變異的速度,導致語言變異現象日趨加劇 [3]。
除此之外,語言出現變異現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的傳承衰減,換句話來說也就是指許多語言在進行傳承的時候被人們所摒棄。筆者通過查詢相關資料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保存的語言系統并不是其爸爸媽媽特有的方言系統,而是其在少年時期與別人交流所形成的方言系統。并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人口流動現象日趨凸顯,方言詞衰減情況日趨加劇。比如,云南昆明市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時,人們運用了許多方言詞,然而,步入七十年代之后,許多方言詞卻消失了。據調查可知,主要包含有以下一些方言詞:表示香皂的“胰子”、表示座位的“位兒”、表示臉盆的“銅盆兒”,以及表示手絹兒的“汗帕”等[4]……現階段,昆明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以上方言詞。除此之外,云南昆明市的許多方言形容詞非常生動形象,比如,詞根為“黃”的形容詞就豐富多樣,呈現多元化趨勢,主要包含有黃焦焦、黃扯扯以及黃生生等多個詞語。然而,處于二十一新世紀的云南昆明人掌握的方言形容詞卻非常少。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遷徙,云南昆明迎來大量的外來移民。
除開以上所述的種種原因,促使語言出現變異的原因還有語言結構系統功能的需求、部分人渴望創新變化,以及規則類推等……
二、語言變異種類
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語言變異就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據調查可知,語言變異的種類豐富多樣,呈現多元化趨勢,逐漸形成了一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語言變異與其它因素的聯系”這一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將語言變異劃分為有序變異以及無序變異。所謂無序變異,其實就是指每一個人的語言都存在變異成分,每個人的語言都存在差異性。無序變異與其他因素沒有聯系,具有隨機性的特征。而有序變異則是與其他因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聯系,主要包含有風格、年齡以及階層等控制因素存在一種名為“co-variation”的關系,即共變關系。筆者通過查詢相關資料發現,語言變異其實就是無序變異和有序變異在語言系統舊結構的基礎上向新結構轉化的一個自組織運動過程,其運動軌跡如下所示:語言系統舊結構——無序變異——有序變異——無序變異——語言系統新結構[5]。
第二,我們從“語言變異發生的范圍”這一角度出發,將語言變異分類為四個部分,如下所示:1.個人語言變異。具體是指個別人的語言出現變異的現象,一般情況下,語言變異的首個步驟就是個人語言發生變異,只要個人語言變異對其他人產生影響,語言變異就會一直存在;2.部分人模仿變異。具體是指個人語言變異被部分人進行模仿,隨后衍生出的一種新型語言變異種類。筆者通過查詢相關資料發現,部分人模仿變異與社會諸多因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聯系,具有有序性的特征,然而其缺乏穩定性;第三,部分群體模仿變異。具體是指模仿個人語言變異的人數呈現直線上升趨勢,逐漸形成了群體,具有穩定性。因為其語言變異成分與社會諸多因素不僅存在聯系,還具有共變關系;第四,言語社團變異。這一種變異其實是比以上三種語言變異更加穩定及科學,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被多數社團人員所接受并使用。顯而易見的是,言語社團變異與風格、階層以及年齡等控制因素沒有存在聯系,所以屬于無序變異[6]。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語言學迅猛發展。如何有效掌握語言變異原因以及變異種類是二十一新世紀以來我國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及個人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展開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武國斌. 語言變異及其文體效果[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104-106.
[2]丁崇明. 語言變異的部分原因及變異種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6):117-121.
[3]丁崇明. 語言變異與規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6):78-82.
[4]韓以明. 性別與語言變異[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6):96-101.
[5]李珂. 網絡化引起的語言變異現象研究[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107-111.
[6]胡青青,李倫. 網絡語言變異現象的哲學反思[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94-98.